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一诗一议之五 [打印本页]

作者: 六无斋主    时间: 2013-2-19 00:12
标题: 一诗一议之五
       原稿:螃蟹

       一身硬甲为防伤,受憎多因貌不扬。
       独往独来无霸道,侧身而走有何妨。

       编者按:面对此作,暂不论韵律。首先需要更正的是;螃蟹的被捕杀,不是人们对其[憎],更不是因其[貌不扬],说/其横行倒是有的,但也不是被捕杀的主要原因,被捕杀的主要原因是缘其味美。所以本作二句言之不实,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说;【言此事必深知此事,道得事理曲尽,则其文确凿不可磨灭】。而言此事,说此物,与事理物性不附或强加己见于事物者,犯古人所忌的【观物不切】之病。宋代大文豪苏轼有首【卜算子】的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也因犯有此病而被后人讥为【智人千虑,也有一失】。苏轼此词所咏为孤鸿,而鸿雁的生活习性是栖息在芦荡野草之地,从不见其停落在树枝上休憩或过夜。所以,即使苏轼在世,对此挑剔与讥笑,也当无言以对。缘此确为一失也。三句的[独往独来] 亦牵强。做为咏物诗,所说之言离开所咏之物的特点特性,便离了根本,就很难说清所咏之物。更不要说寄意了。如本作,作者到底要借所咏之螃蟹表达点什么意思?读完亦不甚了了。二句的[憎] 字平读。故二句失律。不得不将二句彻底换下,以便与前后协调。以期不乱绝句章法而凑成之。所以如此,皆缘近日咏物一栏稿源不足,不得不代为润色充数。改后如下:

       螃蟹
       巨螯坚甲又何妨,水下偷生暗自伤。
       岂是横行成罪过?皆因味美致伤亡。
作者: 逸兴居士    时间: 2013-6-19 09:27
岂是横行成罪过?皆因味美致伤亡。改得好!学习了。
作者: 不是李白    时间: 2013-10-19 23:34
改得好!
作者: 砚浓    时间: 2014-10-8 15:59
正是因为“鸿雁的生活习性是栖息在芦荡野草之地,从不见其停落在树枝上休憩或过夜”,所以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啊。我倒觉得这正是苏轼的高明之处。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