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难得糊涂 [打印本页]

作者: 望尘    时间: 2011-2-12 13:31
标题: 难得糊涂
  <font color="#003366" size="4">    难得糊涂是聪明人的至理名言。<br/>  当然,这里说的“难得糊涂”,并非一般概念里的糊里糊涂。真正的糊涂没有判断力,做事没有方向,干什么都是雾里看花。而聪明人的“难得糊涂”里所指的糊涂,却是一种巧妙的人际沟通或处理事物时的“手段”,这种糊涂需要一定的修养和容量。<br/>  在人际关系中,冲突往往是很难免的,通常双方会选择心平气和的方式解决,但总有失去理智的一方,甚至双方都失去理智。人的一生不过数十年,如果人人都沉浸在无法弥补的事情上,或者斤斤计较那些已经过去的小事,那你这一生就会被如此“挥霍”去大半。所以,有必要的时候在一些小事上不如糊涂一点。糊涂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br/>  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这也是一种思想境界。无论是与身边的亲朋还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在相处的时候,都免不了有摩擦。与其斤斤计较,自己想不开,不如尝试着“糊涂”一点,自然能减少烦恼。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糊涂”可以让人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事情上,如果一味在名誉、地位和利益上过分计较,还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在和别人的勾心斗角上,那这个人就不可能在自己的事情上取得任何成绩。<br/>  说到这“难得糊涂”四个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呢。话说有一年,郑板桥先生到莱洲云峰山观摩郑公碑,夜晚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这老人称自己为糊涂老人,他谈吐高雅举止不凡,与人交谈起来十分融洽。老人的家中有一块特大的砚台,这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实为世间极品。老人请郑板桥先生为之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的背面,于是郑先生依糊涂为引,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同时还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这砚台有方桌一般大小,郑先生写过之后,还留有很大的一块空地,于是郑板桥先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任何推辞,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先生看后,知道是遇到了一位情操高洁雅士,顿感自身的浅薄,其敬仰之心犹然而生,见砚台中还有空隙,便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后世的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联的形式挂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br/>  时至今日,“难得糊涂”流传下来,决然不是让人们随字面意思真的去糊涂,而是用聪明的另一面去化解大事,解决小事,分清楚什么是真糊涂,什么是假糊涂,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应用你的“糊涂”,但要把握住分寸,千万不要糊涂过头。糊涂其实有的时候可以消除隔阂和矛盾,甚至化解不必要的冲突。“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不也是说明了人生苦短,不要为小事耿耿于怀,大事则以糊涂化解成小事的道理吗?<br/>  所以我们说,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br/>  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能做中流砥柱。<br/>  难得糊涂是一种资格。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br/>  难得糊涂是一种智慧。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参透事物本质,看破人性,洞观人间风云变幻、处事掌握轻重缓急,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br/>  难得糊涂是一种气度。它能使人超凡脱俗、胸襟坦荡、气宇轩昂、洒脱不羁、包容万象。<br/>  总而言之,难得糊涂是一种高贵的品德,让聪明人怀揣聪明装糊涂,虽然很难,但境界高尚,能让你精神超脱一点,活得轻松一点,作派洒脱一点。<br/></font>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1-2-12 13:36:14编辑过]

作者: 黄河风    时间: 2011-2-12 23:23
<p>      大手笔,好文字,真道理,首赞一个!</p>
<p>     “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难得糊涂是一种资格。...难得糊涂是一种气度。...难得糊涂是一种高贵的品德...”极富人生哲理,自惭弗如,学习啦,受益良多...<br/>      推荐欣赏!<br/></p>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