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元稹与白居易
[打印本页]
作者:
第四桥边
时间:
2016-7-13 16:06
标题:
元稹与白居易
元稹与白居易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被称为“元和体”。唐代诗人广交游,重友谊,有很多相互酬唱赠答的经典作品,如王昌龄的《山中别庞十》,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杜甫的《赠李白》、《送王十六判官》,王维的《送元二使西安》等。若论彼此私交深厚,历时长久,唱和之多,则没有超过元、白二人的。“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白居易)“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元稹)他们常常以诗代柬,诉说别离相思,畅谈经世之道,讨论人情世故,情深意笃,遂成诗界美谈。
长庆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在外放杭州途中,夜读元稹的诗歌,并赋诗一首《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大意是我爱君诗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到眼痛,读完时天还没有亮,我就灭灯闭目养神。黑暗中,浓浓的诗意依旧在脑海中盘旋、荡漾。诗所传达出的是爱慕和思念的友情。
这年稍早的时候,元稹被外放至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当他在通州收到白居易的诗笺时,也回了一首《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元稹的酬诗说,得知你在夜泊时,读我的诗读到天快放亮,感动之情萦绕于心,我对你的思念,也像这满山的风雨一样,绵延不绝,今晚的通州,也必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在相互的唱酬中,他们惺惺相惜的深厚友谊,历历在目。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春,元稹奉命出使剑南东川任监察御史,作《使东川》二十二首,《梁州梦》是其中之一。诗说: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陕西汉中在三国时设梁州,后来废、复、改、复数次,最终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改称元兴府,元和四年已经不再称梁州了,所以诗中说是“古梁州”。诗序中说,“夜宿汉川驿”时,曾“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巧的是,据说元稹作《梁州梦》诗的当天,白居易与李杓直、弟弟白行简等在长安同游曲江、慈恩寺时,触景生情,念及元稹,也写了一首思念元稹的诗《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古人有以家庭大排行(族群排行)相互称谓的习惯,李十一即李杓直,排行第十一;元九即元稹,排行第九。
当代诗词鉴赏家陈邦炎先生说:“白居易诗中写的真事竟与元稹写的梦境两相吻合。这件事,表面上有一层神秘色彩,其实是生活中完全可能出现的巧合,而这一巧合正是以元、白平日的友情为基础的。”这也说明他们曾多次同游这些地方,所以“对元稹说来,当他在孤寂的旅途中怀念故人、追思昔游时,这两处长安名胜,不仅在日间会时时浮上他的心头,当然也会在夜间进入他的梦境。”我们如若“把两人的诗合起来看:一写于长安,一写于梁州;一写居者之忆,一写行人之思;一写真事,一写梦境;诗中情事却如《本事诗》所说,‘合若符契’。”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心有灵犀”,也应该是我们现在说的心灵感应吧。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6-7-13 22:15
兄好文。飘红共赏。
作者:
第四桥边
时间:
2016-7-25 16:45
云平 发表于 2016-7-13 22:15
兄好文。飘红共赏。
凑数的
作者:
寄春君
时间:
2016-8-17 22:40
待细细品赏,问好!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