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古城之秋
[打印本页]
作者:
赤壁星月
时间:
2011-4-2 07:11
标题:
古城之秋
古城之秋
秋色、秋光、秋声、秋韵。
“秋”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似乎是个悲凉的季节,秋风落叶,秋霜寒露;但老年人对“秋”却感到分外亲切,仲秋过后的九月九日就是传统的重阳节,又称
“
老人节
”
。重阳又称
“
踏秋
”
与三月三日
“
踏春
”
都有到郊外登高的习俗,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南北朝后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历代骚人墨客纷纷
吟诗作??纪念这个传统的节日。
如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秋高气爽、日暖风清,我们又来到了崇武古城的“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岁月匆匆,
一别五载,每次都只能远眺古城墙,无法浏览古城的全貌。据说城内有四个城门,东、西、
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两道门墙,外加筑月城,上建城楼,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
门则外加设一照墙。遗憾的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城外”。
大家随着人流来到一个高大的塑像前,这就是著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周围的游客带
着几分敬仰,几分崇拜的心情,缅怀这位戚家军的主帅,将倭寇打得落花流水,保护了一
方黎民百姓的安宁。
梁山好汉的石雕似乎已不再引人关注,宋江的受招安早已让“替天行道”的义举蒙羞,
豹子头林冲的“空怀雪刃未锄奸”,也只能“仰天长啸”,付诸东流。
武松三碗不过岗,
拳毙斑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的英雄豪气,早已荡然无存。一百零八将也已被红
尘冷落,抛之九霄云外,不再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尊弥勒佛的石雕更为显眼,往来穿梭的善男信女,都景仰他的大肚能容??容天下
难容之事;金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宽容、宽厚、宽和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俗语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当今物欲横流,浅规盛行,争名夺利,你虞我诈,数不尽的什么“门”
……
,吞噬了多少无辜黎民的性命,这难道不是弥勒笑口中
的“世间可笑之人”。
两座新的石雕,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这是一对“白猫”与“黑猫”,威风凛凛,栩栩
如生,双眼精光四射,似乎欲捕尽人间硕鼠。白猫乎!黑猫乎!真是别开生面,寓意深刻;
它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无翼腾飞,一往直前,让狐鼠之辈闻风丧胆,让万千黎庶泰
日安宁。多少游客徘徊其间,赞声不绝,笑语盈盈,祈望它长镇古城,永载入春秋史册。
阵阵带有咸味的海风,吹散了人们的遐思,几番求索,几番怀念,也随着秋水长天而逝,人们也匆匆地、不无留恋地离别了这古城的博园。
作者:
云中一鹤
时间:
2011-4-2 19:46
古城之“秋”好像描写的过于含蓄,也好像没在笔端渲染出来,看开头很吸引人,腹中好像没有入“味”,如果打磨一下会更好!问好赤壁星月,欢迎你加入国风,希望多赐稿!点评的不当,与水平有关,请谅解,谢谢!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