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红楼梦》诗论选评笔记(五) [打印本页]

作者: 布衣子建    时间: 2015-4-21 19:03
标题: 《红楼梦》诗论选评笔记(五)
13.不以词害意(第四十八回)
“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这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香菱)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黛玉)
对仗中一字不苟、铢两悉称、“对得极工”的工对,可以有整饬之美;不拘事类、大体成偶的宽对,可以有洒脱之致;该用对仗而不顾属对的也有好诗,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诗即是,诗曰:“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虽是五律,却似行云流水,天然飘逸,毫不见格律的束缚。
蔡义江先生的这一段话,余深以为然。对仗工稳有对仗工稳的好处,正如蔡先生所说,有整饬之美。堂堂正正、一字不苟,自然使人肃然起敬,赏心悦目。而宽对也有宽对的好处,首先是拘束少了,可以更洒脱一些。蔡先生举得这个例子,没有严整的对仗句子,却给人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然后,余以为不管是一字不苟的工对,还是天然飘逸的宽对。首先还是要有极深厚的文字功底,书中黛玉所谓的“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只是说不用过分的修饰,而不是完全没有修饰。
古人喜欢追求天然无修饰,所谓“布衣荆钗,不掩天香国色。”后人往往会忽略掉最基本的定义。先要有“天香国色”的本钱,才可以“布衣荆钗”。一个有着天仙般姿色的女子,穿什么衣服已经不重要了。一首诗词作品同样的道理,“不以词害意”要求的是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只有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才能谈不用修饰。如果连表达的准确性都做不到,一味地追求“不以词害意”的任意挥洒,只怕会贻笑大方了。

14.盛唐三大家诗作底子(第四十八回)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诗言志”,像陆放翁这样的诗句,游戏的意味多了一些。黛玉以盛唐三大家诗作底子,就像指导儿童临摹楷书,多从欧阳、颜、柳入手一样。这是打根基的方法,不能一开始就存有游戏的态度。其实做什么事情都一样,一开始的态度,决定以后的成就。特别是年轻人,喜欢追求新奇,不愿被束缚。中国的艺术与很多外国的东西不一样,没有极深厚的功底,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成不了大家。
中国的饮食亦是如此,不可能像洋快餐那样,现做现吃。中国饮食追求的是“色、香、味”,少一样都算落了下乘。诗词写作一样的道理,不但要有精美的文字,激烈的情感,还要有极其严格的语法要求。不是任意凑一些字在一起就是诗词作品,也不是随意写一段话,然后断开就是诗歌了。诗词作品是精美的艺术品,要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鉴赏。就像一件瓷器,要经得起把玩。弄一只粗瓷大碗,会有人愿意出高价收藏吗?

15.诗之三昧(第四十八回)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诗词写作中这些最关键、最有分量的字,从纯粹逻辑思维的角度看,很可能是不合理的,或者是多余的。而往往就是这些最关键的、最有分量的字,使得整首作品活了。除了上面举例的这几处以外,还有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样的字,不懂得形象思维的人是不会想到它的,也不会使用它的。严沧浪在《沧浪诗话·诗辨》篇中说道:“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及其致.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词写作不但要有苦功夫,还要有足够的悟性和灵性。只有苦功夫,顶多就是一个百科全书一样的诗匠而已,绝对成不了正在的大诗人。
作者: 蓝天孤鹤    时间: 2015-4-22 08:06
再品,问好首版!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