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008080\" size=\"4\"> <strong>俞姓宗祠通用对联<br/></strong> 〖俞姓宗祠四言通用联〗<br/> 系天俞跗;<br/> 源起江陵。<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全联典指俞跗,黄帝时的良医。<br/> 跗医传世;<br/> 龙眠复生。<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黄帝时名医俞跗,其事迹在《说苑》、《史记》中均有记载。他的医术高明,曾注《素问》。下联典指清代画家俞宗礼,字人仪,号凡在,上海人,侨居吴郡。工山水及写真,尤善白描道释人物。有“龙眠复生”之誉。<br/> 东南御寇;<br/> 精舍讲经。<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字志辅,福建省晋江人,世袭晋军中百户,历任参将、总兵,因功进右都督。嘉靖年间,曾镇压琼州那燕黎族人民起义。倭寇侵扰东南时,他转战江浙闽粤,多立战功,与戚继光齐名。特别是在浙江王江泾、福建兴化、广东梅丰等战役,尤其著名。著有《正气堂集》、《剑经》。下联典指清代学者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省德清人,道光年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研究经、子、小学,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等;能诗词,善对联;所作笔记,搜罗丰富,包含有学术史、文学史资料。所著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br/> 朴学泰斗;<br/> 林屋山人。<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清末学者愈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辞官后,一意治经,主讲杭州诂经精舍三十一年,为当时朴学泰斗。所著《春在堂全集》,凡五百余卷。下联典指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俞琰,字玉吾,自号林屋山人,吴郡人。宋末即以词赋闻名。于易尤精,撰有《周易集说》、《易图纂要》等。<br/> 志在山水;<br/> 意放林泉。<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春秋时人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能从琴声中听出他所表达的起向。钟子期死后,他终生不再鼓琴。下联典说南宋吴兴人俞澄,字子清,光宗时官大理少卿。后放意于山水林泉,在浙江临安的浮玉山对面筑室,号为“无尘”,善画竹、石。<br/> 星溪十友;<br/> 河间四公。<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南宋婺源人俞靖,字宋佑,学以砺行,晚年号“西郊老人”,与朱松(朱熹的父亲,进士出身,官秘书省正字、司勋吏部郎,学者称“韦斋先生”,著有《韦斋集》)等人为“星溪十友”。下联典指明代濠人俞廷玉,元末与赵普胜在巢湖结寨,拥有一支水军。后归附太祖,因功官至佥枢密院事,攻安庆时战死,追封河间郡公。他三个儿子通海、通源、通渊都被封为公、侯。<br/> 一等家数;<br/> 百韵羡长;<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俞微,字子清,号且轩,吴兴人。作竹石得文苏二公遗意,清润可爱;山水有“自是一等家数”的评价。下联典指明代诗人俞安期,字公临,后改字羡长,吴江人。尝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士贞,士贞为之延誉,名由是改。有《诗隽类函》等。<br/> 渔家寄傲;<br/> 云谷藏书。<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宋?俞澹,与兄皆不娶,晚年作《渔家傲》等词。下联典指宋?俞丰,筑云谷书院以自娱,号“云谷老人”。<br/> ----------------------------------------------------------------<br/> <strong>〖俞姓宗祠五言通用联〗<br/></strong> 捷径虽云易;<br/> 长衢岂不平。<br/> ??俞简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此联为唐代贞元进士俞简《行不由径》诗句联。<br/> -----------------------------------------------------------------<br/> 〖俞姓宗祠七言通用联〗<br/> 高山流水家声远;<br/> 云谷星溪世泽长。<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石?街俞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人俞伯牙。下联典指“云谷”,典说南宋建宁人俞丰,字应南,乾道年间进士,历官秀州知州、金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文华阁待制。筑云谷书院自娱,号“云谷老人”。“星溪”,谓南宋人俞靖。<br/> 慷慨直谏惟文俊;<br/> 忠诚许国有大猷。<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唐江陵人俞文俊,武后时有山出于新丰,自为庆山。文俊上书,言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山变为灾,臣以为非关也。武后大怒,流之岭南。下联典指明代总兵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晋升江人。他博读兵法,有将才,历官总兵。并曾屡率水军打败倭寇,被称为“俞家军”。他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将略武功居世宗朝众将之冠。<br/> -----------------------------------------------------------------<br/> 〖俞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br/> 负士葬姑,俞妻尽孝;<br/> 旌门贷粟,俞族同居。<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俞新妻闻氏,夫死誓不改嫁,养姑抚子,姑卒,家贫,与子负土葬之。下联典指宋俞隽一门聚族,八世同居,诏以所在贷粟,旌表其门。<br/> 医长割解良方,学注素问;<br/> 身登台阁大位,绩在先朝。<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黄帝时名医俞跗,其事迹在《说苑》、《史记》中均有记载。他的医术高明,曾注《素问》。下联典指明代太子少保俞纲,字宗立,嘉善人。景帝时以兵总右侍郎入阁参预机务。后加太子少保。面化初致仕卒。<br/> 励俗育婴,征连理嘉禾之异;<br/> 工诗晓律,得高山流水之音。<br/>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宋?俞伟。下联前句典指宋?俞紫芝;后句典旨春秋?俞伯牙。<br/> ============================================================俞姓典故、趣事<br/> 〖绝弦〗<br/> “绝弦”这个典故出自于《吕氏春秋.本味》。<br/> 相传春秋时,楚国有位技艺精良的乐师名叫俞伯牙,他弹奏的琴声非常悦耳动听。<br/> 有一次俞伯牙手抚琴弦,用歌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听后,高兴地大声赞叹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意思是说,好啊!你弹的琴音嘹亮激越,又高又大,仿佛像攀登巍峨的高山。俞伯牙又变化了琴声,用琴声表达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说,好啊!你弹的琴声回旋跌宕,仿佛面临着滔滔江水。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引为知己。<br/> 一天,俞伯牙和钟子期来到泰山脚下游玩,突然天公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两人只好到岩石下避雨。面对着灰暗的天空,俞伯牙心情非常压抑,联想到自己的功名未就,便拿起琴弹奏起来。先弹霖雨之曲,后来又奏山崩之音,曲子弹完后,钟子期就说他所弹琴之意。俞伯牙叹息地对钟子期说:“你完全能听出我的心意,想像出我心中所思之物,真不愧是我的知音呀!”<br/>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俞伯牙悲痛万分,他认为今生今世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弹琴了,于是他扯断琴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br/> 后来,人们用“绝弦”表示失去知音的意思。唐代崔珏的《哭李商隐》里就有这个典故:“良马因足无主婉,旧交心为绝弦哀。”<br/> -----------------------------------------------------------------俞安性与约法五章<br/> 1614年(明万历四十二年),两广总督张鸣岗檄令澳门葡萄牙人驱逐日本滞澳居民出海,并上疏明廷加强对澳门的管制,获得批准。于是明廷设参将于中路雍陌营,调千人戍守。当时执行驱逐居澳日人出海命令的是海道副使俞安性。俞安性在驱逐居澳日人之后,又对澳门葡萄牙人约法五章,而且勒石永禁。<br/> 第一、禁畜养倭奴。凡新旧澳商,敢有仍前畜养倭奴,顺搭洋船贸易者,许当年历事之人前报严拿,处以军法;若不举,一并重治。<br/> 第二、禁买人口。凡新旧夷商,不许收买唐人子女,倘有故违,举觉而占吝不法者,按名究追,仍治以罪。<br/> 第三、禁兵船编饷。凡番船至澳,许即进港,听候丈抽。如有漂泊大调环、马骝洲等处外洋,即系奸刁,定将本船人货焚戮。<br/> 第四、禁接买私货。凡夷趁买货物,俱赴省城,公卖输饷。如有奸徒,潜运到澳与夷,执送提调司报道;将所获之货,尽行给赏首报者,船器没官。敢有违禁接买,一并究治。<br/> 第五、禁擅自兴作。凡澳中夷寮,除前已落成,遇有坏烂,准照旧式修葺。此后敢有新建房屋,添造亭舍,擅兴一土一木,定行拆毁焚烧,仍加重罪。<br/> -----------------------------------------------------------------<br/> 神奇的世外桃源:俞源古村落<br/> 武义县俞源村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古村落,这个村的太极星象等神秘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引发了国内外专家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俞源村距武义县城20公里,现有农户700多户,2000多人口,是目前全国较大的俞姓氏聚居地。据《俞氏宗谱》记载,明清两代,该村出过尚书、大夫、进士、抚台、知县、举人等260人,村人读书成风,历代书香不绝。有人说走进俞源就如进入人类历史文明的大观园,它的一砖一石都极富人文色彩,每一条古巷、每一幢古宅都有讲不完的故事。<br/> 博大精深的民居建筑<br/> 据初步统计,俞源村古代民居395栋,构成了50多座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占地约34000平方米。从单体看,许多建筑结构合理、科学,而且大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例如精深楼,又称九间头,清道光时所建,此屋有九道门之多,层层设门是为了防盗,其中第七道门下还设有暗道机关,盗贼误入就会掉入陷阱而束手就擒。这幢民居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整幢房屋的石雕、砖雕、木雕均精雕细刻。不仅如此,木雕的内容也相当独特,白菜、扁豆、丝瓜等蔬菜以及小白兔、小狗、蟋蟀、蜜蜂等动物、昆虫均成为雕刻的主题,体现出主人效法自然、悠闲自得的田园山水般的人文情调。 </font>
<p><br/><font color=\"#008080\" size=\"4\"> 神秘奇特的村落布局 <br/> 俞源古村落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注意,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完整的古村形态和丰富的古代民居建筑以外,神秘的太极文化现象和按星象布局的村落规划不能不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俞源村四面环山,发源自九龙山的溪流横穿整个村庄,与另一条小溪汇合折向村庄的北豁口,这条溪流为全村的人居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以前四周山岗上全都是苍苍郁郁的大树,位于东南部的九龙山更是森林茂密,巨形太极图就处在村北豁口的田野里。站在村前的山岗从高处俯瞰,但见穿林而过的溪流在北豁口呈“S”形流向村外田野,“S”形溪流与周围的山沿在村口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太极图。“S”形溪流正好是一条阴阳鱼的界线,把田野分成太极两仪。溪东阴鱼古树参天,鱼眼是一池圆形小塘;溪西阴鱼则稻谷金黄,鱼眼处高山田畈,种着旱地作物。经村民用仪器测量,太极图直径为320米,面积达120亩。</font></p>
<p><br/><font color=\"#008080\" size=\"4\"> 千古传颂的历史伟人<br/> 今天俞源人津津乐道地传诵着有关刘伯温的传奇故事。传奇之一是“七星神塘”。相传刘伯温为俞源村设计了七口水塘,分别位于村内的上菜园、大菜园、六峰堂、水碓塘边、下田、上泉、下泉。村里的老年人说这七口塘是神塘,填塘肯定要招来灾祸。20世纪40年代初,外出谋生的村民俞祖芳回故宅定居,在修缮房屋时,俞祖芳不听老人的劝阻,决意要填掉紧靠房屋的一口水塘,结果正屋山墙突然倒塌,俞祖芳这才感到七星神塘的神秘力量,重又把塘挖了出来,从此完好至今。1997年,村民俞步升经过大量的调查与勘察,发现七口塘按北斗七星阵排列,从而揭开了七星神塘的神秘面纱。<br/> 为了纪念这位曾经给俞源人带来希望和憧憬的历史伟人,凭吊他的历史功绩,村民在俞源村口茂密的古树林里修建了伯温草堂。在伯温草堂里,沏一杯茶或者抽一袋烟,细细地品味昨天、前天发生在古村里的故事,当然是一种很惬意的享受。<br/></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5 22:02: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