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石榴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兆彬    时间: 2012-9-28 23:56
标题: 石榴
曾于五月发其花,果实秋来满树杈。
摇荡风中映落日,徘徊枝上染红霞。
人间岁月逝如水,天地四时去若沙。
前世今生浑似梦,花儿起伏月光斜。
作者: 如琴可听    时间: 2012-9-29 06:24
曾于,总于可好。如琴拜读。祝朋友节日快乐。
作者: 刘兆彬    时间: 2012-9-30 00:11
标题: 回 1楼(如琴可听) 的帖子
如琴可听:曾于,总于可好。如琴拜读。祝朋友节日快乐。 (2012-09-29 06:24)
“总于”更好。
我只是照实写,今年看过石榴花,以往很少注意,所以说“曾于”。
不过,不如你的意见好。
作者: 诗心怀梦    时间: 2012-10-9 17:36
欣赏朋友好诗!唯一映落日,好像无论新旧韵都是三仄尾句.诗心直言勿怪!问好!
作者: 刘兆彬    时间: 2012-10-9 18:35
标题: 回 3楼(诗心怀梦) 的帖子
诗心怀梦:欣赏朋友好诗!唯一映落日,好像无论新旧韵都是三仄尾句.诗心直言勿怪!问好! (2012-10-09 17:36)
我知道是三仄尾,这有什么呢?

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2、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3、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4、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6、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7、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8、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9、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10、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11、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12、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13、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
14、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15、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
16、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17、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18、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19、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20、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21、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22、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24、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25、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
26、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
27、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29、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30、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3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3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33、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34、古调虽在爱,今人多不弹。(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
35、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36、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37、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39、清川带长薄,车马意闲闲。(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40、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41、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42、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43、昨夜裙带解,今朝?子飞。(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作者: 浮萍    时间: 2012-10-11 19:18
写得淡了,没有出新
作者: 刘兆彬    时间: 2012-10-11 21:45
标题: 回 5楼(浮萍) 的帖子
浮萍:写得淡了,没有出新 (2012-10-11 19:18)
“出新”是一条长长的路,问题是很少有人迈出第一步。“淡了”也许就是第一步……
作者: 刘兆彬    时间: 2012-10-11 21:48
《备忘:学诗四个月的几点感受》

          6月上旬-10月上旬。
         几点感受:
         第一,形式可以是旧形式,所谓“旧瓶”是也,内容必须是新内容,所谓“新酒”是也。做法是:必须推进用词和语言的“当下化”与“口头化,因为诗歌的内容只能以“语言”作为“存在的家园”,“当下存在感”只存在在“当下语言”中。如若不然,就只能沿袭古人。古人写古代的存在者,是“真”,今人沿袭,是“假”,是无病呻吟。
         第二,关于格律。重要的是不去背诵格式,如王力《诗词格律》总结的七律、五律的平起、仄起等格式,它们作为一种格律观念,遮蔽了古代诗歌运用格律的实际情况,导致了很多教条主义。此种认识结论,作为参考则可,作为教条则不可。学诗的关键,是逐字逐句去勾画、分析唐代经典的平仄,以明其间的曲折变化,知常达变。
          第三,不为时评所惑。时评多俗论,真假参半,要自具判断力。
          第四,不避抽象与议论。今人思维的真实是理性思考发达,超越了唐代,乃至整个古代人的素朴的、感性的思维方式,如果一味盯着感性化、形象化,“真思”将难以表达,所以自宋代苏轼开始,就开始突破纯感性、形象,开了以议论、学问为诗和以文为诗的先河,原因在于,这是将思维真实呈现出来的唯一方式。按逻辑,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发展,而不是排斥。后人学诗,避此方式,似乎要重返唐诗做法,却中了不能写真感情、真景物之弊,难怪王国维说“宋以后之能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者,其唯东坡乎!”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