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字<br/>其他尚有[抵腭][满口][闭口][撮口][鼻音]等发声字音皆可顾名思义!<br/></font></p>
<p><br/><font size="3">【揭调】 <br/>即某字须揭而起,唱高调。北曲以清者为阴,浊者为阳,故北曲中凡揭起字皆曰阳(从低至高曰揭),抑下字皆曰阴(从高到低曰抑)。而南曲则相反,南曲凡清声字皆揭而起,凡浊声字皆抑而下。宜揭处而错用阳阴,则声必欺字;宜抑处而错用阴阳,则字必欺声。制曲者,须辩南北揭调之区别,否则唱处字非其字,声非其声,听者逆耳,歌者棘喉。然南曲亦有揭起处,特以阳字为妙者,如[梁州序]第三句第三字宜揭,"日永红尘隔断"与"一点风来香满","风"不如"红"妙,盖阳字其声吸而入,其揭内向,而阴字其声吐而出,其揭如去声一往而不返也。明杨慎《诗话》曰:"乐府家谓揭调者,高调也。高骈诗:'公子邀欢月满楼,佳人揭调唱《伊州》。便从席上西风起,直到萧关水尽头。'"则在唐时之歌曲中,已有揭调之说。 <br/></font></p>
<p><font size="3"><br/>【撺抢】<br/>古曰“趋”,俗谓“抢”。即曲中紧板急曲,一字一腔或二腔,唱一眼板或有板无眼,须快打紧唱,为打谱、度曲之技巧。然填词作曲也须明白此理,如在急曲板密处衬字过多,或在急曲板疏处正字倔强聱牙,皆会不及“撺抢”而脱板。明王世贞《曲藻》称冯惟敏制曲独为杰出,是因为“其板眼、务头、撺抢、紧缓,无不曲尽”,故其曲才气横溢。南曲如[锦堂月]后[侥侥令],[念奴娇]后[古轮台],[梁州序]后[节节高],一紧而不复收。其衬字,唱者须迅速带过。又如[急三枪]接[风入松]后,或一曲或二曲,为快速三字腔,具三字垛板性质。北曲衬字间有加一、二板者亦须紧唱。 <br/> <br/><br/>【慎用上声】<br/>平、上、去、入四声,惟上声一音最别。用之词曲,较他音独低,用之宾白,又较他音独高。李鱼曰:“填词者每用此声,最宜斟酌”。(《闲情偶寄》卷二)上声利于幽静之词,不利于发扬之曲,即幽静之词,亦宜偶用、间用,切忌连二、三、四字,盖曲到上声,字不求低而自低,如十数位高,而忽有一字之低,亦觉抑扬有致,若十数位皆低,不特无音,且无曲矣。平、上、去、入,平居其一,仄居其三,,然上声实可介于平仄之间,其音较之于平略高,较之于去、入又略低,如声音之过文,又有妙用。如两句三句皆平或皆仄,求一可代之字而不可得,即可用一上声字;皆平之句间一上声字,其声是仄不必言矣;皆去、入之句间一上声字,则其字明为仄却似平,令人听之不知其为连用数仄者。<br/> <br/> <br/>【慎用入声】<br/>曲之有入声字,如药之有甘草,一遇缺乏,或平、上、去三声字面不妥,得一入声便可代之。然南北曲自有区别,制曲填词者须慎用之。北曲以入隶三声,派有定法,某入声字作平声,某入作上,某入作去,一定不移,《中原音韵》甚详。入派三声音变腔不变,如元杂剧《东堂老》[醉春风]“倘来之物”,“物”字《中原音韵》读作务,是变音;谱应去声,“物”字在北派入去声,以去声腔唱腔不变,但随谱耳。如明传奇陆采《明珠记》南曲[画眉序]“金卮泛蒲绿”,“绿”字直作绿音,不必如北之读作虑,音不变;谱应平声,歌者虽以入声吐字,而仍须微以平声作腔,变腔也。在南曲,凡用入声字,在曲头、腹者,止可通于上、去二声,若平声则不可以代入之;若以入声押韵尾者,方可以平、上、去随叶耳。然而亦须相牌名,不可浪施,亦有仍须用入声部单押,不可混同北曲法。南曲本系填词而来,词家平、上、去三韵通用,独入声单押,今南曲亦然,政与填词家法吻合。 <br/> <br/><br/>【二仄宜调】<br/>明沉?论曲,常曰“某某字去上妙”、“某某字上去妙”,指的是字音二仄合调,卑亢之间字音清晰动听,发调自然连贯也。故凡遇曲谱上标明“宜去上”、“宜上去”之处,宁守定旧谱,可免舛错。四声中字音,以上声为最高,而在曲中反处极低之度;去声之音,读之似觉最低,不知在曲调中,去声最易发调,最易动听。故逢去上两字连用之处,用去上者必佳,用上去者次之;自去声至上声,由上而下,自上声至去声,由下而上。所以去上之声必美于上去。然发调之字在二仄第二仄字上,则须用上去,方合谱耳。如《长生殿?定情》[念奴娇序]曲词中万里、窈窕、领袖、粉黛,皆去上妙处,一易上去便不可唱。[换头]“半晌”、“下体”、“受宠”、“管侍”,皆上去妙处,一易去上亦不可唱。吴梅曰:“南曲虽无务头之名,实则此等处即务头也”。(《长生殿传奇?律》)又上上、去去不得迭用,上上二字尤不可,盖去去即不美听,然唱出尚是本音,上上迭用,则第一字便似平声。故凡遇现成连绵之字,如宛转、酩酊之类,不能尽避,凡一应生造字,宜避之为好。若去上、上去与阴阳相错,则更佳耳。<br/> <br/> <br/>【音名】<br/>音乐术语。对固定高度的音所定的名称。中国古代律制中的十二律以黄锺、大吕、太簇、夹锺、姑洗、仲吕、蕤宾、林锺、夷则、南吕、无射、应锺作为十二个固定高度的音的名称。七音律制中,则以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为名称,民间传统则以“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上、?、? ”为名称。在近现代则通用以C D E F G A B为固定高度的音的名称,当固定音发生变化的时候,则用升、降号来表示。 <br/> <br/><br/>【唱名】<br/>音乐术语。为了便于发音和区别音级,常用七个拉丁文的音节来表示自然音阶中的七个音名的唱法,即用 do re mi fa sol la si 。中国工尺谱中的上、尺、工、凡、六、五、乙等音名,亦为唱名,六、五、乙的低八度则唱作合、四、一。唱名法又分为固定唱名法和可动唱名法。以绝对音高为基础,C唱do,D唱re,E唱mi等,无论何调,永远不变,为固定唱名法;以相对音高为基础,其唱名不固定,以调别为淮则,C调以C唱do,D调以D唱do等,唱名随调式而变,为可动唱名法,亦称首调唱名法。中国古代两种唱名法都有,宋代工尺谱、俗字谱均用固定唱名法记谱,民间流传的工尺谱一般属于可动唱名法系统。 <br/> <br/> <br/></p></font>
[此贴子已经被紫嫣郡主于2010-9-24 2:42:12编辑过]
作者: 六也先生 时间: 2010-9-23 23:36
<font size=\"3\"> 以上在课程开始之前,先将之提与大家探讨,我希望大家均能按部就班的学习,务求将最正统的曲学传承在各位同好的身上再次朗现金元盛况!<br/> 同时,我想建议大家先学会散曲再来散套,再逐一进入剧曲剧套的进阶,原则上先以北曲为主,南曲的部分于后再提出与大家研讨,由于南曲最重腔格,所谓五音四呼的阴阳清浊的辨声关乎该曲能否演唱或打谱演奏,否则就不算是一支正确能歌的曲子,更由于南曲套曲更是严苛,各曲牌的安排更须注意板式与有无赠板的节奏性要求才行,同时各曲牌间有定板哪个字该揭该抑点板于何处都是要求,加衬更不许随意只能借眼不能?板,希望各位同好于日后研讨中能注意这些问题!<br/> <br/></font>
[此贴子已经被紫嫣郡主于2010-12-19 13:09:00编辑过]
作者: 女神 时间: 2010-9-24 20:15
<p><font size=\"3\"> 从2010年9月25日起台湾六也先生散曲课堂 『滢芦曲话』在中华国风 文学论坛 正式开课了。这是我们广大散曲爱好者的一件大喜事!『滢芦曲话』教堂是台湾六也先生在患病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散曲的振兴和发展,克服许多困难,做了许多精心准备,并在中华国风 文学论坛紫嫣郡主等论坛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欢迎广大散曲爱好者积极踊跃报名,认真参加散曲课堂的教学活动。尽快提高我们创作散曲的水平和我们的个人文学修养和层次。<br/> <br/>『滢芦曲话』教堂任课先生为台湾六也先生<br/>『滢芦曲话』教堂开课时间为每周六晚上9~10点(21点-22点)<br/>『滢芦曲话』教堂开课地点在 『曲苑清吟』(子版)『滢芦曲话』<br/>『滢芦曲话』教堂报名地点在 『曲苑清吟』(子版)『滢芦曲话』跟帖报名。<br/> </font><br/> <font size=\"3\"><br/>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女神拜谢六也老师赐教!先来您的课堂报名。<br/>六也老师辛苦了。女神先敬茶三杯!<br/>所赐教材女神认真收藏学习了!<br/></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 </p></font></font>
[此贴子已经被紫嫣郡主于2010-12-19 13:07:15编辑过]
作者: 寒溪幽兰 时间: 2010-9-24 20:54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4\">受益匪浅,幽兰非常感谢六也老师,资料已收藏!再谢!报名参加!</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24 21:06:08编辑过]
作者: 绿腰 时间: 2010-9-25 00:14
绿腰前来报名,只是上课时间上可能不能按时,尽量争取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25 0:15:38编辑过]
作者: 叶秋 时间: 2010-9-25 10:34
<p>机会难得,报名参加学习。</p>
作者: 隐儿 时间: 2010-9-25 16:29
<font face=\"Verdana\">久违了网络,今儿跟着进来学习一下,隐儿先报个到吧。问好六也先生。并请代问玉兄好!</font>
作者: 绿腰 时间: 2010-9-25 16:3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隐儿</i>在2010-9-25 16:29:40的发言:</b><br/><font face=\"Verdana\">久违了网络,今儿跟着进来学习一下,隐儿先报个到吧。问好六也先生。并请代问玉兄好!</font> </div>
<p>迎接MM,好久都没聚在一起了,见到MM好高兴。希望秋红姐姐看到留言也来这里。</p>
作者: 绿腰 时间: 2010-9-25 21:02
九点了,绿腰在此恭候六也先生。
作者: 女神 时间: 2010-9-25 22:02
女神恭迎六也老师的到来!欢迎各位朋友光临[<font face=\"Verdana\">滢芦曲话]课堂</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25 22:05:04编辑过]
作者: 潺陵野老 时间: 2010-9-25 22:37
<p> 苦囚前来报道。问候先生金安 ,托先生带口信问候玉兄弟。。。。。。。。。。。</p>
作者: 紫嫣郡主 时间: 2010-9-25 22:45
多谢六也兄,受益匪浅!辛苦!<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27.gif\" />
作者: 兔喜雨 时间: 2010-9-26 10:16
野兔认真拜读!深谢六也先生!远握!
作者: 非子若云 时间: 2010-9-28 12:47
也来报名学习!
作者: 非子若云 时间: 2010-10-3 22:44
<p>来学校了!</p>
作者: 木石散人 时间: 2010-11-28 14:58
研读。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