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论语>论“仁”》之《修身达“仁”》:杀身以成仁 [打印本页]

作者: 青岛老荣    时间: 2011-10-2 20:39
标题: 《&lt;论语&gt;论“仁”》之《修身达“仁”》:杀身以成仁


《&lt;论语&gt;论“仁”》之《修身达“仁”》(10)

杀身以成仁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今译】孔子说:“有志于仁的人,不会为了苟活而损害仁,宁肯牺牲生命以成全仁。”

【心得】说起“杀身以成仁”,便会想起老电影中国民党特务“不成功,则成仁”的宣誓场面,其凶恶和虚伪之状令人生厌。而且,本文是计划中的《&lt;论语&gt;论“仁”》最后一篇,以“杀身”入题有不吉之兆。但完全是无意地排到了这里,也无可奈何,顺其自然吧。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他还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
孔子认为,“仁”是非常伟大的东西,是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值得为之献出生命。康有为说:“仁者,近之为父母之难,远之为君国之急,大之为种族教宗文明之所系,小之为职守节义之所关。见危授命则仁成,隐忍偷生则仁丧。……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论语注》,转引自李泽厚著《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10月第1版)是说“仁”属于“心”,属于精神,“仁”丧等于“心”死,而心死比身死更悲哀。毛泽东于194498日在延安为八路军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发表讲演(讲演稿即后来被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为人民服务》),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与孔子、康有为说的为“仁”而死,有相通之处。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无论对仁者还是不仁者,对为人民谋利益的人还是为法西斯卖力的人,都弥足珍贵。但是,当面临生死考验时,不同人的生命就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仁者把“仁”放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宁肯牺牲生命以成全“仁”,就使生命与“仁”同价,比泰山还重。而不仁者贪生怕死,为了苟活出卖他人利益和自己的灵魂,使“仁”受到损害,这样的人无论是活还是死,其生命都比鸿毛还轻,活着或死了都毫无意义。这不是说成仁一定要杀身,而是要看有没有为成仁舍生的精神。如果能在保全生命的前提下成就“仁”,孔子也会双手赞成(这可从他对管仲的评价得到印证)。然而,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这个分寸很难把握。如谭嗣同得到密报有机会逃亡却毅然拒绝了友人的劝告,“以自己的被杀戮来证明自己的正义”(《谒谭嗣同墓》,作者不详,转引自“百度”谭嗣同词条);朱自清身患重病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最终死于贫病交迫;闻一多在李公朴被杀害后,在悼念大会上义愤填膺当面斥责国民党特务,发表了《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饮弹身亡;1959年“庐山会议”上,当批判彭德怀已成一面倒之势时,张闻天不受干扰坚持宣读了刚准备好的发言稿,便从容接受隔离审查。这些人,本来都有条件保全自己,却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赴死、赴难,用生命或比生命更宝贵的自由,体现出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凛然气节。他们的行为和做出的牺牲,究竟值不值得?谁也挡不住后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妄加评说。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需要有一种超理性、超道德的信仰支持。在物欲横流丧失了信仰的社会里,有这样抱负的“志士仁人”,更需要做好牺牲的准备。但我们的社会,本不该如此。可悲可叹!


作者: 章鱼哥    时间: 2015-4-16 07:07
孔子给仁下定义说:人者&quot;爱人&quot;,并解释说:&quot;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quot;,&quot;己所不欲勿施于人&quot;。
孔子:仁,你想成功,先要让别人成功。你不想的也不要给别人。(章鱼:出发点就很狭隘)
或是:你想怎样,仁可以帮助你怎样。(当然,这不是孔子的意思)

孟子说仁者恻隐之心。
他俩解释的仁,亲疏有别,行为狭隘,有什么好歌颂的。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