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秘变革之难——评黄治军《晚清变革密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1 14:4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流云在 于 2019-2-21 14:46 编辑

    如果说,《晚清最后十八年》属于对清末社会宏观的考察与分析爬梳,那么,黄治军在紧随其后撰著出版的《晚清变革密码》,无疑是围绕变革、变革之所以艰难,乃至失败的角度,更集中地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
    满清入关,在接受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康乾盛世的同时,也残酷地实行了“文字狱”,客观上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埋下了巨大的社会隐患。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基本判断,黄治军探索了清末自戊戌变法失败,到辛亥革命发生,清王朝被推翻的从大变局到大败局的过程,发出了“变革为什么这样难”的慨叹。
    当东瀛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渐走上了一条相对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之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一片蓬勃之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他们,开始不满足于自己那狭小的国土面积,贫乏的能源资源。意欲发展的希望和对中华帝国疆域、资源的渴求相互交织,相互强化,导致他们很早就盯上了清王朝这块“肥肉”。不惜花血本培育精通中国文化的人才,确切地说,就是间谍、特务,通过商业介入,不断加紧对中国的渗透,为实现取代清王朝,坐上亚洲头把交椅做起了扎实有效的工作。
    而反观此时的清王朝,以康乾以来开始实行的“文字狱”为肇始,中华文化的精髓几近剿灭殆尽,统治阶级、特权阶层的腐朽堕落,日甚一日,余毒流布甚广,甚至发展到了“无官不贪、无事不贿、上下相欺、官民互骗”全民腐败的不可收拾的局面。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19世纪末期,面对社会的乱象,一部分知识分子,力图改变这个乱象,于是,由“公车上书”引发的变更——戊戌变法应运而生。
    内部变革派与保守派,也就是帝后两股势力的激烈争斗,行政权与经济权的高度融合,纠缠不清,使得变革的每一步都那么举步维艰。
    以重臣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此前发起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初衷是改变大清王朝积贫积弱的落后被动局面,但在腐朽政治的参杂下,尽管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最后,却促成了高官望族进一步掠夺社会财富,中饱私囊的有力工具,社会财富高度集中于少数权贵手中,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新老利益集团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攘攘,无休无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腐朽、落后一面,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在这一刻高度密集,皇权的至高无上,导致了对权力的争夺、控制与反控制。
年幼的光绪皇帝继位,西太后慈禧“不得不”临朝听政,也就是所谓的“垂帘听政”。帝后周围,各自集聚了一批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分别利用各自手中的人力资源,组织着一幕幕的经济社会活动。
    以日本为代表的国际势力的觊觎、干涉,也在这个时候适时地凑了一把热闹。
    内忧外患,帝后相争,不同的利益集团的互相掣肘,终于使得社会的运转,几近瘫痪。
    帝后两派势力,分别通过各自的代言人,谋求变局,以度过难关,谋求中兴。
    袁世凯,这个晚清与民初中国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因为受到西太后的青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起了活跃的重要角色。八面玲珑的禀赋与天性,伺机而动的揣摩与心机,给了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以合适的平台与空间,他巧妙周旋于各政治、经济实力之间,游刃有余地玩弄着他的政治花招,一步步走向权利的顶峰。
    皇权专制到极致,公民的政治权利意识几近淡漠,国际势力干涉、打压的威胁,掣肘着变革,病入膏肓的大清王朝,剿灭了戊戌变法,变革之难,原因如是。没有与时俱进的“制度设计”,帝后剧烈纷争的腐朽的清王朝,却终究没能抵挡住辛亥革命的冲击,在风雨飘零中走向灭亡。


    黄治军:《晚清变革密码》华文出版社  2019年1月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3 09:35 , Processed in 0.01167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