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藏书及续藏书 [打印本页]

作者: 苇雨一笑    时间: 2011-10-14 10:55
标题: 藏书及续藏书
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李贽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李贽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他的这一倾向,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他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无一厘为人谋者”

《藏书》分为《世纪》和《列传》两部分,主要取材于历代正史,系历史人物评传。出版于1599年,李贽当时七十二岁。

  《世纪》讲述的是朝代的更替以及帝王个人的活动。有些人物虽从未称帝,但曾号令一方,也列入其中,如陈胜、公孙述等。记叙的顺序是根据时代而定,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列传》则把大臣分门别类,各门类中人物依时代先后排列。大的分类有《大臣传》、《名臣传》、《儒臣传》、《武臣传》、《贼臣传》、《亲臣传》、《近臣传》、《外臣传》八种,每类之下又分若干门。在《藏书》两部分中,共记载了从战国到元亡约八百多名历史人物。
李贽在《藏书》中宣扬了自己的观念。认为衡量历史人物的标准应该是这个人的实际成就和才干,而不是传统的道德教条,这实际是明代社会功利思想的反映。从新的标准出发,李贽对千百年来的历史人物重新做了评估和分类。如历来被认为是“草寇”的陈胜、项羽、公孙述、窦建德、李密等人堂而皇之地列入了《世纪》里,与唐太宗、汉武帝等并列。对他们的评语,也自有不同,如称誉陈胜“古所未有”、项羽“自是千古英雄”,秦始皇“自是千古一帝”,而汉惠帝仅作附录,说他“无可纪”等,表现出对传统学说的否定。李贽还在许多评论中表现了同样的思想倾向。如《大臣传》中《容人大臣传》末评论:“后儒不识好恶之理,一旦操人之国,务择君子而去小人,以为得好恶之正也。夫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君子,小人何可无也。君子国有才矣,小人独无才乎?君子固乐于向用矣,彼小人者独肯甘心老死于黄馘乎?是皆不可以无所而使之有不平之恨也。”
万历三十年(1602)即李贽被逮下狱的当年,以及天启五年(1625),《藏书》二度由朝廷明令搜查烧毁,在清代仍列入《禁毁书目》。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11-10-15 15:20
斑竹研究李贽颇有心得。
作者: 柳下惠兄    时间: 2011-10-24 20:38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高论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