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建超《围棋与国家》(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1 10:2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
  2011年6月7日,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办公厅主任林建超将军在中国棋院给国家围棋队和围棋工作者们做了题为《围棋与国家》的专题讲座,从围棋价值与文明的发展、围棋与民族思维特征、围棋与国家智力形态、棋运与国运、围棋对国家民族的特殊责任等方面,深刻揭示了围棋的本质特征、价值功能和地位作用,提出了中国围棋要确立世界围棋中心性大国的战略目标。他的讲课生动、精彩而深刻,在中国围棋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原文载《围棋天地》2011年第13期,全文约20000字)。 
   
   前不久,中国国家围棋队郑重确立了自己的队训,就是“以棋报国,珍重责任,崇尚棋品,团结制胜”。这是围棋“国手”所必须具有的核心价值观。这四句话的主题与核心是“以棋报国”。以棋报国就涉及棋与国的关系。围棋作为一种智力游戏,是介于竞技与文化之间的文明形态,与国家究竟有什么关系,这是每一个棋手首先必须搞清楚的。围棋没有国界,但棋手有祖国。国家是民族性、阶级性和地域性的统一,是孕育包括围棋在内的智力博弈活动的母体。作为国家民族的一员特别是某一方面的代表,必须以报效国家为自己的崇高追求。棋手报效国家的基本方式就是弈棋并且取得优异成绩。如果说,弈棋的最高思维境界是所谓出神入化、天人合一,那么棋手的最高思想境界就是以棋报国。职业棋手必须充分认清围棋与国家的关系、围棋对国家的作用以及围棋对国家的责任,把以棋报国作为自己从事围棋事业的最高宗旨。

                第一章、围棋的价值在文明进步中深化和升华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人认为围棋不过是一种智力游戏,把围棋看作“小数”、“小技”、“小道”,最典型的是儒家经典人物的看法。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意思是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都不想不做,相比之下弈棋还算是好的。这里,对围棋作了勉强肯定,但不过是饱食终日者的益智消闲活动而已。孟子则直接视围棋为小技、小数。《孟子·告子上》有一段关于围棋的著名记叙:“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这段话生动地记载了当时国手弈秋教二人下棋的故事,核心意思讲围棋是“小数”,但即使学习这样的“小数”也需要专心致志,更何况学习大本领呢?
   
    这些言论看起来似乎是有道理的,来头也不小,一个是“圣人”,一个是“亚圣”。但究竟是不是符合事实,是不是准确地揭示了围棋的真正价值,是不是客观地反映了围棋在国家、民族精神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这就需要进行分析思考了。对此,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为什么从古至今有那么多帝王、领袖、将帅、名臣、高士都热爱和重视围棋。据目前掌握的史料统计,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君王)中共有47位喜爱下围棋,其中开国皇帝(君王)就有16人,包括汉高祖刘邦,魏太祖曹操,吴大帝孙权,晋武帝司马炎,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还有一些著名的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匡义、明成祖朱棣和清康乾盛世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等也都喜爱下围棋。进入近现代中国,孙中山先生、毛泽东主席都爱下围棋。胡锦涛主席不仅懂围棋,而且十分关注围棋的发展。历史上重臣、名将、高士喜爱下围棋者灿若群星,比如诸葛亮、关羽、曹植、陆逊、谢安、杜甫、白居易、杜牧、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范仲淹、陆游、文天祥、刘伯温、唐寅、袁枚等等,在围棋史上有名者就有350余人。近现代以来喜爱下围棋的各方面名人更是不胜枚举,比如曾国藩、左宗棠、袁世凯、段祺瑞、黄兴、蔡锷、李宗仁、白崇禧,我党我军领导人朱德、陈毅、李立三、谭震林、邓子恢、叶飞、方毅、张劲夫,著名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程潜、阿沛·阿旺晋美、费孝通,科技文化名人李叔同、杨振宁、钱伟长、邓稼先、金庸等等。这种现象在人类智力博弈史上是罕见的,说明围棋与社会精英的素质修养和人生志趣有着内在的深层联系。
   
    二是为什么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围棋活动相联系。从远古的传说看,围棋的产生与帝位的传承相联系。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以教丹朱;舜以子商均愚,作围棋以教之。围棋与古代的宫廷斗争相联系。刘邦与戚夫人下棋,是吕后对戚夫人不满的重要原因;曹丕为争嗣位,弈棋时下毒害死弟弟大将曹彰。围棋与国家的统一相联系。蜀汉诸葛亮南征,将围棋带入云南,又从云南传入西藏,发展成为藏棋;晋武帝司马炎在下棋时确定伐吴统一大计;唐李渊在对弈时定下反隋起义决心。围棋与重要的战争相联系。三国时期吴魏襄阳之战,吴军主将陆逊在不利的战局下弈棋稳定军心,得以全师而退。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东晋谢安、谢玄下棋赌墅,成为大捷前奏;而当时作战的另一方前秦皇帝苻坚和重臣彭超等也都下围棋,彭超用围棋的“劫”比喻作战方向的选择向苻坚献策。中国革命战争中,在井冈山时期的艰苦环境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曾经在八角楼下棋,至今那里还摆放着他们曾经用过的棋桌。毛主席深知棋理,他的很多谋略是用围棋术语来表述的,《毛泽东选集》中有多处提到围棋,比如《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就以吃子和做眼来比喻敌我双方的攻守作战行动。抗日战争时围棋成为新四军将领与江南士绅阶层沟通的文化工具,对开拓抗日根据地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围棋与文明的传播相联系。围棋在三国时传入朝鲜半岛,十六国时传入印度,魏晋至隋唐时传入日本,十二世纪前传入越南,与亚洲特别是东亚主要国家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当今时代,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送给胡锦涛主席的礼物就是一副围棋,使围棋成为大国外交的某种媒介。这说明,人类的政治、军事实践活动包含着智力博弈的深刻内涵,围棋作为高层次的智力博弈活动,自然成为这种关联的载体和见证。
   
    三是为什么围棋的理论与治国治军的理论联系得如此紧密。围棋的形态、着法、规则在所有脑力竞技中最接近军事,凝聚着人类的军事智慧和战斗精神。围棋所展示的黑白“围而相杀”,就是战争、战场、战斗在棋盘上的演绎。东汉马融在《围棋赋》中讲到“略观围棋,法于用兵,三尺之局,为战斗场”。东汉班固著《弈旨》认为,围棋“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王政也”,最早提出围棋与帝王之术的联系。唐朝王积薪的《围棋十诀》阐述弈棋的战略思想,产生巨大影响。北宋《棋经十三篇》更是直接模仿《孙子兵法》撰写,将棋理与兵法相提并论。目前已知的古代围棋理论著作大约有30多种,其中大部分涉及围棋与治国治军的关系。清代名士尤侗对这种现象有一个经典概括:“试观一十九行,胜读二十一史。”这些都说明,围棋与人们的战略思维和治国治军之道相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四是为什么很多人把围棋上升到哲学思辨、社会理念和人生哲理的高度。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东晋时期,擅长清谈的和尚支遁创造“手谈”一词来称呼围棋。这里所说的“手谈”,主要不是指两人之间弈法的交流,而是在内心世界中领悟玄虚境界的回旋,获得自由驰骋的心理感受。东晋名士王坦之把围棋称为“坐隐”,归为“朝隐”的绝好形式。朝隐是区别于野隐、市隐的隐逸类型,注重精神上超然无累,并不在乎行迹出处,把传统的隐与仕的矛盾统一起来。围棋成为朝隐者追求心神超逸的绝好工具,即使身处庙堂之上,犹如栖遁山泽之中。围棋作为一种静文化,从中产生出多少对人生对社会无穷无尽的思考,不仅对于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以上这些都说明,不能简单地用游戏价值观来看待围棋。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围棋虽然在自然形态上是一种智力游戏和智力博弈活动,但是它在国家民族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远远超出了这个范畴,应当从更高的层次、视野和境界,来看待围棋的内涵、价值和功能。
   
    围棋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当时与围棋一起在社会上流行的还有六博棋、累棋等博弈活动。六博棋用投箸的方法来决定行棋的步数,累棋则以棋子叠垒的高度来决定胜负。博累棋因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在当时浮躁、趋利的社会风气下流行甚广,远远超过围棋,直到西汉都盛极一时。而围棋作为一种高尚宜静的智力博弈活动,在这种大气候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随着秦汉统一帝国的形成,围棋向全国传播。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地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现在我们只能偶尔在考古发掘中见到它们的踪影。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围棋的兴起、传承和兴旺,是历史的必然,它充分说明了社会选择的尺度和力量。
   
    第二,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主要表现在:认为围棋平等下棋的方式影响上下尊卑关系,不符合封建礼教的等级观念;认为围棋使人们耽于娱乐影响对父母尽孝道,违背孝为先的理念,孟子就把“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当作五不孝之一;认为围棋倡导争斗博弈影响传统的礼节礼制,造成了简慢、相轻即“白黑简心”的现象。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公元2世纪中叶后)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围棋与封建礼教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误解和非议,从本质上说,是人们对心灵自由、平等的追求与僵化的封建伦理道德和秩序之间的矛盾造成的。现在,那些反对围棋的封建礼教“宏论”早已被历史无情地抛弃。文明的发展、人类精神生活的需求,必然会冲破一切陈旧伦理观念的桎梏,以不竭的生命力蓬勃发展。
   
    第三,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健身等各方面的功能,某些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处理不好导致的,问题在于对“度”的把握,而不在于围棋本身。“下棋误国”的看法是错误的,就如同“红颜误国”一样,其实是把统治者的责任无理地推给了围棋。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和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对民族国家精神生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人物关尹子把“射”、“御”、“琴”、“弈”称为“四艺”,在当时是骇俗之论。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曹魏时期邯郸淳《艺经》专立围棋一条,时称围棋为“巧艺”,“握众巧之至权”,围棋从此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19:37:0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围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
  
      围棋在国家民族精神生活中地位的确立,从源头上说是它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高度符合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的具体起源有多种说法,如尧造围棋说、兵棋起源说、乌曹创始说、九宫占方说等等。但从考古发现来看,围棋应该像中华民族的许多艺术形式一样,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经过了一个萌芽、成长过程,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被补充和完善,是民族的集体创造和智慧结晶。围棋起源的最大可能是,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这些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结绳记事是在绳上系圆结,围棋在线上布子与此相似;河图和洛书都是用黑点和白点来表示的,围棋用的也正是黑子和白子。周易八卦由河图洛书推演发展而来,周易的太极中有阴阳鱼,围棋的黑白二色代表阴阳的对立统一;周易中有八卦,围棋中有八个星位相对应,等等。这些现象不能说是巧合,可以说围棋就是博弈版、娱乐版的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

    我们说围棋高度符合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要分析围棋的基本特征究竟是什么,另一方面要分析围棋的基本特征究竟体现了哪些民族的思维特征和精神品质。

    围棋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多方面作出概括,但就其基本的、本质的特点而言,主要是指其棋子、棋盘设置和行棋方法、规则方面的特点,即围棋作为棋类项目的一种,与其他棋类项目的不同点。围棋所包含的各个层面的特性和内涵,如哲学特征、思维特征、文化特征和社会内涵等,都是在围棋基本特点、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围棋基本特点的延伸与表现。围棋的基本特征、主要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十三个方面:

    1、目的的特殊性。围棋与其他棋类最重要、最根本的不同,在于目的的不同,即决定胜负的根本方式不同。围棋不是以杀死对方的帝王、将帅为胜,不是以消灭对方的子力为胜,也不是以攻入对方的王宫、大本营为胜,而是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实地)为胜。围棋从本质上来说,是由比较效益决定胜负。在围棋博弈中,胜负不是看是否占据了某些重要地域,也不是看是否吃掉了更多的对方棋子,而是在双方轮流行棋的情况下,看哪一方子力占据实地的平均效率和总效率更高。

    2、棋子投放的逐次性。围棋是空枰开局,与国际象棋、象棋等的列阵开局有根本的不同。围棋对弈双方所有参战子力,不是在对局前事先排列成阵,进行既定力量的对垒和较量,主要反映战争中搏杀阶段的过程与特征;而是按照布局、中盘、收官的进程,逐步进行力量的布设、投放和运用,体现的是战争从谋局、布局、战局到终局的纵向全过程。

    3、交战空间的全域性。围棋棋盘没有固定划分的双方子力布设和活动的范围与界限,也没有固定划分的特殊子力布设和活动的区域与界限,如象棋、国际象棋、军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前线、王宫、大本营等等;而是把棋盘中的所有纵横交叉点,即全部空间范围,提供对弈双方作为交战的战场。

    4、棋子的平等性。围棋棋子没有特殊的身份标志,没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也没有固定的力量含义,如其他主要棋类包括扑克牌那样,所有的棋子、牌张都有明确、严格的身份、等级标志;围棋的每一粒棋子都是平等的,具有平等的“棋格”,可以在棋局中扮演任何角色,担当任何任务。

    5、子力作用的整体性。围棋子力的能量和价值不是单独体现,更不是预先设定其能力来体现其在棋局中的价值,比如国际象棋、象棋中的任何一个棋子都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单独吃掉对方任何一个棋子。围棋是通过子力的集合,即一粒棋子与其他棋子形成一定的结构,如包围、分断、破眼、收气、围空等等,才能体现其能量和价值。即使是最关键的棋子,也只能通过与其他棋子形成特定关系,在一定的棋形结构中才能体现作用。

    6、行棋方式的自由性。围棋棋子的行动方式没有固定模式,没有预先设定的走法与线路,如车路、炮路,马步、象步等,而是自由选择投放点,是棋子运用自由度最高的棋类运动。

    7、棋子运动的结构性。围棋体现了静止与运动的高度统一。围棋棋子投放后己方不可移动,通过逐个投子形成结构性的运动,即通过不断组合变化的棋形结构来体现运动的本质。

    8、“气”的决定性。围棋棋子或棋子集团的生存,取决于自身所具有的“气”。“做眼”而得“气”,破“眼”而断“气”,是行棋中决定生死存亡最重要的原则和技术。

    9、棋子数量的标志性。国际象棋、象棋等棋类项目棋盘上子力数量由多变少,反映双方交战进程中兵力折损的程度。围棋棋盘上棋子数量变化由少变多,反映的是博弈双方势力范围划分的程度,即从抽象到具象、从大体到具体、从模糊到精确的演进过程。

    10、虚实演化的变易性。围棋博弈是虚与实的演化,即代表无形利益的“势”与代表有形利益的“地”相互转化,构成战局进程的主线。“势”的优劣最终要通过“地”的多少来决定,模糊状态的比较最终要通过精确计算的结果来体现。这是对弈中虚实关系交织与变易的根本和实质所在。

    11、利益转换的调和性。围棋对弈中特殊位置的关键点在特定棋形下可以反复争夺,即“劫争”。劫争是其他任何棋类都不具有的争斗形式。劫争的直接目的,是关键点的争夺,而结果和本质却是利益的转换。劫不仅关系直接作战地域双方子力的生死存亡和利益消长,而且关系到作为“劫材”的相关地域双方子力的生死存亡和利益消长。劫争体现了生死存亡的相对性和利益转换、补偿的调和性。

      12、算度的复杂性。围棋计算与判度的复杂和高深程度,在所有棋类中居于首位。据军队密码专家测算,围棋每盘棋的行棋总变化量,不包含重复提子,约为10的768次方;包含重复提子,每盘棋约在30次以内,行棋总变化量约为10的808次方。若按中国古代座子规则,则行棋总变化量约为10的757次方,比无座子减少变化量约160亿倍。座子虽然减少了变化量,但限制了先行优势,避免了现代围棋为先行方贴目多少而长期争论不休的状况。国际象棋的总变化量约为10的201次方,中国象棋的总变化量约为10的200次方,与围棋的差别量几乎为天文数字。具体到围棋每步棋的变化量,按平均值(每盘棋220手左右)计算约为251种可能;而国际象棋和象棋每步棋的变化量,按平均值计算约为58种可能。另外,围棋计算与判度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相互交织与转化,使围棋的计算具有一般程式化计算所无法达到的高深程度。
   
       13、胜负的相对性。围棋胜负的界限具有一定的幅度。胜负的相对性,决定了行棋得失和局面优劣的判断与选择,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和范围;与此相关联,行棋的态度与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和范围。
  
      围棋的这些基本特征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渊源,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和精神品质,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讲究善思多谋精算的思维特征。围棋行棋和结局变化量的数学结论,使围棋当之无愧地居于思维博弈运动计算水平的巅峰,成为中华民族善思、精算、多谋的象征。中华民族长于谋略,拥有世界第一部完整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以及大量的古代兵书。相比之下,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不具备这些典型特质。

      二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公平、平等、均衡的理念。围棋行棋方式的公平性、棋子的平等性,与中华民族追求公平、平等的的理念相一致。儒家有民本思想,《孟子》里有“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等带有强烈平等色彩的观点。围棋强调把握全局、双方接受、攻守平衡、降低风险等的均衡理念,与中华民族追求中庸、中和的理念相一致,即注重利益均衡、转换和调和。

      三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集体、整体、全局的特点。围棋强调行棋的整体性,子力只有有机组合、聚合成形,才能生成和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华文化历来以重视整体利益著称于世,视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与天地为一物,以中正、和谐为社会的理想境界,这些构成了我们民族整体至上的思想观念与共同心理。
   
     四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冷静、坚忍、拼搏的精神品质。围棋对弈者的人格形态产生深刻影响,弈者在弈棋中可以砥砺性格、涵养性情、培养坚定沉稳的品格作风。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弈者在大战面前、在遇突发变故甚至是大祸临头时仍从容镇静、沉着淡定弈棋的故事。如《后汉书》记载,孔融一双小儿女在举家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临危不惧、继续弈棋,体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这些弈者表现出的超凡冷静的自控力,根源于我们民族沉着刚健、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也与围棋文化熏陶密切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7-17 10:38:28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围棋已成为国家智力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智力形态是一个国家集中表现出来的各个方面智慧形成的结构和表现形式,其构成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智慧,同时也包括智力博弈方面的内涵。国家智力形态是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昌盛具有重要意义。对围棋与国家智慧的关系,古人早有论述。东汉班固指出,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对围棋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作用,讲得很深刻。今天,我们从国家智力形态的高度分析围棋与国家的关联,就要从围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战略智慧、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在大国博弈中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等方面来进行深入探讨。
   
    (一)围棋具有深邃的哲学思想。哲学是一切智慧的思想根源,哲学的高度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思想的高度。围棋是哲学内涵最为丰富、深刻的智力博弈运动。围棋本身所具有的哲学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黑白两极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围棋的形制与自然法则契合,反映了人们对宇宙运动现象的认识与把握。第二个层次,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融合、高度统一的思维形态。围棋没有任何文字符号和立体形态,完全是以图形的构造与变化体现深刻的逻辑思维。第三个层次,是对行棋关系与进程的辩证思考。这是我们常说的围棋哲学内涵的主要部分。围棋进程充满了辩证关系,辩证法的基本要素、范畴和规律,包括矛盾双方的关联、依存、斗争和转化,都在围棋中得到充分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二十多对范畴上:活与死,优与劣,主与次,大与小,厚与薄,虚与实,势与地,攻与守,取与舍,得与失,先与后,凶与稳,快与慢,动与静,正与变,俗与妙,急与缓,高与低,腹与角(边),连与断,等等。正确处理这些关系,需要掌握辩证法,特别是相对与绝对、对立与统一、全局与局部等辩证法原理。围棋是哲学素养和辩证思维的训练场。通过自觉地在弈棋中体悟围棋的哲学内涵,对提高哲学素养和辩证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日本的名誉棋圣藤泽秀行总是用“懂不懂哲学”来教育年轻棋手,就是这个道理。围棋所包含的哲学原则与现实生活中的哲学原则是相通的。吴清源先生提出的围棋理想是“中和”,倡导“中”的精神,实质是强调全局、大势、整体和均衡,其中融入了中国古代优秀哲学思想,不仅对围棋,而且对社会各方面的实践都有启示借鉴作用。现在我们党在世界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的关系,就形成了长期并存、共处竞优的思想,不仅在政治理论上,而且在博弈思维上,达到了很高的哲学境界。
   
    (二)围棋蕴含着深厚的战略智慧、谋略艺术和管理文化。围棋被称为战略的游戏,体现的是战略的艺术。战略的本意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现在广泛地延伸为各个领域指导全局的根本性政策。战略的突出特点是全局性、关联性、发展性,而围棋最重要的是大局观。围棋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度势、布势和张势的智慧,这与一般战略筹划、指挥和操控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围棋是谋略最深厚的竞技,能够强化人们善用谋略的意识。谋略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狭义的谋略主要指抗争谋略,特别是军事谋略。广义的谋略指思维的技巧,是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巧妙方法,具体表现为政治统御、军事指挥、社会管理、经济运营以及体育竞赛等各个方面的智谋运用。围棋谋略运用主要体现在“权变”和“诡道”上。权变就是奇正之变,权衡利弊而变化,不拘常规,不守一术;诡道就是在增强构思和行棋手段、步骤上的隐蔽性和伪装性上下工夫,示假隐真,虚实结合,麻痹对方,最后战而胜之。围棋谋略不仅可应用于军队作战,也可应用于商业经营和社会治理。围棋的许多重要理念和思路是社会管理文化的鲜活内容,包括目标确立、总体筹划、步骤安排、过程控制和各种情况的处置等等内容。围棋对于从政的意义,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可以作为识人识事的一种方法途径。汉宣帝刘询通过下棋对陈遂颇为赏识,下诏任命他为太原太守。而陈遂很有自知之明,婉言谢绝。后来陈遂还是凭本事当了大官,不过那是在宣帝去世以后,说明宣帝没有看错人。蜀魏汉中之战,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率军往援。临出发前,光禄大夫来敏到费祎处请下围棋。下完棋后,来敏对费祎说,刚才我有意观察你,看到你沉着对弈、毫无厌倦,此去必可退敌。后来战局发展果然如此。东晋首任宰相王导曾亲自与少年才子江彪对弈,局后对客人说:“此年少非惟围棋见胜。”后来江彪果然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官至吏部尚书。
   
    (三)围棋是国家“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围棋无论是作为一种智力竞技还是作为一种艺术技能,总体上是属于国家的文化范畴,而文化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软实力”概念,认为“软实力”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和规制力。“软实力”相对于武力等“硬实力”而言,它比强制威胁的方式更文明,也更持久。这一理念已被国际间普遍关注并加以引用和使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中国向世界出口电视机,但没有向世界出口电视节目。出口电视节目,就是国家软实力的一种具体体现。我们在世界上推广围棋,实际上就是在扩大中华文明的传播与影响,把围棋的独特内涵转化为国家软实力。关键是要深刻揭示和深入宣传围棋作为最高层次的智力竞技运动对人类共同的好处。
   
    围棋直接的功能,是使人们在高雅休闲的状态下,得到脑力计算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谋略运用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的锻炼,这是其他智力竞技运动难以达到的,是在信息时代使人类脑力达到更高、更快、更强,防止弱化、退化的有效方式。世界对围棋的认同程度越高,围棋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作用就越大。日本、韩国都把向世界推广围棋作为提升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上世纪以来,围棋在世界上的推广主要是日本在做,后来韩国逐步加入这一工作。韩国政府今年有10亿韩元预算支持围棋对外交流,其中1亿韩元用于中韩两国政府官员之间的围棋交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一些外国人以为围棋来自于日本或韩国,不知道围棋是中国的发明创造和文化瑰宝,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到位,需要切实加大力度。要推动围棋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阵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公认的,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围棋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文化成果,理所当然地应当进入名录,得到承认和尊重。通过申遗推动围棋得到世界性的确认,促进围棋的推广普及。要加强对围棋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掘其功能作用。现在有的国家已经把围棋当作一门学问进行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大学开设围棋学专业,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围棋既有艺术、哲学、文化方面的特点,也有数学、认知科学层面的特性,还具有体育和运动方面的特征,把围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进行建设,不仅对围棋本身发展,而且对促进科学文化进步、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特殊意义。
   
    (四)围棋成为大国智力博弈的特殊载体。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大国之间既相互合作与借重、又相互竞争与制衡,围绕争夺和维护战略资源、战略要地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更趋激烈和复杂。一方面,通过围棋传达大国间的外交意向。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后第一次来华访问,送给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礼物是一副围棋。奥巴马这一举动,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但可从中解读出更深的内涵。美国人称当今世界是“G2”即美中两国的对弈,对此我们并不赞成;美国人希望的是按“现有的”即西方主导的规则行事,对此我们当然也不赞成;对弈是以斗智为主,美国人口头这样说,实际并不一定这样做,使用战争方式达到政治目的仍是西方世界的逻辑,现在北约在利比亚就是这样。美国元首向中国元首赠送了这样一副中国围棋,在尊重之外,也传达了某种国际政治内涵,这是另一种形态的大国智力博弈。围棋成为这种博弈的载体,绝不是偶然的。另一方面,通过围棋来掌握战略思维特征分析战略动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其新著《论中国》中指出,中国的宏图战略与围棋的下法颇为相似,围棋博弈融汇了中国战略思维的精髓。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2004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围棋角度剖析中国“势”的概念,探究中国的战争与外交方式,提出应对之策。作者指出,“势”属于中国战略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包括四个含义:一是“奇”“正”相生;二是将积蓄的能量释放为压倒性的战斗力;三是利用最大潜能创造有利形势,以达到政治目的;四是利用并确保主动。作者认为,中国通过发展经济、修补与邻国的关系、解决边界争端,已建立了坚固的大本营和战略上有力的“势”;中国通过海峡两岸的经济社会合作、建立有效的军事威慑、使美国遵守“一个中国”政策,正在成功地为和平统一台湾造“势”。此外,围棋可作为战略博弈的训练工具来提高国家战略能力。
   
    上述研究认为,围棋蕴含如此之多的战略内涵,只要有基本的围棋知识与经验,即可为美国政治与军事智慧锦上添花;美国应通过围棋来学习中国注重谋略、注重“伐交”的方式,在重视力量的同时,通过外交手段增强其全球领导力。美国人尚且如此,我们中国人更当何为?
     
  (五)围棋在构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治国理念的重大创新;和谐世界理论则是要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进步,以实现建立包容的世界的目标;和谐文化是创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陈毅元帅说过,“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在构建三个“和谐”方面,围棋有特殊作用。围棋作为文明、平等的心灵交流形式和智力博弈活动,蕴含“和而不同”、“利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有利于人的和谐相处。围棋作为一项“精英运动”,有利于社会骨干层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当代社会,围棋普及的范围有很大发展,但主要还是在领导干部层、知识分子层和企业高层这三个圈子,即社会精英层面流行。围棋人口的质量和社会能量,远远大于其所占的自然比例。围棋的这一特征,使它在社会文明较高层面的沟通、交流、融合作用十分明显。发挥围棋的这一功能,将对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产生积极、有益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3 04:14 , Processed in 0.01324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