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文共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3:1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自少年起就爱书、几十年的收入几乎全部砸到图书里。近十余年随虽历尽坎坷,但只要有饭吃,就会买书。特别是学会上网的这几年,只要有时间,我每天都会在网上搜索带有“曲、乐府、小令,戏剧”的书籍,并节衣缩食身下钱来选购自己需要的曲学书籍。一日搜到《中国古代乐府音乐谱考》,我想既然含有“乐府、音乐谱”必定和曲学相关。收到书后浏览目录有点失望,该书似乎和曲学没什么关系,我也随手将该书束之高阁。好几天没有新书到了,心中好像缺点什么,就像是嗜烟的人缺了烟。我只好在书柜前徘徊着,这时我的目光又停留在这本书上,取下来耐着性子翻下去,浏览主要章节后,我忽然感到内心有股热流、令人兴奋无比,虽然我不可能完全读懂其中的深奥的乐律,但此书以独到的令人不可思议方法,探索出中国古代乐府的音乐之谱。颇有启发、令我这个外行拍案叫绝。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也没什文凭的小人物宋光生先生。宋光生1940年出生于河南南阳邓州,从小就酷爱音乐,善于演奏横笛、胡琴、古筝、三弦、琵琶,成年后即开始学习作曲,研究音乐数十年。上世纪90年代被邓州市特聘为音乐教师,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南版头曲)国家级传承人,有多种专著出版。现任河南邓州市大调曲研究会会长。
    《中国古代乐府音乐谱考》的主要观点是,中国的古代诗词都是可以唱的,我们统称为乐府,而乐府的乐谱和歌词常常会在一起书写演唱保存,为什么偏偏是乐谱失传了,唯歌词流传下来,这不符合常理。(我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乐谱并不完全靠文字记录流传,也可能是靠口口相传传。古今一样,识字的人要比识谱的人多得多,识字的人很容易将口口相传的歌词记下来,但要记录音乐,非有专门的音乐修养、和乐谱记录符号才行。)然而,宋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音乐天赋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这就是中国的文字本身就是记录音乐的符号,古代有些人看着文字本身就是可以来歌唱。后来的人仅仅能读出字音、而读不出乐音,中国古代的乐谱随即“失传”了。宋先生通过多年的细心地观察、探索、最后从古代的诗词的文字中翻译出乐谱,千年失传的古代乐谱重现于世。宋元以后的曲谱恰恰促使人们遗忘古代乐府歌词的乐音信息。
       我非常新欣赏宋光生先生的执着追求、独特的发现、惊人的成果,也期待读到学者对该书的专业评价。今日随笔记于此,一方面与广大的曲友分享、一方面表达的对作者的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4-10 11:52: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观点很新颖。未敢苟同但是,确实很有启发性。古乐谱失传窃以为还是技术的原因比较多,我国其实一直没有系统的乐音记录方法,所以古曲基本是靠口口相传,必须“师授”。最早的记谱方法大概就是古琴的“减字谱”吧,但是减字谱其实只记录了指法,没有节奏和标准音的标示。而我国历朝历代的标准音高几乎都是不一样的,换朝代了可能重弹的曲子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现在很多发掘古乐的人一般都是从民间音乐入手,这其实寻的是口口相传的路子。或者这个才保持有最原始的味道吧,不过相信经过流传,也有变异了。要恢复到最原始的风貌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还是立足于当代比较好吧。

汉语独有的四声,是否是从歌唱中来;歌唱对语言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是否汉字本身就具有记谱的功能,窃以为这个结论上还是慎重为好。如果有,我倒觉得应该是语言对歌唱或者说音乐的影响性在先,而不是反过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类发现用声音来传达信息时候起,语言就是通过不同的发音来传载信息的。如果把这看成“歌唱”,那么这个歌曲应当是非常原始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大概相当于鸟的鸣唱,我们听来如乐曲,谁知道鸟类是否却是在以这种方式说话呢。那么如今我们从汉语读音中发现出来的音乐性,就更接近于我们这一民族发声的原始特点,而未必跟古乐曲的记载和传承有多大的关系。

任何一种事物都是从懵懂生发的,到分辨出各自的个性和功能的时候,才具有独立意义。我相信语言作为表意的传载工具成熟以后,就离歌唱越来越远了。而音乐从具有欣赏性以及宗教功能等等功能被发掘出来以后,也就成为一个独立分支继续发展。在歌曲的演唱上两者纠结,再纠结,或许能引起一种最原始的共鸣,那便是所谓诗,所谓词吧。据说古代很有一些词人,比如李清照,姜白石等等从词的咏唱性上做了大量探讨,但那也是在文明肇始的数千万年之后了。将语言捆绑于歌唱,便好似让人返回鸿蒙之初,用鸟语沟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3 09:12 , Processed in 0.01319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