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探寻,诗歌内部的隐秘(觅雪诗评二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24 11:5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3300" size="4"><strong><font size="5">探寻,诗歌内在的隐秘(觅雪诗评二则) </font></strong><br/>  <br/>作者/觅雪嫦晴 <br/><br/>        ---解读王琦“金钩屯”的诗意空间</font></p><font color="#003300">
<p align="left"><br/><font size="4">      这次是接受清荷铃子之托,又一次为王琦的诗歌写评。纵观“汉诗国风第五届月星(王琦)作品在线研讨会”王琦所展示的诗歌,通过反复阅读,我喜欢上这组关于“金钩屯”的诗歌,这组诗歌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质朴、厚重、深情、语言凝练,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很能打动读者的一组好诗歌。 <br/>  这是一组有感情、有深度,充满了生命力的好诗歌。诗歌的意象是建立在直觉基础上的,并显示着其独特的风格,解读王琦的“金钩屯”诗歌,感觉他留给读者很多诗意空间。探寻其诗歌内在的隐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思索、构思。我的体会是王琦尽量将“金钩屯”的诗意空间展现给读者,将平常生活中的意象技巧加以创新,极尽所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淳朴浑厚的诗歌世界,通过对“金钩屯”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金钩屯,“金钩屯的时间深不可测”、“金钩屯也笨,是榆木脑袋的笨”、“金钩屯的太阳在向日葵的头上绣花在玉米的前胸画着胡子”。“从远处看,金钩屯的屯/肥硕、敦厚。”“金钩屯的屯,屯着百十亩庄稼地/七八户庄稼人/屯着我的天真,母亲的针线,父亲的暴脾气。”通过这些来抒发自己的对生活,对故乡的感受,我相信金钩屯一定在诗人生命中留下很重要的一笔,是对诗人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地方,一定是对自己熟悉的故乡的描述,作者用轻松厚重的语调来细致的描述,将自己的感受诉诸读者。用他自己的体验,运用自己感悟生活的方式,把来自生活的真挚强烈的感情加以创造性的表达,从而形成了这组的诗歌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br/>  这是一组贴近现实的诗歌,离生活很近,所以离读者也很近。金钩屯在王琦的诗歌中得到升华,在他的诗歌中找到了应有的位置,他在用诗歌表达着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在他眼里,诗歌俯拾皆是,身边的人和物,都会被他随意拈来,粘贴在诗歌内部。诗歌中的抒情是温情的也是激情的。他很少放任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在给《金钩屯??老照片》这首诗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老照片”这一意象,把自己对金钩屯的感悟融入诗中。 <br/>  朴实的诗句道出了金钩屯的历史的厚重,他表达得很有节制,令人感兴趣的是,这首诗用极其直白的语言,通过一老照片来咏叹金钩屯历史变迁,轻松得全无搜肠刮肚、难以言述的奇趣故事,平淡如水,涓涓细流“沿着金钩屯的后山/一个小时可以两次出入它的历史/只是前辈们走进去,到现在出不来/不能和我一样回到山顶/这几天既没有人故去,也没有孩子出生/金钩屯的时间深不可测。”他显然是要摆脱那陈旧吟咏故乡的主题,但口语的灵动,却并未被这一主题所遮掩和拘囿“因为山高??金钩屯越来越矮小、笼罩着沙尘/爷爷的脸上笼罩着沙尘/我看见他黑发变成白发的一瞬/金钩屯寂静成了老照片。”这是一种成熟和沉稳的叙述,写到爷爷脸上笼罩着沙尘的时候,不动声色地就能把一种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把铭心刻骨的个人感受与噬心的时代体验整合,凸显了存在与理想,一切又都仅仅围绕在这张老照片上,“我坐在这张照片的最高处/坐在它暗淡,发黄的光线里/从1963年到现在,我还看见自己的父亲/停留在爷爷的床前/成为照片的近景//一个村庄,早已经忘记自己的存在/此时此刻/我只能坐在山顶才能看见/至于其他的琐事,弯弯腰都过去了/爷爷、父亲都看见了我,是我惊动了他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沉静之笔。生活纷繁复杂,现实丰富多采。发现生活,用诗歌来证实诗人对现实的关注程度。首先要忠于生活、热爱生活,熟悉生活,脚踏实地、纯正地走过生活,然后体会生活、丰富生活,对生活的细节敏锐感受。忠于生活,但不能忠于个人预定的概念,而是用正确的、理性的思维去挖掘。绝不能囿于小我天地低吟浅唱,那是脱离了生活的人,对生活空洞的人,也是被诗歌忌讳的人。 <br/>   <br/>  王琦的这首“《滦河边,金钩屯》 <br/>   <br/>  滦河是最笨的一条河 <br/>  笨嘴笨舌的笨 <br/>  它有很多捷径,可以直奔平原 <br/>  却在金钩屯的四季中拐来拐去 <br/>  它可以不理会我,不把我的三间房子当回事 <br/>  不把金钩屯当回事 <br/>  这么大的一条河,笨到结冰、断流 <br/>  笨到一句话也没有 <br/>   <br/>  一个“笨”字使象征的意象在诗中强化,逐渐成为心理的能量,我坚信,诗歌是天才者的艺术,诗人是生活在低处和人群中而又能时刻游离出去,同时置身于他们的上方俯视和思考的预言者。在我眼里王琦的诗歌如流淌的溪流,映显的是他的奇思异想。然而,他并非凌空高韬。他从日常出发,从此地出发,然后驶向遥远。这是他诗歌最令人赏心悦目之处。 <br/>  长期以来,诗歌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沉寂,而是浮动着一片喧嚣之声,各种纷争层出不穷,甚至还出现了以作秀代替创作的现象。其实,这种过度的喧嚣恰好泄露了一种过度的欲望、焦虑和不自信,与诗歌写作本身无关。然而,面对如此众声喧哗的诗界,我们看到王琦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多年来,他一直默然坚守自己的写作,这并非说,他对诗界发生的各种争论没有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这一姿态本身表明:诗歌创作与群体喧嚣无关;真正的创作是个体的,孤独的;只有长期沉潜其中,摈弃外在的纷纭,才能在诗歌中发扬个人独异的光芒。 <br/>  王琦的诗歌,透出思辨、睿智,细腻的笔触往往能拨动读者最细的神经和心弦。而诗歌浓浓的诗意,也是读者爱不释手的原因所在,读王琦的诗,不亚于品尝存放多年的老酒,那其中的香醇绵长之味,令人陶醉。我还注意到了王琦对诗歌情感的驾驭能力很强,“比滦河更笨的是它的支流/断断续续的,漂来枯枝、牛粪和鸭子/本来可以绕过七月的浑浊/在偏西的小沟叉钻出来,扬长而去/也不必绕一个大弯子/绕过光秃秃的柿子树,绕过一个十二月/来赶一顿年夜饭”在他的笔下“滦河”,“小沟叉”等都有了诗人赋予的情感和思想品格,谁又说这不是在暗喻人生呢?真正的微妙之处还在于,诗中所呈现的那种厚重和灵性,并非刻意为之。因为只有诗人真正打开灵魂的一隅并从切身感受中对人生的思考达到一种境界的时候。自身的生命状态已经处于一个高度,诗歌才能传达这样情感厚重的信息,这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这样,眼睛才能看见我们熟视无睹景象的另一面,诗歌才能呈现出敏感多情、灵动善思、长于言说的鲜明特色,一首好诗,它们的外在特征各种各样,但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琢磨,耐人寻味的效果。王琦的很多诗几乎都具备这种特点,可以说“曲尽其妙”是王琦诗歌的一个总体特征。 <br/>  《金钩屯的屯》意犹更胜,意象在诗行的空间穿梭,犹如向外之风吹拂,拨响弦外之音。 <br/>   <br/>  从远处看,金钩屯的屯 <br/>  肥硕、敦厚 <br/>  这是村里女人走路的姿势 <br/>  但这不是生活的真相。金钩屯的人家 <br/>  早被真相遗忘了。寒风已经穿过屯子 <br/>  让我不敢在荒凉上停步 <br/>   <br/>  有一种气息在天空,不肯落地 <br/>  金钩屯反穿羊皮袄,紧紧捂着冬天的外伤 <br/>  这让我想到一切流血的往事 <br/>  加重了内心的疼痛。想到母亲 <br/>  在日子和日子之间,村子和滦河之间 <br/>  我明明看见了缝隙 <br/>  缝隙中,已经倒下的夕阳 <br/>   <br/>  金钩屯的屯,屯着百十亩庄稼地 <br/>  七八户庄稼人 <br/>  屯着我的天真,母亲的针线,父亲的暴脾气 <br/>  每当我回来,伫立村口 <br/>  大黄狗一叫唤 <br/>  就有恍若隔世的相认 <br/>   <br/>  整首诗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一股“内心的疼痛“,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否在思考,虽然金钩屯如此的渺小和平凡,但是那里的确“屯着我的天真,母亲的针线,父亲的暴脾气”,这是诗人对自己故乡的真实写实和认知,这是一个诗人真诚情感的最自然的流露,他直接触及到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也是诗人在精神上回归自然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带有诗人挥之不去的悲悯情怀。诗人每当“想到一切流血的往事。”就会“加重了内心的疼痛。想到母亲/在日子和日子之间,村子和滦河之间/我明明看见了缝隙/缝隙中,已经倒下的夕阳。”也会心疼。这是一个人无法忽略的故乡情结,它们共同存在于现实和内心之中。即使是一些散乱的碎片,也让诗人去面对和承认生活本身的不如意,同时对那些不动声色的细节,与日子本身有关的细节,需要诗人重新建构平凡而平静内心。 <br/>  一首真正好的诗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注释和定义,但它一定会符合美的普遍真理而存在着,形式和语言只是外在的载体,灵魂才是坚持事物内在生命力的骨骼,时代的多元共生不可避免的波及到诗歌,我们在迎来诗歌百花齐放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看到了一些浮躁和泥沙泛起的现象,如何在这样的潮流中保持清醒和纯净,这需要一个人的高超的心智和持久地能够独守寂寞的耐力。保存自我的个性和特色,而不是盲目的受大众和潮流的同化,某种程度上也就保存了艺术的生命。王琦的“没有特别清晰的诗歌观点,觉得诗要服从于良心。”的诗观,他的这一诗观看起来很平淡,没有诗观的诗观,就是一种良知的再现,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诗人内心变化所带来的曲折景象,并由此深入诗人的内心,去探寻它的秘密。“真正的诗人坐在黑夜之中/四周全是燕雀无声的文字/一根针落地的轻响被寂寞放大后/目光凝固在蛛网上/他看见自己在网上挣扎/不一定是那只倒霉的蛾子/他摇着头,不断否定着自己/网是刚刚织成的/他一直看着蜘蛛,把丝缠绕在自己的身上/他没有动/那些文字也不动,彼此/消耗着生命,消耗着耐力/这是他最后的一首诗/慢慢静止。”(《诗人》)这是一个优秀的诗人的内心独白,他要展现的是自己独特的个性,王琦是一个大气的诗人,他有真诚的气息与开阔的视野,有很强烈的创造的活力,从王琦的诗歌上来看,我相信他会在这样的诗歌之路上走得更为顺畅。祝福诗人王琦! <br/>  2010/9/21 <br/>   <br/>  附王琦原诗 <br/>  《金钩屯??老照片》 <br/>     <br/>  沿着金钩屯的后山 <br/>  一个小时可以两次出入它的历史 <br/>  只是前辈们走进去,到现在出不来 <br/>  不能和我一样回到山顶 <br/>   <br/>  这几天既没有人故去,也没有孩子出生 <br/>  金钩屯的时间深不可测 <br/>   <br/>  因为山高?? <br/>  金钩屯越来越矮小、笼罩着沙尘 <br/>  爷爷的脸上笼罩着沙尘 <br/>  我看见他黑发变成白发的一瞬 <br/>  金钩屯寂静成了老照片 <br/>   <br/>  我坐在这张照片的最高处 <br/>  坐在它暗淡,发黄的光线里 <br/>  从1963年到现在,我还看见自己的父亲 <br/>  停留在爷爷的床前 <br/>  成为照片的近景 <br/>   <br/>  一个村庄,早已经忘记自己的存在 <br/>  此时此刻 <br/>  我只能坐在山顶才能看见 <br/>  至于其他的琐事,弯弯腰都过去了 <br/>  爷爷、父亲都看见了我,是我惊动了他们 <br/>   <br/>   <br/>  《滦河边,金钩屯》 <br/>     <br/>  滦河是最笨的一条河 <br/>  笨嘴笨舌的笨 <br/>  它有很多捷径,可以直奔平原 <br/>  却在金钩屯的四季中拐来拐去 <br/>  它可以不理会我,不把我的三间房子当回事 <br/>  不把金钩屯当回事 <br/>  这么大的一条河,笨到结冰、断流 <br/>  笨到一句话也没有 <br/>   <br/>  比滦河更笨的是它的支流 <br/>  断断续续的,漂来枯枝、牛粪和鸭子 <br/>  本来可以绕过七月的浑浊 <br/>  在偏西的小沟叉钻出来,扬长而去 <br/>  也不必绕一个大弯子 <br/>  绕过光秃秃的柿子树,绕过一个十二月 <br/>  来赶一顿年夜饭 <br/>   <br/>  金钩屯也笨,是榆木脑袋的笨 <br/>  有些村只剩下摇摇晃晃的天空 <br/>  把土地卖给工厂,领工资。而金钩屯连一个 <br/>  外出打工的都没有,死守着滦河 <br/>  不断污染的稻田。用最笨的方法插秧 <br/>  用最笨的方式收割 <br/>  每天都用最笨的木水桶 <br/>  在河边排开,洗衣、淘米、吃力的把水提到高处 <br/>   <br/>  在这笨得让我心慌的地方 <br/>  我的三间茅草房,太不起眼的茅草房 <br/>  寒风一吹就能吹到河边的茅草房 <br/>  一句话也没有 <br/>  这样笨的一条河,笨到不忍心 <br/>   <br/>   <br/>  《金钩屯的太阳》 <br/>     <br/>  我必须歌唱今天的阳光 <br/>  我说的是今天 <br/>  那些散乱的光线因一个屯子而集中 <br/>  为我的屯子包上一层油汪汪的金纸 <br/>  我感觉到燥热,棉袄穿不住了 <br/>  我想裸露,赤身裸体的奔跑 <br/>  兴奋地、跑到无法控制 <br/>   <br/>  亲爱的农具们,你们也跑吧,在阳光中跑 <br/>   <br/>  金钩屯的太阳 <br/>  一只金钩上的太阳,挂在南山上 <br/>  这充满诱惑的钓饵,让我追逐左右 <br/>  阳光的流水在低洼的田里翻着浪花 <br/>  这是淹没,冲刷,小小的山村成为悬崖 <br/>  阳光中的悬崖。大海的浪扑上来 <br/>  又退回,寂静中暖暖的海浪声 <br/>   <br/>  亲爱的作物们,你们也跑吧,阳光是绿色的 <br/>  在绿色中奔跑 <br/>   <br/>  太阳在向日葵的头上绣花在玉米的前胸画着胡子 <br/>  在麦地里写意 <br/>  今天的阳光,快乐飞溅着水花 <br/>  哦,妈妈,您慢点 <br/>  那阳光下的白发;哦,爸爸 <br/>  您也慢点,弯弓一样的背影 <br/>  背影一样的日子,日子中的苦辣 <br/>   <br/>  亲爱的乡亲们,都跑起来吧 <br/>  阳光就是你们脸上的颜色 <br/>  放下农具和作物,在自己的心情中跑吧??跑啊 <br/>   <br/>  《金钩屯的屯》 <br/>   <br/>  从远处看,金钩屯的屯 <br/>  肥硕、敦厚 <br/>  这是村里女人走路的姿势 <br/>  但这不是生活的真相。金钩屯的人家 <br/>  早被真相遗忘了。寒风已经穿过屯子 <br/>  让我不敢在荒凉上停步 <br/>   <br/>  有一种气息在天空,不肯落地 <br/>  金钩屯反穿羊皮袄,紧紧捂着冬天的外伤 <br/>  这让我想到一切流血的往事 <br/>  加重了内心的疼痛。想到母亲 <br/>  在日子和日子之间,村子和滦河之间 <br/>  我明明看见了缝隙 <br/>  缝隙中,已经倒下的夕阳 <br/>   <br/>  金钩屯的屯,屯着百十亩庄稼地 <br/>  七八户庄稼人 <br/>  屯着我的天真,母亲的针线,父亲的暴脾气 <br/>  每当我回来,伫立村口 <br/>  大黄狗一叫唤 <br/>  就有恍若隔世的相认 <br/>  2010/9/21 <br/>   <br/>   <br/>  《山花一样的妻子》??读王琦诗选有感 <br/>   <br/>  文/觅雪嫦晴 <br/>   <br/>  收到王琦诗选有半年时间了,本来早就该写点什么,可身体不争气,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感觉再不能拖下去的时候,我走进了王其诗选。当我再次阅读王琦诗选时,我就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了。 <br/>  应该说,我只是一个普通写诗的人,也是一个普通的读诗人。我的文字只不过是阅读后的一点体会,难免浅薄。难免空洞。读了王琦的诗,我在想:诗到底是什么?我想起了黑格尔的话“诗过去是,现在仍是人类最普遍最博大的教师”。我的理解是,诗歌是语言的灵魂与情感的结晶,文随心韵,由情而感,有感而深,竟日趋新,感动自已,感动读者。我是真的被王琦的诗歌感动了。 <br/>  据说王琦从80年代就开始写诗,并有诗集《灵魂的去处》为证,这本诗集虽然没看过,但是对诗是灵魂的倾诉,是生命本真反映,在王琦诗选中表象的尤为突出,王琦“以灵魂写诗,以诗写灵魂”,从王琦诗选中看,不管是“从前的时光”还是“脆弱的男人”以及“忘却的纪念”,他都是坚持在自己的诗歌中吟咏其真善美,并显示着其独特的风格。“黄河,奔腾不息/那是我的血,逃离了身体/必须这样奔腾/在死水中我会立即腐烂//”(《黄河》)“古老的人民,在七尺地下/争着眼睛在看,今年的年景/看我们怎样对待他们纷扰麦田/看我们怎样耕作/怎样拉扯瘦瘦的日子”//(《麦田的声音》)王琦运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方式,把来自生活的真挚感情用以诗性的表达,从而形成了他的诗,有质朴纯真的审美力。据说王琦还是一名政府官员,这一点先抛开不说。 <br/>   <br/>  就在我构思写作王琦诗评的时候,无意点开我几天前发在《国风诗刊论坛》的一组诗歌,其中马兆印先生的一段点评,让我眼前一亮,从而也改变了我写王琦诗评的思路,本来是想从王琦的诗歌风格,语言特色,技巧运用等几个方面去解读,但是发现有很多诗评家已经捷足先登了,而且都写得很有特点。那我就从王琦的情感诗,也就是他写给妻子的诗《山花一样的妻子》,写开去吧! <br/>  还是把马兆印先生这段话复制过来,因为我的确很看重他的观点。老马写道“觅雪诗歌的第一优势就是我所不及的抒情。现在很多人“拒绝抒情”,但他们都错了。诗歌的第一本质就是抒情。只要作者写了,不管他们如何掩饰,都逃脱不了抒情的干系。只是抒情要有节制,且做到不让读者生厌,这才是诗写者的初衷。所以,我要说声谢谢!”看了马兆印先生在我的诗歌后面的评说之后,立马产生了共鸣,因为此时我正在写这篇酝酿很久的王琦诗集读后感,因为我正在从很多角度去构思去解读,但是当我读到王琦的那首《山花一样的妻子》时,我被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深深的打动了,说实话能为自己的结发妻子写一首情诗的丈夫恐怕不多,王琦算是不多中的少数,而且写得情真意切。 <br/>   <br/>   <br/>  《山花一样的妻子》 <br/>     <br/>  "我娶了你/山花一样的妻子/从此/漫山遍野的姐妹/都是咱家的邻居/你的阳光/像床头的毛线/散发着小妇人的蓬松/你的呓语/像桌上的早点/吃与不吃都是惬意/我娶了你/每天的清晨都是盛开/那一份芳香/如影随形/直到傍晚的回眸/你的花瓣是日记的页码/是女儿的尿布/是我最穷困时/手心中的那一枚钢?儿/我的汗珠是你的露珠/山花般的妻子/我娶了你/你是我的色彩/我是你的蜜蜂 <br/>  注:我的妻子叫何山花。 <br/>  月光下的这杯红酒” <br/>     <br/>  《写在山花生日》 <br/>    <br/>  “今夜要将杯中的红酒倒掉/换一杯月光/要让你的眼神/有一个干杯的动作/起码要让你的唇/轻轻碰到杯子/就像我曾经轻轻碰你时的那种感觉/现在/我又一次感受月光/比酒醉人/醉人的还有你的耳语/随风流浪在我的每一个秋天/当天下的男人/无不竖起风衣的领子/只有我,还在等你的那句话/想一想身子都发热的那句/我爱你/夜已经很深了/这杯红酒还像当初那样/兴奋随我轻轻的晃动/它在轻轻的呻吟/我知道。还没到一饮而尽的时刻/虽然我们不再年轻/也要一点一点抿在嘴里/在月光中仔细回味。” <br/>   <br/>  写给妻子的话: <br/>    <br/>  “没有遇见你以前,我不相信冥冥中的那些巧合。这辈子我最成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这种巧合使你成为我的妻子,山花一样的妻子!你改变了我的生活观念。改变了一束冷漠的目光。现在我看什么都是暖色调的。你煮的咖啡。你腌制的泡菜,甚至你褪色的围裙。当你絮叨了半天又一次补上我毛衣袖口的破洞。我常想起妈妈的话:傻人有傻命……” <br/>   <br/>  当我读完这段爱情告白之后,我的眼睛被钉在那里了,这一页久久翻不过去。感受这种真挚的如火如荼的爱,却原来感受被爱的感觉也是如此之美好。如果一个丈夫真心爱着他的妻子他必也是爱着自己的。而不嫌弃自己结发妻子的人将永远也不会抛弃自己。这是一种心甘情愿,将永远居住在自己筑造的爱巢里,将所获得的既单纯又充满美好的幸福和愉悦说出来的丈夫,难能可贵!“我娶了你/山花一样的妻子/从此/漫山遍野的姐妹/都是咱家的邻居/你的阳光/像床头的毛线/散发着小妇人的蓬松/你的呓语/像桌上的早点/吃与不吃都是惬意如何”(《山花一样的妻子》)。 <br/>  证明一个丈夫真正爱着他的妻子,从而证明自己的爱与被爱永远不被时间腐蚀,这似乎并不难。但是答案也一定要在王琦的诗里面去找:“我娶了你/每天的清晨都是盛开/那一份芳香/如影随形/直到傍晚的回眸/你的花瓣是日记的页码/是女儿的尿布/是我最穷困时/手心中的那一枚钢?儿/我的汗珠是你的露珠/山花般的妻子/我娶了你/你是我的色彩/我是你的蜜蜂”。(《山花一样的妻子》)。这首诗不难解读,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是真正的爱情诗,但是语言又特别的干净清新自然温婉,我几乎把能想到的词都用上,因为我非常喜欢这首诗歌,同样作为女人,同样渴望丈夫的爱。 <br/>  不记得在哪一篇文章中看这样一段话,感觉有道理,引过来“诗贵情真。情是诗歌的灵魂。真情不应是浅薄的,而应是深厚的;不应是病态的,而是健康的;不应是低下的,而是高尚的;不应是贫弱的,而是充实的。感情装不得假,也无法装假,以真诚换取读者的真诚才是动人的。有感而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叹之,这才是诗歌创作的真谛。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要写诗,诗与寡情和冷漠无缘。无病呻吟,矫情作态,只能是没有香味的纸花,没有浆汁的蜡果。”王琦的爱情诗读起来轻松而生动,质朴而不做作。每一句都清晰透明,诗歌读完后的感觉就如同吃了一大口蜂蜜一样,甜而不腻。“我的汗珠是你的露珠/山花般的妻子/我娶了你/你是我的色彩/我是你的蜜蜂”。 <br/>  王琦的爱情诗感人至深,特别是写给妻子的情诗更是可圈可点。如同每一颗心都渴望被爱,被丈夫爱着的妻子是幸福的,爱自己山花一样的妻子是幸福的,同样感受被爱也是幸福的。人的一生,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没有爱是不幸的,没有爱的婚姻更是不幸的,如果我们的丈夫们都能像王琦一样去爱他的妻子,爱他的结发妻子,那么人间会少了多少旷男怨女,世界会因为你的爱而更加美好! <br/>   <br/>  写作这篇读后感之前,我泡了一杯绿茶,当我敲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茶已经凉透了,但是味道还很浓。我起身望着窗外明灭的灯火,看看熟睡的丈夫,轻轻走进另一间卧室。今天晚或许我会做一个好梦,读好诗的感觉会一直让我回味无穷。 <br/>  2010/9/21 </font></font><br/><br/><br/></p>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9-24 12:12:3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9-24 19:53:30 | 只看该作者
<p>赏,不错的诗评!欢迎常来增枝添叶,献花送果,呵呵。</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9-25 23:19:26 | 只看该作者
生活??情感??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9-17 04:07 , Processed in 0.01817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