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史记》、及其影响(讲座三)
[打印本页]
作者:
置酒梅花下
时间:
2016-6-23 11:06
标题:
《史记》、及其影响(讲座三)
上一讲,我们主要讲了个假设,讲了对历史进行思考、驰骋想象的乐趣。
今天我们讲讲历史本身的趣味、及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稍衔接一下昨天的内容。
下面这段话,选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可以为那个“假如秦始皇晚死二十年”,刘、项都将无所作为做一个有力的论据。《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上下及四方,合称六合,此指天下),执敲扑(鞭打犯人的刑具,木制,短曰敲,长曰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所引最后二句,连用两个“不敢”。
再怨恨秦始皇,也只敢腹诽,而不敢有所行动。
《过秦论》中说,始皇既没,犹“余威震于殊俗”。殊俗,指风俗不同的边远之地。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是汉文帝时人,文帝是刘邦的儿子,距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秦亡很近。上面这段话,足以说明秦始皇统治的强大与可怕,应当是很真实的。
试想,如果秦始皇不死,还有刘项什么事儿?
上面,稍接一下昨天的话题,下面,看几则史书上记载的真实的故事。
第一则引自《史记.田单列传》,说的是使用火牛阵、挽齐国于危亡之际的名将田单,在使用反间计,弄走了燕军统帅名将乐毅,燕王派骑劫代替乐毅,而即墨仍被燕军包围时发生的事。
此时,齐国只剩下两座城(另一座城为莒)没被攻下。
诸葛亮曾自比管、乐,乐即是乐毅,赵国人,为魏文侯时名将乐羊的后代。杜甫称赞诸葛亮:“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复何如?”说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是名符其实的,是无愧的。管,管仲为贤相,诸葛亮自负的文的一面;乐毅,指诸葛亮自负的军事方面。顺便提一下,诸葛亮其实本姓葛,因其祖上移居山东诸城,故氏为诸葛。
《史记.田单列传》:“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而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
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
“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这段有意思,译一下:田单于是起身,拉他回来,让他面向东边坐下,真像神师一样侍奉他。
那个士兵说:“我是骗你呢,说真的,我没啥能耐。”田单说:“你什么话都别讲!”
于是,象对待来教他的神师一样对待这个士兵。每次(都带着这位士兵,)出去管理军队,一定说这位士兵就是从天上而来,教他来打败燕军的老师。
这段记述,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名将田单是如何装神弄鬼,给敌军造成心理压力,鼓舞己方的士气和民心的。
田单是位心理学大师。
西方那些不信宗教却又装得对上帝异常虔诚的政治领袖,和田单应该是心有灵犀的。
下面这个历史故事,就是个真实的笑话。
下面这段选自《资治通鉴》,说的是一个叫王始的妄人:
(东晋)安皇帝戊元兴二年(癸卯,公元403年)泰山贼王始聚众数万,自称太平皇帝,署置公卿;南燕桂林王镇讨禽之(讨伐并捉住了他)。
临刑,或问其父及兄弟安。
始曰:“太上皇蒙尘于外(指其父亲逃跑),征东、征西(当指其兄弟,被他封为征东、征西将军)为乱兵所害。”
其妻怒之曰:“君正坐此口,奈何尚尔!”始曰:“皇后不知,自古岂有不亡之国!朕则崩矣,终不改号!”
——你正是因为这张烂嘴才落得今天的下场,都这时候了,怎么还这样呢!
请问:妄人,妄到这种程度的,从古到今能有几人?
这位堪称妄人当中的妄人,妄人中的极品。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属鸭子的,死了嘴仍旧是硬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谓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典型。
这位王始也可以说是为自己的理想而死,但死得并不崇高,而是好笑。
要知道,文艺的事,《资治通鉴》是不载的,连屈原、李、杜这样的人物都一个字不写,竟写这样一个怪胎,其用意何在呢?
是警示天下妄人吗?
但是,妄人——白刃临颈,仍旧嘴硬得象鸭子一样的人,又岂是别人的话能警示得了的?
司马温公的用意,我是很费解。你猜猜看。
再说一个《汉书》中的故事。
取自《汉书.陈咸传》
陈万年为朝中显官,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插入语:您老人家教导的,我全都了解,主要是教我怎么谄媚。
后面两个故事,完全可以当笑话看。
但是,历史,过去的事情,过去那么久远的事情,跟现实有啥关系?有的。
还是那句话,历史是一条河。
河流上游的水必然会影响到下游,而上游的水却不能逆流至上游。
现在的人,跟过去有关;而过去的人,跟现在没有关系,“其人与骨皆已朽矣。”(老子对孔子语)
我们现在这样坐在电脑前通过互联网交流,用的就是汉字,——这要感谢秦始皇,如果不是他统一了文字,天晓得会怎样呢。
发一小段天书,从反面让你明白一下,历史跟我们的关系有多亲密。
“滥兮抃草滥予昌泽予昌州州堪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能看懂吗?能看懂你就不是地球人。
(与张荫麟《中国史纲》P70页所载稍有区别,姑如此,反正是天书。)
你没看错,电脑和我都没发疯,这是一小段天书,是公元前五世纪越国——就是勾践的那个越国的一首情歌,这是音译。
(顺便提一句,勾践就是禹的后代。《史记》上说越国“鸟语椎髻”,这段,可算是鸟语的明证吧。)
是哪首情歌的音译呢?是一篇有名的诗,我还没见过一篇比这个更优美的译诗。
就是许多中国读书人都读过的这首《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垢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多么深情优美的情诗
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了文字,我们这些天南海北的朋友,坐在电脑屏幕前一起阅读这首译成汉字的优美的诗歌是不可能的。
秦始皇“书同文”——统一文字的政策,影响到现在的我们,影响正发生在我们坐在电脑屏幕前相互交流的此刻。
怎么能说没有影响呢?
全世界都在反恐。
大家现在都知道,我们国家受到恐怖主义威胁,比如东突问题。
“东突”的全称是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组织,2002年9月11日,被联合国认定为恐怖组织。
这又和哪段历史有关呢?
新疆的菜场爆炸案都还记得吧?可你能想到,我们现在面临的东突问题跟唐朝、跟唐太宗、唐朝的李静、李绩(即徐茂功)有关系吗?
东突厥就是唐太宗派二李灭掉的,现在的东突,乃其余孽。
你翻翻《资治通鉴》,就可以看到李绩率领前锋部队与东突厥骑兵交战的那段描写有多么精彩,
与《三国演义》小说描写的战争场面的精彩足有一比。
插入语:中国历史上,有两大名将,死后是坟起三山的
一个是霍去病,一个,就是李绩
坟前三山,象征着他们生前征战之地,及立下的功劳
武则天能当女皇,也有这位李绩的功劳
唐太宗,将李绩比为万里长城
唐朝的事件,二李平定突厥,一千三百年前的事,影响到今天。
如果不是毛主席的英明,当年派王震的军队入疆,成为农垦兵团,西部不会这样安定。
扼守要道,平时农垦,战时为兵
这是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是大手笔。
毛主席影响从今以后的历史,正如唐太宗、二李的事迹影响到现在的历史
历史,怎么会与现实没有关系?
做为中国人,你过春节贴对联不?端午节马上就到了,你吃粽子不?
如果你贴对联,吃粽子,怎么能说历史跟你,跟现实没有关系?
现在的户口、户籍制度,就是由秦朝演变而来。
你有户口本没有?如果有,你就不能说历史和现实、和你无关。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明天,我们接着讲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的重要,并讲一讲学习历史的好处。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