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论语>论“仁”》之《修身达“仁”》:亲近仁人
[打印本页]
作者:
青岛老荣
时间:
2011-10-2 20:27
标题:
《<论语>论“仁”》之《修身达“仁”》:亲近仁人
《<论语>论“仁”》之《修身达“仁”》(1)
亲近仁人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今译】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里要孝顺长辈,在外面要敬重别人,言行谨慎而且有诚信,广泛施爱于人民大众,而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若做到这些之余还有精力,就学习一些古典文献。”
【心得】
这段话是孔子对年轻人的教诲,可以说是年轻人处世的一个较完整的规范,分别涉及在家族里和社会上,对于大众和少数仁人,应有怎样的态度和言行,最后还说到要通过学习古典文献来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孔子也是这么看的。尤其是年轻人,思想观念尚不够成熟,价值观还不够坚定,平时与什么样的人亲近,向什么样的人学习,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所以,孔子要求年轻人“亲仁”,就是亲近具有仁的品德的人,这样才会受他们的影响逐渐提高自己的人格,使自己也成为一个仁人。孔子还对子贡说过:“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子贡有非凡的政治才能,曾在鲁、卫两国为相。
[sup]
1
[/sup]
我猜想,这段话大概是在子贡到卫国做官前,孔子作为老师对他的叮嘱。意思是说,住在这个国家,要投靠开明贤达的领导,与有仁德的同阶层人士交朋友
[sup]
2
[/sup]
。子贡比孔子小
31
岁,在孔子眼里也还很年轻,所以还是怕他与坏人走得太近,跟着学坏或受到坏人的纠缠迫害。
孔子一贯坚持贵族阶级立场。他主张,统治阶级对广大人民要有爱心,要普遍施恩惠给他们,即“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但他认为下层人民属于“小人”,是教化、统治、役使的对象,而不能和他们交朋友,更不能把他们当成学习榜样。孔子培养弟子的目标,是使他们成为有仁德的君子,成为符合他政治理想的统治人才。对于这点,我们不必也不应替他隐讳。了解孔子的阶级立场,才能正确地理解孔子,对批判地吸收他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并无大碍。
注:
1
.见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2
.中国古代所谓的“士”,首先是指贵族阶级的一个阶层,低于卿大夫,其称谓还有“士族”、“士大夫”等。有人把“士”翻译成“知识分子”,不够全面、准确。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