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原创】绿领巾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第四桥边    时间: 2011-11-23 10:39
标题: 【原创】绿领巾的思考
陕西西安、安徽蚌埠先后出现了“绿领巾”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骚动。
针对“绿领巾”事件蚌埠第三实验小学幼教部高园长如是说:“在进入小学之前,每个小朋友都会戴上绿领巾,只是分批戴。”由此可知,这种举措显然是一种激励机制,也符合人类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大家争当好学生,人人都带“绿领巾”有什么不可能?又有什么不好?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类共有的心理。试想:谁人不想独领风骚?谁人不想花魁独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改革初期就引入了竞争机制的理论依据。
但是,学习上的竞争并不具有十分明显的排他性(升学除外),你学习好,我也可以学习很好。譬如说,有很多学校制定的评比标准,其中学习成绩的要求是每一科目都在85分以上,这一标准对每一位学生都适用。
现在教育界兴起了换位思考的理念教育,我们不妨也换位思考一次: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学习时间,相同的学习环境,别人能考出好成绩你为什么不能?所以说“绿领巾”与歧视风马牛不相及,其实真的是一种激励机制,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歧视,我们至今尚保留的“三好学生”评选是不是也是一种歧视?
你可能会说:“人与人不同,由于遗传和后天生活环境的不同,人的智力和思维方式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学习也会有……
打住,打住,打住。你这算不算是对低收入者和偏远地区人们的歧视?你所谓的“差别”算不算是对考试不理想者的恶意诽谤?这是不是证明了你内心的邪恶本质?
你一定会很抗拒这样的言辞。同理,学校和教育家们也会抗拒“绿领巾”是歧视的说法。子曰:“因材施教。”就是说要承认有差别,要区别对待。歧视的结果是摒弃,区别对待的前提是重视。不承认差别而一味地强调公平,是伪公平,是对努力者的一种践踏,也是对偏重于其他学科、兴趣、爱好者的排斥和摒弃。
关于教育,社会上的许多奇谈怪论大多来源于记者和教育主管部门,他们群起而攻之,拒绝奥数班,取消快慢班。这说明他们不仅不懂得教育的本质和特殊性,更不懂得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的心理需求,是平均主义思潮在作祟,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作者: 梅园居士    时间: 2012-1-23 13:34
中国的教育 近几十年来没有一个总的定理。总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作者: 第四桥边    时间: 2012-3-9 07:58
标题: 回 1楼(梅园居士) 的帖子
梅园居士:中国的教育 近几十年来没有一个总的定理。总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2012-01-23 13:34)
哈哈,这就是叫各抒己见嘛。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