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打酒 [打印本页]

作者: 花间浪子    时间: 2012-2-23 12:53
标题: 打酒
    父亲好酒,且酒量极豪,一日三餐无酒不欢。年轻时候,父亲有过一顿喝六斤四两六十五度二锅头,而不醉的记录。现在父亲年岁渐高,身体不比从前,对酒的需求量不是太大了,一日只喝一餐,每餐一二两左右。高兴时候喝个三四两。
    打我懂事时候,就记得时常帮父亲打酒。那时侯家里经济困难,母亲一个礼拜只许父亲喝一斤酒,有时候几个礼拜也不买酒。父亲每次喝酒时候都要精打细算,尽量克制些。
    1978年我们家人随父亲下放到了乡下。姐姐在乡下上学,母亲在生产队里教书,父亲也在生产队里做工。没有人带我玩了,母亲不放心,就把我带到学校念起书来。那时侯我才五岁。
    我们家里离集市有十七八里路,一个来回就是三十多里。尽是些田埂,不通车,交通十分不便。父亲每个礼拜都要去一次集市打酒,后来有些烦了,就在集市上买了个五斤装的酒壶,打一次保证一个月喝的。
    有时候父亲在田里做活,忙不开,就叫姐姐到集市上去打酒。姐姐帮父亲打过几次酒,可是每次壶都装不满。知道是店家欺负姐姐人小,克扣了斤两。父亲想找店家理论,可是路太远,鞭长莫及,也就作罢。
    有一年农忙,父母带着姐姐在田里做活,实在走不开。家里酒断了,父亲就给了我五块钱叫我到集市上去打酒,顺便称半斤白糖。
    一斤酒八毛八分钱,五斤酒就是四块四毛钱。一斤白糖一块一毛钱,半斤就是五毛五分钱。还剩余五分钱是我的跑腿费,由我自由支配。
   那次我只打了四斤九两酒,称了半斤白糖,截余了一毛四分钱,买了两个本子和三个糖果。回到家里,我怕父亲责备,就往酒壶里灌了许多白糖水。
   父亲喝酒的时候,我的心就象一只兔子,忐忑不安。看到父亲一脸美孜孜的样子,一颗跳动的心也逐渐放了下来,知道父亲没有发觉。
   后来我又如此干了几次,父亲都没有发现。
   有一次父亲自己打酒,发现比我打的少了许多,味道也不好,以为是假酒。想找店家理论,又怕没有根据,就虎我道:“你给我打的是什么酒,如实招来?”我怕父亲的皮带炒肉丝,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父亲没有打我,只是狠狠骂了我一顿。后来父亲每次买酒回来就往酒壶里灌些糖水。
    1981年分产到户,我父亲和母亲一合计,借了些钱,在村子里开了个代销店,卖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什么的,生意也还可以。父亲从酒厂批发许多散酒,按照五斤酒兑二两白糖水的比例卖出,利润颇为丰富。方圆十里八里的乡亲门都到我家做生意,大多冲着我家里的酒来的。
    村子里有个单身汉,姓王,排行老三,我们叫他王三。
    王三也是好酒如命之人。他一天喝两顿,一顿半斤酒。一到中午时候,王三就拿着搪瓷缸子到我家来打酒。他每次都拿一块钱来打半斤酒。母亲总是先给他打酒再找零。就在母亲找零的时候,王三一口把酒喝了。母亲找过零钱之后,看看缸子里没有酒,又给他打了半斤。
    有次我放学回家,正赶上王三在我家里打酒并作弊,便上前说道:“王叔叔,你喝的是什么呀,水么?”此时,王三嘴里含着一口酒,连忙冲着我直摆手,脸涨的通红的,说话也不好,不说话也不好。母亲知道了怎么回事,把王三给臭骂了一顿。
   后来王三再来,母亲就先找零后打酒了。
作者: 云中一鹤    时间: 2012-2-23 19:42
生活拾零,融入浓浓的情,些许小事,体现乡人风貌。语言朴实,情节与主题环环紧扣。散文要收发自如,铺垫再多,别忘了收拢。叨扰了,问好花间浪子!
作者: 花间浪子    时间: 2012-2-23 21:10
标题: 回 1楼(云中一鹤) 的帖子
云中一鹤:生活拾零,融入浓浓的情,些许小事,体现乡人风貌。语言朴实,情节与主题环环紧扣。散文要收发自如,铺垫再多,别忘了收拢。叨扰了,问好花间浪子! (2012-02-23 19:42)
谢谢一鹤兄留帖。问好!其实文章的第二个故事只是个包袱,结尾是甩包袱,带点笑料的。呵呵。
作者: 闲心若水    时间: 2012-2-26 07:05
从1981年那段往后似与前文不太相关,可以删除,再话一个结段,就美满了,说错了莫怪个见~

问好浪子~
作者: 花间浪子    时间: 2012-2-26 11:09
标题: 回 3楼(闲心若水) 的帖子
闲心若水:从1981年那段往后似与前文不太相关,可以删除,再话一个结段,就美满了,说错了莫怪个见~

问好浪子~ (2012-02-26 07:05)
其实,这文章可以分成两个故事的。都加了些笑料人。呵呵,不过,我看效果并不怎么样。谢谢没有留帖,问好!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