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关于“合掌”
[打印本页]
作者:
八卦掌付
时间:
2017-2-24 20:46
标题:
关于“合掌”
关于“合掌”
众所周知,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无论古体,或者是近体,都应该避免合掌。
以对联为例,对联本来是以最精炼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容,如果合掌,全联不过是半联的意思,岂不是浪费了半联?上下联完全合掌,固然应当避忌;基本合掌、部分合掌也要注意避免。
合掌是作者一味追求所谓工对,思路不开,单向思维,缺乏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産物
比如: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比如:海阔岂移塡石志,山高宁舍奋箕心。
这就合掌了。还比如,过去的春联好多是合掌滴,因为春联多出于私塾先生之手。
再比如:文场尙待韩苏手,诗国难招屈宋魂。这个句子都有半合掌之嫌。
有上联曰:观云自在三千岁,很多对“五百年”“五百秋”“一万年”“二十年”“一小时”“一整天”“一百年”等,都属于合掌一类。
王力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説:“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大忌。”
当然,整联当中,有时出现局部词义相近的情况,只要内容不重复,幷无大碍。
最后谈谈几个著名的公案。“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有説是合掌,我认为是合掌不假,但这种属于特殊对联,类似于祝福语,下联再説一遍同样的话主人会更高兴,可以例外。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直有人认定是合掌,是病句,其实不然。这两句极富诗意,蝉噪和鸟鸣宛如交响曲,以动衬静,两句意象不同,下句对上句是递进和补充的关繫;再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也是递进和强调的关繫,这两个例子虽有合掌之嫌,但这样的“合掌”是必须的、允许的。也就是説:合掌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只是多数情况应当避免。
撰写对联如何避免合掌在构思、立意时就要统筹全局,安排好上、下联的布局——这是对联创作中避免合掌的根本。只要在上、下联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寄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时空落笔,上、下联紧紧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就不会重复,就不会“合掌”了
另外,如元·萨都制(字天锡)诗:
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锺。
又王勃《别薛华》诗: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同、共”对举,两句之意都是讲一生漂泊,实在辛苦。
薛道衡《敬酬杨僕射》: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
“遥、远”同义,两句都将远树远舟比作荠菜之叶。
又如“冒寒人语少,乘月烛来稀。”“普天皆灭焰,帀地尽藏烟。”“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犬为孤村吠,猿因冶木号。”“川从陝路去,河绕华阴流。”
可见合掌之风,由来已久,尤其注意避忌。
(八卦掌付收集整理)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