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原创]戏 [打印本页]

作者: 雨    时间: 2010-8-17 11:29
标题: [原创]戏
<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00" size="1"></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 </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00" size="4"> <font color="#003300">   每年秋收冬播的间隙,倘若不是阴雨连天,方圆数里的某一个村落,必起一场戏来,今年张家庄,明年李家庄,并不刻意轮换,可也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神合意契。好戏开台,就起了一种活泛清甜酣美的氛围,如最细软的琴弦浸满了清水,弹奏出最动听的琴声,漫在了山野树木之间,舒散了农人们的筋骨,快活着久累苍白的心胸,实在比得上一场盛宴。</font></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font color="#003300">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00" size="4">    戏曲在我家乡晋南一带源远流长,据说北宋末年的时候,有一位奇人叫孔三传,将博弈说书卖唱走马解卦融会贯通,糅成了戏曲这一清新隽永的民间文化形式。元杂剧的兴起,于今日的临汾市,彼时剧作纷纷扬扬,士人争相传唱,轰轰烈烈若烈火烹油,好不热闹。领袖戏曲近三百年的西厢记,就酝酿成形于那个年代,一时濡染熏陶了多少三晋之士。如果要清查旧迹,我家方圆数十里就有好几座古朴巍峨的戏台子,虽然能看到不断修补的痕迹,但是据说台柱子自元代以来,一直没有替换过。几百年来多少名伶柔软的手,就轻轻搭在了台柱之上,等着上场的锣鼓响起,袅袅娜娜的碎步轻盈出场,换一个满堂的彩声。</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font color="#003300">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00" size="4">    我家一带流传的剧种是蒲剧,唱起来嗓音洪亮,不过该柔软的时候却也是温柔无比,小时候看戏,没有台词,眼睛紧盯着台上人物鲜亮的衣衫和浓墨重彩的扮相,起先喜欢看的是武戏,刀枪明晃晃,脸色紧绷绷,踢脚走步,威武神扬,翻筋斗,耍花枪,锦甲雕翎护背旗,历史上的英雄们轮番出场。我最钟情的是下河东这一出戏,兵多将众,刀枪林立,花脸黑脸白脸之将轮番上阵,锣鼓助威,喝彩不断,好一个热闹劲。后来看多了这出戏,慢慢就有戏词入耳,只听宋主赵匡胤唱到:我与你把江山一九分,二八分,三七四六对半分,那边呼延赞大吼,不行,不行,不行不行实不行。逼得赵匡胤声调低了三分,委委屈屈的唱到:那么你为君来我为臣。让人听了好不痛快,想想这大宋江山就在这舞台之上轻飘飘得拱手相让,江山万里改易姓名竟如此容易?小生花旦的戏其实最多,只因为唱腔柔软,唱段冗长,一开始我并不喜欢,可是耳濡目染,听得多了,竟然发现有些戏词是极好极让人回味的。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当时就勾勒出了对我来说一种极为朦胧的美丽情事轮廓出来。</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font color="#003300">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00" size="4">    一台戏起,唱戏的也就三分烘托,听戏的却有十分的热闹。戏虽在农闲时节,唱戏的村子忙碌劲可比得上逢年过节。比如农历七月底张家庄定下了戏,开戏定在了八月初十,张家嫂子先忙活着通知邻近村子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千叮嘱万叮咛让到时候来看戏,带着伢子妹娃子来哟。接着就是好一阵子忙活,要磨面扫房,拆洗被褥,打扫院落,瓮里缸里三核桃两枣也早早晒在了窗户下,预备着各路亲戚打马驾临。又要遣孩子们把家里的长短高矮板凳提前安放在戏台子下,占住了有利地形。要知道庄稼人的面子比什么都重要,亲戚来得多,吃得好,戏看的舒畅那比什么都重要。炸油饼,包包子,变着花样得准备饭食,至于姑舅这样重要的亲戚,有时候还要腾出上房来给住着给乐着。虽然忙是忙了些,可是你看谁不是一身欢喜,咧着嘴,扬着手,满脸的灿烂张扬。</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font color="#003300">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00" size="4">    戏开场,看戏的紧紧匝匝得挤在戏场中央,周匝儿遍布的却是各种吃食,熏着油盐味道的铺子一个挨着一个,羊肉泡,凉粉儿,炸糕,烧饼,呵呵呵,哪一样不馋着孩子们的心。亲戚来,吃食就得大方着买,你看他大姑正襟危坐在戏场中央,仰着黑红的脸看着打金枝,他爹娘一会儿就掂着一打炸糕挤了进来,热腾腾,甜滋滋的呈送到他大姑的手上,她大姑也不含糊,一边盯着戏台,一边麻利得把炸糕分给挨着蹭着自己的孩子们,莫大的满足幸福感觉瞬时就淹没了孩子们的心胸。</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font color="#003300">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00" size="4">    有时候晚场的戏要唱到三更半夜,秋天里孤独的月牙儿清清爽爽的挂在天上,冷眼看着一群疯癫的人们,自己暗自嘀咕:那一抹儿方向一致的脸,莫不是对自己的顶礼膜拜?直到它转了一个角度,看到了戏台子上正咿咿呀呀的,人物是那样的花枝招展,灯光却又是那么明丽耀眼,红的,黄的,银的,蓝的,各种鲜亮的颜色在戏台上变幻,怎么比,自己都显得单调无情了许多,索性一生气一哆嗦,藏在了云层的后面,却又偷偷得对一两个转头的观众抛一个媚眼,人家全不理会,仔细看,却原来是猫儿狗儿在拽着这人的后衣襟,那上面好大一片油渍,那人回头摆摆手儿,赶走了猫儿狗儿,继续把目光投在了舞台之上,那月儿,那月儿,那月儿岂不要疯?</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font color="#003300">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00" size="4">    戏收尾了,繁复的热闹就告一段落,戏台上磨得溜光的青砖还醉在脂粉的香味中,周围却已是一片彻底的冷清,只有等来年,来年的农闲时节,那悠扬的二胡声再起的时候,色彩,味道和声音的大聚会再次上演的时候,戏,就又来了。</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8-25 17:09:20编辑过]

作者: 眸有心痕    时间: 2010-8-17 19:45
中国的戏曲发展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元朝四大家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中国戏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从小就喜欢传统戏曲,象黄梅戏,越剧,京戏虽然也喜欢听,但如果要我听上几个小时,我还是吃不消,毕竟我的艺术细胞就只有这个承受能力。 随着楼主精彩的描述,仿佛又做了一次戏迷,又过了一次戏瘾。
作者: 一木得辉    时间: 2010-8-17 22:07
<div>雨的这篇文章文笔老到悠闲,把古老的戏和农村的人情味写得有滋有味,很难得!飘红欣赏!</div>
作者: 云中一鹤    时间: 2010-8-18 21:56
人生如戏,生活中的自己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听戏看戏是一种乐趣,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其实农村这些靠锄头犁耙过日子的人们有几个能真正看懂戏里的内容,图的就是一个热闹,一个自在,茶余饭后还能学着舞台上的腔调吼上一两嗓子,美滋滋的乐!文章写农村看戏的过程,语言流畅,内容真实,情节感人,欣赏!
作者: 水云间    时间: 2010-8-19 17:33
<p><font size=\"3\">百度了一下:蒲剧,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亦称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晋南地区的主要剧种,临汾地区有许多古代戏剧活动遗迹,例如临汾市的魏村元代戏台、东羊戏台和王曲元代戏台等,造型逼真,表情丰富,再现了我国古代的戏剧艺术。这些实物史料证明,晋南地区戏剧活动历史悠久。蒲剧唱腔高昂 ,朴实奔放 ,长于表现慷慨激情、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又善于刻划抒情剧的人物性格和情绪。</font></p>
作者: 水云间    时间: 2010-8-19 17:47
<p>很羡慕雨有看戏的经历,戏曲调剂了人们的生活,陶冶了一份闲情。文章追溯晋南戏曲的历史,重点写了起戏的过程。结构完整首尾呼应,感情饱满,语言质朴感人。不足时没有写自己看戏的感受,对月儿一段的描写,可以换一个角度,个见,不当之处还请见谅!</p>
<p>问好雨,祝福秋安!<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27.gif\" /></p>
作者: 荷衣蕙带    时间: 2010-8-20 15:48
<p>雨写的热闹,我们也看到热闹,小时候听父亲给我加过看戏的事情,所以读起来觉得很亲近,由少时喜欢热闹的武戏及长喜欢元曲优美的唱词,对于戏剧的热爱层层递进。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檀板又起时,再赋一场人世起落,粉墨年华。 </p>
<p>问好,顺祝周末愉快!<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27.gif\" /><br/></p>
作者: 黄河风    时间: 2010-8-21 23:54
<p>品《戏》其中,仿佛又回到了纯净的童年时光...村名叫梨园,拥有老城根最气派的老戏台,村里也有一班梨园班底,剧种叫什么羊羔戏...而如今,只怕几近消亡殆尽喽!</p>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