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谈谈十六字令 [打印本页]

作者: 江边    时间: 2012-2-27 22:18
标题: 谈谈十六字令
谈谈十六字令


        但凡爱好诗歌的人,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大都喜欢脱口而出,对诗词而言,比较偏爱词,至于具体因为什么原因,也许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且不论什么行内行外的话,就律体诗词,律诗看似整齐、严谨、苛刻,但毕竟有变通、不论、拗救、等等,是可以有所变化的。然而词也称之诗余、长短句,读起来好像跟现在的自由体新诗有几分亲缘关系,句式错落更具审美,顿挫更优于律诗。
       可是真正有多少人知道,词更严格于律诗,除了特定的地方可以灵活变通,几乎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字数的多少,句子的节奏都有明确的要求,能在词里写得灵活自如,就更不容易了!学好写诗,才能更好的尝试词,因此叫做填词,除了押韵、对仗比较宽松,其他的如切题、作结要求与律诗完全相同。
        姑且谈谈被历来诗词作者称为最小、最难挑战的《十六字令》(南宋张孝祥有三篇以归起韵,也叫《归字谣》)如今都把毛泽东的:“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喻为十六字令的典范,若不是千锤百炼,艺术的火花难以在灵感交织的环境中铸造精品。
       下面一一十六字令:只有第一个字,既是标题也是韵,全文的核心所在;第二句的七字才能切题,也就是确定风格是喜悦、忧愁、豪迈、沉郁的一笔,同时又肩负着第一句的过渡,前四字到后三字的衔接得自然、递进,使得推向一个新的驿站;第三句的三字升华、转折为结句埋好伏笔;到第四句,也是尾句,是决定全文艺术效果的关键所在,律体诗词注重的是虎头凤尾,但十六字令第一句只有一个字,只能确定韵和标题,自然重担的压在结尾,要结得画龙点睛、余音绕梁,推到全文艺术的巅峰,而且要显得灵动活泼、意境深远......
       综合所述,十六字令字数太少,没有铺垫、陈述的空间,字字珠玉,没有一个是闲着的,前八字就得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中三字看似貌不惊人,却是全文的咽喉所在,这里要把它当做中国古代中原命脉“陈仓”看待,结尾更不能失了艺术的真。
       江边不才,读唐诗七绝典范《枫桥夜泊》得“对愁眠”三字,加工后得:“天,桂魄圆时梦已残。相思路,一一对愁眠。”请恕江边年幼,轻狂地说说,七字句前三后四要诀的运用在诗词鼎盛的唐宋,出妙语的不少如:“取次花丛懒回顾”、“红藕香残玉簟秋”。前四后三成鲜明的反衬或更深一步的升华,又如环相扣,熔烊于纯青炉火中,方大家手笔,比口号性的咆哮不知强出了多少倍?

                                                                                                                                                                            2011.10.9
作者: 西河主人    时间: 2012-2-28 22:08
优秀文章,支持!
作者: 陳夢渠    时间: 2013-1-14 18:16
这个。不敢认同
作者: 柳下惠兄    时间: 2013-1-30 09:43
颇有见地,一个词牌,一个格式,本来就难,写得好更难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