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谈谈“自由曲”(修订稿)
[打印本页]
作者:
楚山孤云
时间:
2012-6-20 22:44
标题:
谈谈“自由曲”(修订稿)
要谈自由曲?首先必须弄明白什么叫曲?这里说的曲是指合乐之文体,它有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歌词和歌谱。用今天的话说曲就是歌、就是歌曲。根据洛地《词语曲唱》的研究结果,曲应分为律曲和非律曲。元曲、南戏、昆曲这些都是律曲。山歌、民歌、小调,俚曲,小曲,流行歌曲等均为非律曲。虽然有一部分元代歌曲之乐谱未能流传到今天,但我们仍然把这些歌词叫作元曲,这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学者们赋予它一个更为专业的名字----“散曲”。“散曲”是相对于剧曲而言的,是我们用这来区别古代歌曲与当代歌曲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古今歌曲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我们绝不会把今天的流行歌曲、歌词、歌谱称之为散曲!可见散曲还具有时代性。古今人们在创作新的歌曲时会给它选一个名字,于古这就是曲牌,于今就是歌名。就像我们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歌曲也必须有个名字。曲牌也好,曲名也罢,都是歌曲的重要标志之一。毋庸置言,古人首创某调散曲时,大多没有宫调,只有曲牌。宫调即音的高低,业余歌唱也无需宫调,高唱也可,低唱也行。自从散曲进入专业艺人的歌唱舞台,才有乐工定下宫调。古代会作曲的人极少,听者根据自己喜爱的曲调,重新填上自己的歌词,形成了曲牌体歌曲------散曲。总的来看元曲的特点是“一腔多词”。有的人自己喜欢自己写歌词,自己作曲,并把把自己创作的歌曲标以 “自度曲 ”。请注意,这类“自度曲'一般来说,没有宫调,后来的学者也没来得及确定宫调、或者说可能这些歌曲流传不广。曹雪芹、金农他们家里都有乐班,从小就受音乐、歌曲、戏剧的熏陶 ,自然也就有可能会谱曲。学者之所以把这些自度曲也列入散曲的范畴,就是因为它们时代性。但严格地说,把红楼梦,金农等自度曲列入散曲并不科学。因为同样很多明清自度曲就未收入《全明散曲》,或全《清散曲》。如冯梦龙。蒲松龄创作的自度曲。就像我上面说的,散曲是用来区别古今歌曲的重要概念,学者绝不会把当代的歌词、歌曲列入散曲的范畴。律曲的主要特征还在于可以重复填词,未能流行起来的自度曲,没有律化的曲,习惯上不叫散曲。明清以来律曲在逐渐地非格律化,这就是明代的民歌,小曲、俚曲。这也是我们今天很多曲友不守格律的理由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能谱曲的人也越来越多,“一腔多词”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审美、歌唱的需要。于是出现了大量的业余的、专业的歌曲创作人员。人们逐渐摈弃了原来的“一腔多词”的歌曲,而追求“一腔一词”的个性化歌曲。这就是元曲必然消亡的根本原因。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消亡”,不是绝迹。我们今天所做的努力就是传承元曲,不让元曲这一古老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绝迹。
明白了上述情况,就能看出“自由曲”这一概念的空洞性。俗话说得好“言不正名不顺”,至今那些大力提倡,践行“自由曲”的大大小小的人物,没有一人能给“自由曲”确定一个科学的定义。就是说“自由曲”的概念虚无缥缈的,是不确定的。创作“自由曲”的人也无法合理的解释“自由曲”的格律,即便解释了,其格律,连他自己也不可能再重复填一曲,又有谁会再按照他的所谓的格律来填歌词呢?显然没有!个别人还给自己的自度曲(虚名,没乐谱)、“自由曲”冠以某某宫调。这表明他们缺乏最起码的音乐常识。今天凡是我们能看到的“自度曲、自由曲”,都是假借“散曲”之美名,却毫无散曲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格律,这类所谓“自由曲”也没人能歌唱、没人重新填词。退一步讲,即使这些“自度曲、自由曲”,谱上乐谱,成为可唱的歌,它们也有一个很好的归属,就是应该归属今天的歌曲、流行歌曲。当然这些人自视很高,他们是不屑于把自己的“高雅”的作品与通俗的流行歌曲为伍。社会分工的细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当今社会有一大批的歌词创作者,而且还有一些专业的刊物《词刊》来刊登这类作品。这些歌词留给作曲者,用以谱成新的歌曲。不过这些歌词作者、这些音乐人,绝无标榜他们的作品以“自度曲、自由曲”的名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所创作的所谓的“自度曲、自由曲”,实为新诗、也叫自由诗,也叫歌词,也叫词。《词刊》、《上海词刊》专门刊登这类作品,“自由曲”的作者,如果对自己有信心,不妨向这两家杂志投稿试试。这些标以“自度曲、自由曲”的作品,所具有曲的某些韵味,仅仅是其风格的一种表现,这与传统的律曲,散曲的本质毫无关系。
发表拙文并,不意味着本人反对创作“自由曲”,而是对“自由曲”这一概念提出异议。相反,非律曲在明清以来在、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得到空前的发展、并且还会继续发展下去。
以上是我个人对“自度曲、自由曲”的认识,所谈之“曲”与剧曲无关。
作为业余爱好这来说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方家赐教!
作者:
轻风山庄
时间:
2012-6-20 23:08
再读!又长了见识,谢楚兄!
作者:
木石散人
时间:
2012-6-21 11:27
学习楚山妙文。
作者:
木石散人
时间:
2012-6-24 08:13
再顶妙文。
作者:
兔喜雨
时间:
2012-6-24 09:46
迟赏为憾。。谢谢楚山兄。。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