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五律?婺源印象(修改稿)
[打印本页]
作者:
香溪山人
时间:
2011-7-11 11:39
标题:
五律?婺源印象(修改稿)
千溪多窈窕,万畈尽鹅黄。
灵石歇樵径,徽风落玉堂。
咿呀书继祖,?乃曲穿窗。
醉在仙乡里,神游赋短长。
作者:
如琴可听
时间:
2011-7-11 13:02
窈窕溪水碧,窈窕二字用的很巧。在袁枢(袁可立子)《黑龙潭》里有:
“祠潭清见底,窈窕历朝封。”的诗句。问好老歌手。
作者:
香溪山人
时间:
2011-7-11 13:29
谢谢如琴可听。婺源之溪流九曲曼妙,美不可言
作者:
爱莲世家
时间:
2011-7-11 20:34
好律拜读欣赏
作者:
叶风吹雨
时间:
2011-7-11 22:12
干净利落,诗句清新可人,万亩菜花黄俗而雅好句!
作者:
香溪山人
时间:
2011-7-12 15:00
谢谢爱莲厚爱。
作者:
香溪山人
时间:
2011-7-12 15:02
吹雨夸的好舒服,只是有点不敢当。谢谢了
作者:
司马长风
时间:
2011-7-22 22:06
“窈窕溪水碧,万亩菜花黄”,首联大处着笔,手法可以。一碧一黄,色彩对比强烈,如画。“窈窕”多用来形容女子幽娴沉静,也可用来形容山水景致幽深崎曲,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窈窕以寻壑”。但“窈窕”平水韵属上声【十七?】,普通话也是上声,读yǎo tiǎo。婺源境内有一条河绕城三面而过,叫作婺江,这里不妨用个数量词“一弯”,可与下句作对仗。
颈联“灵石歇樵径,徽风落玉堂”,上下句一实一虚,下句也应出以地域特色实写细节或近景为妥。
“呀咿书有祖,?乃景无旁”,“呀咿”应为“咿呀”,拟声词;“?乃”亦拟声词,本为摇橹声。如唐•元结《?乃曲》:“谁能听?乃,?乃感人情。”题注:“棹舡之声。” 又柳宗元 《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又引为棹歌声,如陆游《南定楼遇急雨》诗:“人语朱离逢峒獠,?歌?乃下吴舟。” 又可泛指歌声悠扬。如唐•刘言史《潇湘游》诗:“野花满髻妆色新,闲歌?乃深峡里。”此处应指歌声。“无旁”乃没有边际之意。如王安石 《送程公辟守洪州》诗:“ 九江左投贡与章 ,扬澜吹漂浩无旁。”“景”字不妥,虚泛。
尾联“揽胜仙乡里,神游赋短长”,“神游”谓形体不动而心神向往,非亲游其境。《列子•黄帝》云:“昼寝而梦游於华胥氏之国。 华胥氏之国在?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题即言“印象”,当非道听途说,而是亲历。
试改如下,供参考:
一弯溪水碧,万亩菜花黄。
瓦舍披樟树,虹桥比?廊。
咿呀书继祖,?乃曲穿窗。
醉在徽乡里,酣游赋短长。
作者:
香溪山人
时间:
2011-7-22 23:43
谢谢司马如此细致的评点。首句窈窕出律,但婺源之美不在婺江而在纵横交错的小溪,所以不忍舍弃,容再炼。
徽风落玉堂句写的是其建筑风格。
呀咿书有祖,?乃景无旁”。呀咿是我有意颠倒,个人感觉在声律上相谐些。?乃在此处代指舟船,旁,取“普遍”之意,全句意为;舟船行处,景色各异,无一相同。
尾联“揽胜仙乡里,神游赋短长”,前句已说明是亲历,后句则是《列子•黄帝》云:“昼寝而梦游於华胥氏之国。 华胥氏之国在?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意在渲染印象之深刻,以致梦里神游无数
作者:
香溪山人
时间:
2011-7-22 23:48
不知我此番解释,然否
作者:
香溪山人
时间:
2011-7-23 00:05
所改除首句略嫌意犹未尽外,均极好。因朱熹是婺源人,所以有“呀咿书有祖”之句。似乎不改为好
一弯溪水碧,万亩菜花黄。
瓦舍披樟树,虹桥比?廊。
咿呀书继祖,?乃曲穿窗。
醉在徽乡里,酣游赋短长。
作者:
昨夜星辰
时间:
2011-7-25 08:08
一二联强于三四联,情景交融。三联“景无旁”,有凑合,生硬感,结句空泛,不耐咀嚼。个见!
作者:
香溪山人
时间:
2011-7-26 20:50
谢首版评点。看来这首诗是有些问题了。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