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读书札记:兴趣和妙悟 [打印本页]

作者: 短笛吟风    时间: 2018-1-10 08:48
标题: 读书札记:兴趣和妙悟
兴趣和妙悟

      中国诗歌到了唐代异峰突起,蔚为大观,成为独特的文学现象。而盛唐的诗歌更是顶峰上的顶峰,名家倍出,佳构泉涌。研究盛唐诗人的创作,成为后世文论家关注的重点。其中最有名的作品,应属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

      严羽研究盛唐诸人诗作,慧眼独具,确有许多过人之处。我以为对绝大多数习诗者而言,有两点尤为重要。

      其一是“兴趣”。这两个字不少人把它当作名词,这是不对的。搞清词性很重要。它是一个动宾词组,兴,在此处是个动词。是“起兴”,是“讲究”;趣,是“味道”,是“滋味”,不是指“好玩儿”。这是严羽第一次把诗歌“起兴”的手法和讲究“诗味”的质感结合起来形成的创作理念,它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吟咏情性。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不作无病呻吟,不是强自说愁。情绪饱满,不可抑止,然后发而为诗。二是无迹可求。表达自然,顺理成章,瓜熟蒂落,没有刀砍斧斫的生涩和牵强。三是余味悠长。“言有尽而意无穷也”,话不可说白,不可说完,不可说死,要给读者留下“嚼头”。

      其二是“妙悟”。严羽将“兴趣”作为诗歌质量的上乘境界,那么“趣”从何来?怎样才能让诗歌有滋有味?严羽从出家人的角度触类旁通,他认定是“妙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他犹嫌说得不明确,顺手举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例子:“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孟浩然的文学才华和素养,与韩愈不在一个档次上,但诗却远比韩愈写得好,这是公认的事实。什么原因呢?“妙悟”而已。

      妙悟,强调瞬间感悟。这是创作主体在审美思维作用下的灵光乍现,是按照创作规律面对客观事物的诗意觉醒,体现了诗歌创作的特殊规律。妙悟是诗歌的“当行”和“本色”,严羽深刻揭示了诗歌创作应以审美的方式观照世界,而不应通过逻辑、概念、推理的途径去表达。在宋代以文字、议论、才学为诗日趋风光的背景下,严羽强调的“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妙悟”不是无源之水,它来自于对前人作品的博观、熟读和函咏,然后才能渐趋开悟,自然脱化。钱钟书先生说:“夫悟而曰“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也。学道学诗,非悟不进”。无土打不起墙,厚积才能薄发。要想有妙悟,必须对前人佳作熟读、精思、下功夫,方能豁然洞开,渐入佳境,置身诗歌创作的桃花源。



作者: 柳下惠兄    时间: 2018-1-10 10:04
钱钟书先生说:“夫悟而曰“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也。学道学诗,非悟不进”。——赞赏
作者: 短笛吟风    时间: 2018-1-12 04:31
刚刚看到!谢谢柳下先生勉励!
作者: 柳下惠兄    时间: 2019-10-3 10:46
再赏好文!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