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古棋诗欣赏]1.太宗棋诗盈霸气 [打印本页]

作者: 寄小文    时间: 2022-7-5 15:02
标题: [古棋诗欣赏]1.太宗棋诗盈霸气
本帖最后由 寄小文 于 2022-7-5 15:06 编辑

唐太宗李世民,以刀马于群雄、骨肉间强夺天下,开创大唐景象于东方,曾得毛泽东赞评:“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而这样一位雄主,在围棋世界中也留有过不离沙场攻伐气息的作品:
李世民“五言咏棋(二首)”
一、
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舍生非假命,带死不关伤。方知仙岭侧,烂斧几寒芳。
二、
治兵期制胜,裂地不要勋。半死围中断,全生节外分。雁行非假翼,阵气本无云。玩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
当一代驰骋于刀光剑影生死关头的百战胜者回归于厅堂一枰手谈游戏时,这种得失险恶具有悬殊后果的场景,很自然会生发出心情波动的感触,促动君主思考马上取天下后,如何马下治天下的“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玩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


与之相影照,李世民曾与唐初名将李靖探讨兵法时,也有过引用围棋的内容来比喻兵家规则的术语。
太宗曰:画方以见步,点圆以见兵,步教足法,兵教手法,手足便利,思过半乎!
靖曰:“吴起云:‘绝而不离,却而不散。’此步法也。教士犹布棊于盘,若无画路,棊安用之?孙武曰:‘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皆起于度量方国也。”
太宗曰:“朕观千章万句,不出乎‘多方以误之’一句而已。”
靖良久曰:“诚如圣语。大凡用兵,若敌人不误,则我师安能克哉?譬如奕棊,两敌均焉,一着或失,竟莫能救。是古今胜败,率由一误而已,况多失者乎!”
重视建立规则并维护规则,这是英明的领导者不可须臾有懈的追求所向。


李世民晚年还曾有过一件与围棋术语纠结的故事: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潭州。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明日对仗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赏敬德一千缎,群臣皆称“万岁”。
此处的“争道”一词,上海辞书出版社《围棋词典》中居然缺失,导致民间对此词的解释五花八门,实在让人莫知所适。
“争道”,本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广的一个词语,即使是在围棋界也有下棋、争要点、抢大场、不允许悔棋等多种解释。但具体到这个逸事的内容,则似乎都不贴切。
君臣下棋,一人一手,以此二人的身份,当不至于为悔棋而互不低头;争要点、抢大场等也只适合于观棋者或复盘时的议论,也与当事二人无关。能因“争道”而使君臣各不退让的棋局,推测应该是在下棋过程中发生了当时的棋规无法直观达成共识的情况。譬如一方涉及对手大棋生死的被围孤棋,当提还是不当提?此空着的道(路、气)归何方所有?这种情况在数子与数空两种规则间存有异议,即争棋盘双方对杀棋形间的空格归属,这对下棋双方都是非常坚守的事情,也是上述逸事中最有可能的合理解释。(论坛不能发棋谱示意图,实在是太让人遗憾了。)
特别是在作为皇帝的李世民看来,悔棋或事后得失复盘都是小事,而规则的确立与遵守才是朝廷大事,由此也可解释李世民的另一则名言所内寓的心理:“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相传唐朝安定之后,开科考取功名,当李世民站在宫阙之上看着被录取的才子们鱼贯而入时,不由得开心而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对这句话后来多只是解释为李世民说天下英雄都进入到我的控制范围内了,这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在封建制度的常规统治下,怎么会有人不在皇家的控制范围内呢?这何乐而有?
如果联系李世民太宗的身份,联系李世民重规则建设的治理风格,或许这句话的隐含内容应该是:天下英雄已经尽按我制定的行为模式进入我的控制范围了。


作者: 寄小文    时间: 2022-7-6 22:20
为方便大家了解围棋中“争道”的含义,这里分享几条关于围棋“争道”的资料:


1.《汉语大词典》释作“争棋路”。


2.《世说》又云:王导尝与其子悦围棋争道,导笑曰:“相与有瓜葛,亦得尔耶?”

3.[贾谧]尝与太子围棋争道,成都王颖在坐,正色曰:皇太子,国之储君,贾谧何得无礼。

4.《蒲松龄全集 第2册 聊斋诗集》中有“卧万仞芙蓉斋,听棋客争道”:“清闺莫复还争道,恐褪柔荑玉指环。”

5.唐刘禹锡《观棋歌送儇师西游》:忽思争道画平沙,独笑无言心有适。

6.杜旃“赋贤已录”(自注:静观赵使君喜棋,有是录,约予赋诗。):“百战期争道,三隅察守边。”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