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太二真二论
[打印本页]
作者:
江南小山
时间:
2011-6-18 03:17
标题:
太二真二论
太二真二论
夫大道流行,万物以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以圣人不以无名为有,不以有名为无。何也?为夫无名,天地之本也,岂有以名而易本者欤?置如天地也者,其自以为天地,岂人名之为天而天之,名之为地而地之乎?庄子曰:以芥子为大,则泰山为之小,是之谓也。故,名不夺实,天地位焉,大道在焉。然则,圣人之训,在于道也。无名,乃所以体道;有名乃所以体于道。是故圣人曰:有名万物之母。何也?为夫天地万端,大道无形,不名之而类以别之,则无以体于道。人非生而知之者,真人其必有欤?故圣人体道焉,名物焉,而后传扬天下,以为蒙昧者启。苟无所名之,何以言之?何以传之?何以类而别之性而同之?是故,有名,而后万物可别之也,可知之也,可体道于之也。道之无形,视之不见,抟之不得,而老子固强为之容者,是之谓也。故,名,附于实者也。非名,非非名,乃用以体道。
故实者在焉,名之位焉。苟乱名以为得实,斯后世怪诞之所以根源也。岂以非名而为无名,而以为近乎道者欤?岂以名而非名自以为得其实者欤?是背乎道也,懵懂于圣人命物体道之本意者也。是足使祸乱生焉。名其名以及非名以为名者,不舍于名也,不足以实称之也。圣人设名,而肖小乱其名,后世多此之谓也。其于实者,岂一染指哉?以名而非道,是孔子之杀少正卯也;以非名而道,是弥衡嵇康之所以取诛也。过犹不及,二者一也,岂能不慎欤?
今有人于斯,自名以为太二而心以为不二,至于以太二为太不二者。其果名也?其果实也?其果名之而非名也?其果意乎非名而因以自名、而实行之而不自知也?吁唏!吾每见其以名乱其实而信行如其事且沾沾以为喜者,每自戚戚于心,而悲悯生焉。所不言者,其果如其太不二之心而能解我之言也?其果如其太二之形而愚顽不可喻而竟至于加以攻击也?子曰:知者不失言,亦不失人。有言于斯,而其人非所能说者而说之,是失人矣。是孔子之去卫,而韩非之说难也。然所以悱发欲言者,戚戚然悲悯生焉。佛曰慈悲为怀,苟能幸而一得,其言之何如?故欲为诸子辨之。
夫名实之位,即成之,则必有以也。乱名而为实,体道之贼也。是故,名而非道者因以伪君子呼之,非名而自以为得道者,其果非其所名欤?释家曰“放下”,是无名始能终成其名也。有比丘与沙弥共济者,遇美妇焉,求渡,比丘因以背负之,渡则舍之。行数里而沙弥曰:吾师何以负之也?不失于行乎?是心念念不舍其名者也,身为天下笑。以太二为不二者,不亦似乎?其心以为不二矣,既所以不舍于二矣,然则其行岂一刻而离乎二者也?而况其心孜孜于以太二为不二以使其形颇成乎二者也?是心足以移其性也。子曰:唯上智其与下愚不移, 所以公孙弘之与王莽以仁义不移其奸,王宝强以愚顽不移其朴。至若中人,渥涅之染,其能免乎?是故勾践悬胆于席而岳飞刺字于背,恐其失染也。以汝之后生小子,其必能常行乎太二而竟至于不二之境界乎?
有看于山者。初,山即为山也;进之,则看山非山也;终之,则看山竟为山也,此之谓高明。即不失名实之辨也者。初,二以为二;进之,二非二竟至于以太二为太不二者,岂看山非山者欤?苟以之为觉,称之以蒙昧,下流之觉也。至夫绝顶豁然臻于上流,回视之则太二实为二之太也。或曰:“岂不云物极则反也夫?”曰:“物之极也,反之形也,其反诸,始有一阳更生之象。如其孜孜于太二而不知反者何?是吾将何以赎之?”或又曰:“岂不有太二而至于太极者竟至于和谐也欤?”曰:“阴阳合而太极,阴阳,道之所生也。道,实也。岂有以为名之太二而能至实之太一者欤?汝见其太二之群人,其有一刻生和谐也夫?”问者默然。
作者:
南海散仙
时间:
2011-6-30 19:09
小山老师,我也来了,问您好!
作者:
染清尘
时间:
2011-7-16 07:59
非常道,非常名。问候朋友,拜读文章受益匪浅!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11-9-23 22:33
没看懂小山先生大作之意。
作者:
江南小山
时间:
2011-12-1 15:31
散仙好。:)
问各位好。
简言之,就是莫乱名,需当染。
子曰:人不重则不威。古铭曰:恭则寿。
作者:
浪中行吟
时间:
2011-12-3 17:47
文言文,今人能为者寡矣,欣赏!
作者:
江南小山
时间:
2011-12-7 12:19
问好。
有不当处请多指点。希望这里是大家探讨交流,提高促进的场所。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