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原创]小村纪事系列之(家谱) [打印本页]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9-11-21 08:11
标题: [原创]小村纪事系列之(家谱)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家谱也称之为族谱,是一个姓氏的发源及传承,无论社会怎样的发展更递,人员怎样的迁徙变动只要你按谱索“骥”,如同唱着国际歌就找到自己的同志,如同座山雕梦寐一求的“联络图”可以联系到多处的绺子,你就可以在你的姓氏族谱里面找到你的这个分支,找到你的叔伯兄弟等等。估计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见过自己的家谱,甚至不知道家谱为何物,这是为什么呢?说明你的祖上经过不少的颠沛流离或者是人丁不旺,再就是为了避祸远走他乡或隐姓埋名,还有就是社会剧烈的动荡,比如那场没有文化的革命一样,一切在当时看来不合时宜的东西都人为的破坏了。<wb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1.3em;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或许有人认为家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它人类照样生存和发展,的确有不少东西可以忘却,在这个什么都冠之以文化的年代里(比如酒文化食文化等等)那么家谱也应该是一种文化,最小限度它是以文字记载的形式而存在。</span><wbr> </font></p>
<p><b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1.3em;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在陕西黄陵县供奉着我们的华夏始祖-轩猿黄帝(黄帝复姓公孙号有熊),这里经年香火缭绕,海外华侨国家领导人多次的拜祭祖先,在这里人们大都可以找到自己先祖的印迹,凭的就是各姓氏的详细记载。我有幸在四爷的家里看到了家谱,纸张已经发黄,工整的蝇头小楷记录了家族的沧桑,无语的文字间跳动着家族活跃的身影。家谱在文-革中差点焚毁,幸亏有见机之士冒着危险而收藏,直到八十年代才重见天日,后经族人商议集资重修族谱,回到宗祖发源地--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庐陵府青塘观拜谒祖先,族中人欢迎的场面据说是相当热烈,那家伙真是锣鼓喧天红旗招展鞭炮齐鸣(用宋丹丹的语气来读更带劲),不少族人那是热泪盈眶。四百多年前我的祖先(兄弟三人,墓地至今保存依然完好,估计比较贫穷没有盗贼光顾)从江西一路辗转来到河南繁衍生息四个多世纪,至今他们的后代已有数千之众。按照家谱的简介我们的族人是人才辈出人丁兴旺,人丁兴旺倒也说的过去,人才辈出可就有老王卖瓜的嫌疑了,据说祖上最高官是一个巡抚,后被仇家割去头颅,皇上为息被害家人之怒,由国库出资用黄金铸一颗人头代替被割去的真头,其家人哭诉曰:金头银头不如爹的肉头。现在的族人大多在乡下,用过去时髦的话说那可是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古人阿Q式的自我陶醉又见一斑。</span><w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font></p>
<p><b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1.3em;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家谱除了按照分支排序外还有什么具体的编排么?有,那就是辈份,辈是区别族中长幼的唯一办法而不是按年龄或胡子的长断来判定。我们家族的辈份是先族出类拔粹的多位智慧人物殚精竭虑的凝聚,共有二十个字,每五字成一节,读来抑扬顿错押韵合辙,字字有来历,成句有讲究,这二十个字是:玉邦祖尚庆,兆瑞会同堂,相德成世远,卓令自永芳。族中男丁起名字的第二个字当按对应的辈份选择,丝毫不得马虎,时至今日那名字起的是煞费苦心难坏了为人父为人母者,泱泱中华几千载文字极其贫乏到起名字找不到合适的来,不知是文化的悲哀还是人们追求的层次有了大的改观。从家谱中还可看到重男轻女的一面,那就是已婚的女子用一个字代替:适。表示已经出阁就再也没有别的了。随着岁月的递进一些稀有的姓氏将会消亡,随着不同时代人们兴趣转变家谱这一特殊的文化在不久的日子也会成为追忆和好奇的一段历史,就怕多少年后有人迷茫的问天:什么是祖先?我的根在哪?</span><w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font><!--v:3.2--></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1 08:12:45编辑过]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