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秉烛谈》    周作人之评韩文公 [打印本页]

作者: 听风雨者    时间: 2012-8-8 13:00
标题: 《秉烛谈》    周作人之评韩文公



        自去年时发了狠心,抽时读了张中行的负喧三篇、《流年碎影》、《柴门清话》等,老张的文字我喜欢,读来虽然稍觉罗嗦世俗,但行文舒缓平淡,没有火气。行翁在文中多次表及自已对周作人的推崇。旧时也零打碎削的读过周氏的一些文章,毕竟不成体系,再加上对其为人行迹有些看法,故心里对周氏的书一直有些不情愿。行翁如此推崇周氏,虽然二人之间有一点点师生牵连,倘无特别之处,也不可能致行翁如此,遂生了好奇,加上现在身入中年,对人生许多看法不同于往前,遂下决心要认真人读一读周氏的文章。周氏所著之丰为近代人罕有,也许是仅有,一整套完整的周氏全著在千元之上,加上其译著又得千元,对周氏之感觉还暂未有值得如此下痛本之想法,恰见有止庵先生修订的周氏自编毛边本(瓜豆集、药味集、风雨谈、秉烛谈、秉烛后谈)五册同集,遂费资百元,于当当购得。
       花了数晚,先读了《秉烛谈》 。 此前行翁多次提及周氏博览,此我虽仅读一本,对周氏这博览浩瀚还是超出想像,其所罗列之书。不仅未见,且多数是未闻,在网上输入数书名,也是杳然难觅寸踪。盖周氏所览之书,此生能否一见,恐是绝望多多。
        周氏行文闲淡超然,比之行翁,多了些文章气。而从容自然之处,行翁更是有所不及。行翁类隔邻乡翁,言语谈笑,处之亲切,周氏类旧时教书先生,行矩面板,望之畏然自生尊敬。
       其对古人之书多敢存疑,一是赖其读书广博,实是周氏思想上多有自己想法,观对其评价,有散文家、翻译家、思想家之说,确是不谬。
       周氏曾为五四健将,后虽性格转入闲适,但自由开放之气仍弥漫其文中,对一些腐儒怪诞丧灭人性之论周氏豪不留情予以鞭笞。不薄今人爱古人,专从古之名人下手,单就这一点,就让人佩服不已。
       观其评述古人,三言两语,直指要害,端坐从容,全无声嘶力竭之状,高手风范大家之象显露无遗!
       但其对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的相关看法却有不甚同意之处。
       其于《秉烛谈.明珠抄六首.说韩文》中,先是借《赌棋山庄笔记.藤阴客赘》谢章铤之评韩愈之《送孟东野之序》纤巧附会非上乘文字,进而言“古文与八股在这里相通”,批评韩的文字,下笔之狠是少见的“自以为周公三吐哺的碗。。。。。。到时了他手里”,此等等说法未免刻薄,而“他就成了正宗的教长,努力于统制思想,其为后世在朝以及在野的法西斯派所喜欢正以此故”,把后世法西斯的帽子扣在韩愈头上,不仅偏激,甚至是在点疯狂乃至歇斯底里了。
       受周氏影响,于周有师生之谊的张中行也称韩的另一名篇《师说》是“思想的一部分陈腐并不合史实,一部分平庸而用不着说,行文是架空玩弄腔调,希图气势唬人。”
      对于韩的评论性文章,我旧时读来也是甚感枯燥乏味,作为文章大家,有几篇不为人所喜,当属正常,但是否果真如周、张所不堪?如真是,千余年来,非独苏东坡之辈眼黑心盲,多少儒学后辈难道都是在看一件皇帝的新衣不成?更甚者,由北宋经义考试开始,至明方定制,开始八股取仕,关千年前的?文公何事?此逻辑上的颠倒。如果说八股文的标准典范是韩文公之文,此正说明韩文实有可取之处,只是后世当政者不该强令天下读书人都效作此等文章。如果无后世众多八股之文滥行,则韩的“八股文章”必更为人珍之稀之。
       周氏反众调重六朝骈文而轻唐宋之后文章,虽拔乱了过去对骈文片面之见,但却信马无缰,走到另一个极端。让人长叹之余不免深思,盖其虽表面平和,而内里也同其兄一样,偏狭不肯容人?!


作者: 云中一鹤    时间: 2012-8-9 13:35
标题: Re:《秉烛谈》周作人之评韩文公
文人相轻,自古文人大都如此。是非功过,无须认真耳!欣赏了,问好听风雨者!
作者: 闲心若水    时间: 2012-8-13 17:06
标题: Re:《秉烛谈》周作人之评韩文公
钦佩之情油然笔端,精当品评,问好听风雨者~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