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列车隆隆路漫漫
[打印本页]
作者:
叶峰
时间:
2011-3-15 20:42
标题:
列车隆隆路漫漫
列车隆隆路漫漫
在喜庆的鞭炮声中迎来了吉祥的兔年,人们传承几千年古国文明的传统习俗,家与家,亲与友,人与人之间,互相拜年,图得新的一年有一个好兆头,赶最好的祝福送给对方,草木一秋,人生一世,不简单哟。年刚拜结?,接到成都小女的电话,
爸爸,正月十九是您的生日,刚好我孩子也是这天十岁生日,您和妈妈一道来成都,我们为你们爷孙俩共同庆祝生日,又可以旅游观光。,几年?见外孙女,也挺想他们的,我和她妈很乐意接受她的一翻孝心安排。
元宵节过后的第二天,我和爱人踏上了去成都的火车。这次出门正赶上一年一度的春运,赶在这时出门也真有点难,常规列车满员,买不到票,在?办法的情况下,我只好托堂弟找票贩子用高价倒来两张从温洲开往成都的零时
1113
次客列。这条铁路是去年十一月才开通营运的,具网络传媒和官方消息,从宜昌到万洲铁路的?筑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铁路全长
377
公里
,总投资
225.7
亿元。前身是川汉铁路,
1909
年由詹天佑主持开建,从宜昌往秭归修了
20
多公里就被迫停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反复勘测研究,
2003
年重新修建,绝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区,遍布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世界上最复杂的地质。全线桥梁、隧道的总长度约
278
公里
,有
34
座高风险的岩溶隧道,全球铁路独一无二,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公里造价最高、历时最长的山区铁路。原来这条路?开通前,入川必经襄樊转车,又麻烦,时间又长,现在好了,缩短了里程和时间方便多了。但这条路几乎除了桥就是隧道,桥是悬架在山壑与山壑之间,好多隧道一进去就长达半个多小时,弄得白天也成了黑夜。坐车不想而已,一想真是
心悬路险悚阴风,魂断天涯飘影踪,哟。
好久?出远门,对坐长途车心中有些余悸,临上车前,我的好友说,现在流感流行,自己要好好保护自己,我虽然是医生,但这话也不得不放在心上。我们的位置是五车卧铺,这也真叫卧铺,上下三层,我们在中铺,可只能睡,你想坐起来可不行,一米五的人也伸不了头,一米七多的我更别想坐,十七个小时啊!人都屈霉了。车内人很拥挤,车廊道很窄,卖食品的小推车经过时,人必需侧身才能通过,因为只是春运期间加班车,所以车上?有餐车,如果你?带食品,要吃东西只好靠小推车上的食品来填肚子,我们带了一些如矮子饼丶干蒸鱼块丶鸡腿丶水果等之类的食品,可不能当主餐。到了六点,看到别人吃来一桶泡面,那香气直钻鼻子,惹得?子也不但嘀咕提意见,眼也馋,连忙叫夫人去买了两盒香茹牛肉泡面,好好慰劳了一下肚子,才又爬到那两尺宽,不到三尺高的硬铁板床上。我不爱看车箱的广告过半的电视,从包里取出一本刘墉作品集娴静的细读慢品,他的文章很平实,而读起来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列客车是从温洲始发的,车上几乎占百分之七十都是蜀地人在外打工春节后回老家的,有的甚至是一个小家三口人同回故里探亲。在我们下铺住的是三十岁左右的夫妇俩,他们很爱交谈,看我在看书,小声的说,伯伯还有书吗?有,我忙从包中抽出一本去年笫六期作家林给他们,他们对现代诗和诗词也很感兴趣,边读,时不向我问一些含意朦胧的词意,我也只能尽力解释,他谈他们是在温洲香港企业做文职工作,平时也很爱好文学,在外打了八年工缵了点钱,趁年轻,今春辞了工回成都发展。他们看我和夫人上下不方便,几次三翻的要把我们换下来,再三推辞不掉,顺从了他们的可敬的好心。总是关照我们小心摔跌,一路上开水都是他们俩代打,他们在成都前一站遂宁下车,下车时还给了两包浙江海鲜。一路春风,一路阳光,温暖着飞奔的铁骑,望着他们健步离去的笑脸和身影,我把告别的语言变成了默默地祈愿,那好人一生平安
的歌词拥挤在喉头向他们挥手,祝他们在创业与成功的路上一帆风顺!
列车正点到达成都站,出站刚五点半,我们提着沉重的家彡特产和必用品立在站前中心广场,在约定的地方等待女儿的小车,我还在东张西望,一辆雪佛兰小车停在了身边,女儿叫醒了我的张望与萦思。他们把东西放在了后备箱,我和夫人坐在后排,几年不见女儿女婿看上去成熟了很多,几年的工作的磨励与拼搏,从中得到了人生的收获,多么羡慕他们中年事业有成啊!车在在三环道上向双流机场方向飞奔,我打开车窗,看那沸晓的东方渐浙由鱼肚白向殷红色转变,与城市的霓虹灯遥相辉应,把新的一天变得更灿烂。
作者:
云中一鹤
时间:
2011-3-16 19:50
列车载着亲情,漫漫长路也会变得愉快!欣赏,问好叶峰,国风欢迎你!
作者:
叶峰
时间:
2011-3-18 15:09
谢谢首版.向您问好!
作者:
烟锁雾楼
时间:
2011-3-20 14:10
旅途是艰辛的,和亲人团聚是快乐的。作者捕捉旅途目光所到之处的各种风景和感悟,对未来充满热情和温暖,欣赏美文!
作者:
叶峰
时间:
2011-3-20 17:43
多谢论坛版主阅评.问好了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