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标题:
湖南邵阳晚报巧联句栏目171上榜作品
[打印本页]
作者:
江上清风
时间:
2015-10-14 17:28
标题:
湖南邵阳晚报巧联句栏目171上榜作品
湖南邵阳晚报巧联句栏目
171
上榜作品
出句:
荷风从大宋吹来,滋润千年宝庆;(邵阳
邹宗德)
对句:
正气由首都拂去,传承万代神州。(邵阳
周惠荣)
月色在中秋洒下,团圆亿万炎黄。(岳阳
颜秋生)
莲唱自小池飘出,温馨万户人家。(广东
余仁杨)
正气在中国传递,惠泽万户人家。(广东
唐自辉)
清气自莲池扩散,播传百里湘江。(河北
洪
荒)
莲德自濂溪爱起,芳馨万里神州。(河北
时国平)
莲蕊在湘南绽放,播传万里中原。(河北
洪常青)
声律乃前清著述,启发四海蒙童。(河北
刘卫红)
淡墨把香花绘出,咏吟一种精神。(黑龙江孙福奎)
点评:“荷风从大宋吹来,滋润千年宝庆”这个出句刊出的同时,我加了一个注:“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于宋治平四年(
1067
)以永州通判来邵摄事,辟爱莲池种莲,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荷风从大宋吹来”一句,将时间和空间互相交错,既点明了邵阳爱莲池始建于大宋时代的悠久历史,又蕴含着莲池幽香、荷风馥郁的形象美,可谓是意与象融合得比较好的句子,能得到这样的佳句,是创作者最为开心的事。要对好这样“意”与“象”俱佳的句子实际上是很难的,我个人认为比机巧句还要难。从收到全国甚至海外的两百多比对句来看,佳句确实还不多。首先,许多联友在审题方面就没有把握好,这样加了注的出句,其主题应该围绕爱莲池、爱莲亭、《爱莲说》或周敦颐来构思,如果要跳出这些范围,也应该限定在邵阳这个地域里,如河北刘卫红的对句即是此类,以邵阳人车万育作《声律启蒙》对之。不过,即使这样,我也觉得扣题不够。有许多的联友在对句时,一味地追求词性对仗上的工整,如以“盛唐”对“大宋”,以“柳浪”、“桂月”对“荷风”等,却忽略了构思和立意,结果偏离了主题。对仗求工是对联的根本属性,但这种求工是建立在构思立意贴切的基础之上的,这和我们平素写作文是一个道理。笔者也对了一个句子:“正气自污泥升起,熏陶亿万心灵”,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点歌颂莲花的正气,莲花的这种正气形象一千多年以来使亿万心灵受到熏陶。其实尾句还有一语双关的韵味,既是赞美莲花,赞美《爱莲说》,也是赞美周敦颐,与出句紧密相扣,上下边联起来解读就是:一股清新的荷风从大宋治平年间吹来,一千余年里,使宝庆大地得到了她的滋润;从爱莲池中升起的正气由宝庆弥漫开来,飘向整个华夏大地,甚至海外,熏陶着亿万炎黄儿女孙的心灵。其实,我们只要上过中学的人都读过《爱莲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这股正气的熏陶。在当今反腐倡廉的形势下,尤其需要这种正气来熏陶我们的心灵。不知联友们以为然否?(邹宗德)
本期出句:呦呦震五洲,中华骄傲;(安徽
宋贞汉)
对句投稿邮箱:
hnsyzzd@126.com
,截稿日期
2015
年
10
月
23
日
欢迎光临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http://zhgf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