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left\"><font size=\"4\"><font color=\"#008080\"><strong>〖韩姓宗祠五言通用联〗<br/></strong> 有客如擒虎;<br/> 无钱请退之。<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隋朝大将韩擒虎。下联典指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上下联均切韩姓。<br/> 汲古得修绠;<br/> 文章大雅存。<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佚名集唐诗句题韩姓祠。下联为唐代文学家韩愈诗句。<br/> 八代名犹昔;<br/> 三余课业新。<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全联典出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恢复儒家正统地位,坚决排斥佛老,对唐王朝诏迎佛指骨进宫,呈递了谏迎佛骨表的奏章,几乎被杀,谪贬潮阳,仍不后悔。“八代”,指韩愈“文起八代之衷”。“三余”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八,阴雨者时之余也。”<br/>〖韩姓宗祠七言通用联〗<br/> ??光锁千门日;<br/> 赫赫名标五色云。<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全联典指北宋?韩琦事。<br/> 章台柳诗才子笔;<br/> 夜照白图匠心功。<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出唐代诗人韩诩,“大历十才子”之一,诗集中有《章台柳》诗。下联典出唐代画家韩干,善画名马,《照夜白图》为他的存世代表作。<br/> 文价早归唐吏部;<br/> 将坛今拜汉淮阳。<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韩愈,官至吏部侍郎。下联典指汉初军事家韩信,淮阳人。<br/> 慷慨千金酬一饭;<br/> 正严一表重千秋。<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出韩信,曾受瓢母一饭之恩,后赠以千金。下联典出韩愈,因《谏迎佛骨表》奏章,几乎被杀。<br/> 金石文章空八代;<br/> 江山姓氏著千秋。<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采用湖南省衡阳韩文公(韩愈)祠联。<br/> 文明气运参天地;<br/> 殿墨万年贯古今。<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采用台湾省台南市韩文公祠联。<br/> -----------------------------------------------------------------<br/> <strong>〖韩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strong><br/> 红叶题诗,喜逢良友;<br/> 碧舆却坐,务绝奢华。<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出唐?于佑题诗红叶,为宫女韩采萍拾得藏之。后二人结为夫妇。下联典出唐?柳公绰妻韩氏,每归,不坐金碧舆,着素衣,屏绝奢华。<br/> 对至今留,自有传家云叶;<br/> 制不可草,岂徒争艳香奁。<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北宋?韩琦事。下联典指唐末韩?事。<br/> 开汉将才,允矣无双国士;<br/> 有唐相业,卓然第一文臣。<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出韩信。下联典出唐代名相韩休,工文辞,有“笔头公”之称。<br/> 制不右草,岂徒争艳香奁;<br/> 对至今留,自有传家云叶。<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出唐末诗人韩?,著有《香奁集》。下联典出北宋大臣韩琦。<br/> 金殿传胪,云呈五彩之瑞;<br/> 词场树帜,文起八代之衰。<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出宋代大臣韩琦,传其中举时有五色云现。下联指唐?韩愈。<br/> 原道有宏文,南海波平能逐鳄;<br/> 成仙也好义,蓝关雪拥度离尘。<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采用安徽省芜湖县新义街韩氏宗祠联。<br/> 北斗旧家声,羡当头皓月一轮,光兹堂构;<br/> 南阳新世第,仗对面青山万岁,壮我门楣。<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采用安徽省潜山县西山村韩氏宗祠联。<br/> 文章起八代之衰,谏佛骨、驯鳄鱼,养士治民,昌黎德教千秋在;<br/> 相业定两朝之策,铭彝鼎、被弦歌,丰功伟绩,魏王声名万古传。<br/> ??佚名撰韩姓宗祠通用联<br/> 采用广东省平远县韩氏南阳堂联。<br/> ====================================================================<br/><strong>【韩姓典故、趣事】</strong></font></font></p><font size=\"4\"><font color=\"#008080\"><strong></strong>
<p align=\"left\"><br/> <strong>〖死灰复燃〗<br/></strong> “死灰复燃”源于《史记?韩长孺列传》。<br/> 《史记?韩长孺列传》记载道:“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br/> 西汉时期,韩安国是梁孝王的大夫。后来汉景帝因为一件小事而不满梁孝王,眼看梁孝王性命危在旦夕,韩安国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去拜见汉景帝的姐姐,诉说梁孝王对汉景帝和窦太后的忠心。梁孝王得到了保全,韩安国也因为游说有功而得到价值千金的赏赐,并且很受梁孝王的信任,后来由于韩安国恃宠而骄,结果犯了国法,被流放到了蒙地。狱卒田甲进常欺侮韩安国,韩安国非常气愤地说:“死灰复燃乎?”意思是说,失败了就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吗?田甲傲慢的说,如果你能复燃,我就尿泡尿来浇灭它。后来韩安国不但被释放出狱,而且官复原职。狱卒田甲知道后,害怕遭到韩安国的报复,就逃跑了。韩安国闻讯后对别人说,如果田甲不赶快回来,就要杀死他的全家。田甲听到消息后赶紧光着身子前去请罪,韩安国笑着讽刺田甲说:“现在你就可以撒尿了。”田甲一听这话,吓得面如土色,赶紧跪下向韩安国磕头求饶,而韩安国却轻蔑地说:“像你这种势利小人,才不值得报复呢!”<br/> 后来,人们用“死灰复燃”来比喻已经失势的人或事物也可以重新兴起。现在常用来表示已经销声匿迹的坏事情又重新出现和发展。<br/> -----------------------------------------------------------------<br/> <strong>〖独当一面〗</strong><br/> “独当一面”源于《史记.留侯世家》。<br/> 刘邦与张良一起东征讨伐项羽,可是到了彭城却被项羽打败了,当军队撤退到下邑的时候,汉王刘邦心里非常烦恼,跳下马来,十分着急地对张良说,谁可以为他建功立业,他说把关东地区作为封赏。张良深思了一下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犯将,他与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正在梁地反击楚军,这两个人都可以使用,汉王的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他可以一个人独自承担重任,如果要拿出关东地区来封赏,可以分赏给彭越、黥布和韩信这三个人。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打败楚军取得天下。于是刘邦便派人游说黥布归汉,又派人同彭越取得联系,共同对付项羽。<br/> 后来,人们用“独当一面”来说明一个人可以独立承担某种工作。<br/> -----------------------------------------------------------------<br/> <strong>〖胯下之辱〗</strong><br/>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地方人。当初,他是平民时,家中贫穷,也没有什么好的德行,常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很多人都讨厌他。<br/> 淮阴的屠宰户里,有些恶少,公然侮辱他道:“韩信,你能不怕死,就用你的剑来刺杀我;如果怕死不敢刺,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低下头趴在地上,从那恶少的胯下钻了过去。满街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是胆小鬼。<br/> 他后来助刘邦奠定汉业,被封为淮阴侯。汉王五年正月,改封齐王信为楚王,都城在下邳。韩信到了自己的封国,把那位曾经侮辱过自己、命他从胯下钻过去的人找来,任命作巡城捕盗的武官。并且对他部下的各位将领说:“这位是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他又没有什么道理,所以当时忍下了这口气,才能有我今天这样的功业。”<br/> -----------------------------------------------------------------<br/> <strong> 〖多多益善〗<br/></strong> “多多益善”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br/> 韩信非常有军事才能,可是在项羽手下却得不到信任。后来他离开项羽投靠了刘邦。开始也得不到刘邦的重用,在丞相萧何的推荐下,才做了大将军,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封他为齐王,后又改封为楚王。<br/> 刘邦称帝以后,害怕朝中大将争夺自己的皇位,所以时时提防着。有人密报韩信将要“谋反”,刘邦听后心中非常着急,召集大臣们商议,最后采取了陈平的计谋,把韩信骗到皇宫夺了他的兵权,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韩信知道刘邦的心思,所以常常称病不去上朝。有一次,刘邦和韩信谈论武将的本领,当时他们两人的意见不同,刘邦问韩信,像他自己那样的人能带兵多少,韩信直截了当地回答说,刘邦不过能领兵十万。刘邦又接着问韩信能带兵多少呢?韩信回答说他带兵越多越好。刘邦听后哈哈大笑,不禁问道:“既然你带兵越多越好,怎么会被我捉住呢?”韩信镇定自若地解释说:“您虽然不能带兵,但善于用将。这就是我之所以被您捉住的原因。”<br/> 后来,人们用“多多益善”表示愈多愈好。<br/> -----------------------------------------------------------------<br/> <strong> 〖余音绕梁〗</strong><br/> 古代有个叫一位韩娥的善于唱歌的女子,往东到齐国去。在路上,吃的东西没有了,经过雍门时,她用歌声换取食物。歌唱完后,她走了,可是,歌声的余音还萦绕着雍门的大梁回响,三日不绝。住在附近的人,还以为她没有走呢!<br/> 韩娥路过旅店时,有个旅客欺侮她,她放声哀哭,发出悠长的哭泣,使得当地的老人与小孩也想哀伤地相对哭泣,三天吃不下东西,欺侮过她的那个旅客连忙追赶着向她道歉。韩娥又用舒缓的长声唱起了歌,使当地的百姓高兴地跳起了舞,跳得都停不下来。只好送了韩娥很多的礼物,才让她离开。因此,雍门的人,至今善于唱歌,也爱哭泣,这是仿效韩娥的声音。<br/> -----------------------------------------------------------------<br/> <strong> 〖韩湘子的传说〗<br/></strong> 韩湘子,字清夫,韩愈的侄孙子。韩湘子生平无考,民间传说其为“八大仙”之一。他手中的宝物名为紫金萧,据说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br/> 韩湘子是道教八仙中比较年轻的一位神仙,也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br/> 根据历史记载,他本来名叫韩湘,是唐朝(681-907年)著名的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孙,曾经考取了进士并担任过唐朝时期中央政府的官职。<br/> 在官方的历史著作中,并没有说他修道成仙。而在另一些著作中有记载说,韩愈有一位修行道术的侄子,他不听从叔叔的劝告,不喜欢读书,使得韩愈非常气愤。但是,经过修炼后,他能施展一些神奇的法术。后来,人们就把这两代人的事迹糅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韩湘子成仙的传说故事。据说他成了神仙后,还曾经试图说服叔叔韩愈进行修炼,但遭到叔叔拒绝。在民间的形象中,韩湘子是一位擅长吹奏笛子(中国一种传统的乐器,用竹子做成)的年轻人。<br/> 传说韩湘子生有仙骨,率性而行,对繁华艳丽之事感到厌恶,喜好恬淡清幽。佳人美女,不能让其为之心动;美酒佳肴,不能让其为之丧志。他专心致意地勤于修炼,潜心钻研道学。韩愈屡屡劝他要好好作学问,韩湘子却答道:“我所学与您所学是不同的。”韩愈因此发怒而斥责他。<br/> 一天,韩湘子出外访道寻师,恰遇吕洞宾和汉锺离,于是韩湘子离家出走,跟随二人学道,并得其真传。后来,韩湘子游历到一地方,见一片桃林,仙桃红熟,他攀树摘桃,不想树枝突然折断,韩湘子堕地而死,尸解成仙。<br/> 韩湘子想度化韩愈,但韩愈不信道学之事,于是他就先用法术来打动他。正好那年天大旱,皇帝命韩愈去南坛祈祷上天降雨雪。韩愈祈求多次,亦不见雨雪从天而降,因此面临著被罢官的危险。韩湘子装扮成一道士,在街头立了一招牌,上面写著:“出卖雨雪。”有人见此,马上通报韩愈,韩愈即派人请他一起代为祈祷。只见道士登台作法,瞬间,天降鹅毛大雪。韩愈却不信这是道术使然,于是对道士说:“这雪是我求来的,还是你求来的?”道士说:“是我求来的。”韩愈说:“有何凭据?”道士说:“这雪三尺三寸厚。”韩愈派人一度量,果然如其所说,韩愈这才相信道术不同凡响。<br/> 有一天,是韩愈的生日,亲朋好友登门致贺,韩愈设大宴招待他们。湘子不期而至,向韩愈祝寿。韩愈见到他是又喜又怒,湘子坐在席间,韩愈问他:“你长久游历在外,不知你的学问是否有长进,请作一首诗,来表达你的志向。”韩湘子开口便吟:<br/> 青山云水隔,此地是吾家;手扳云霞液,宾晨唱落霞。琴弹碧玉洞,炉炼白朱砂;<br/> 宝鼎存金虎,芝田养白鸦,一瓢藏造化,三尺新妖邪;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br/> 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br/> 韩愈听完他所吟之诗,问他:“你难道有造化自然的本事吗?”于是韩愈命他造酒开花。韩湘子即搬了一酒樽到大厅,并以金盆将其盖住。过了一会儿,开樽一看,美酒已成。韩湘子又聚土成堆,很快,只见盛开碧花一朵,花与牡丹一般大小,但颜色比牡丹更华丽。花上有金字二行: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不明白这是何意。湘子说:“天机不可泄漏,日后自会应验。”在坐的宾客无不称异。酒席散时,韩湘子又向韩愈告辞而去。<br/> 唐宪宗时,韩愈因谏迎佛骨,惹宪宗大怒,贬韩愈为潮州刺史,限日动身。韩愈别离妻儿,往潮州而去。走了不到几天,寒风急起,大雪纷纷。韩愈走到一处,雪有数尺之深,马难以前行,附近不见一户人家,不知路在何方。想循路而退,也无归路。风刮得紧,雪飘得急,韩愈是全身湿透,难捱的冻饿,万般愁苦无处诉说。就在韩愈绝望之时,只见一人冒著严寒,扫雪而来,一看竟然是韩湘子。韩湘子问韩愈:“您还记得那花上所写之联吗?”韩愈问:“这是什么地方?”韩湘子答道:“这里是蓝关。”韩愈嗟叹良久,才说:“事物既然有此定数,我为你补齐那花上之联。<br/> 《迁至蓝关示侄孙湘》<br/>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br/>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br/>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br/>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br/> 于是韩愈与湘子到蓝关傅舍中借宿,韩愈这才相信湘子所说皆是真实的。这一夜,韩愈与韩湘子谈论著往来之事,修真的大道,韩愈是心悦诚服。第二天,辞行之前,韩湘子取出一瓢仙药,对韩愈说:“服一粒,可以御寒暑。”韩愈恍然大悟。韩湘子说:“你不久就会回来,不止是没病,还将再被朝廷重用。”韩愈问道:“我们后会有期吗?”韩湘子答道:“不知道。”于是飘然而逝。后来韩湘子再度度化韩愈,韩愈终于也得道成仙。<br/> -----------------------------------------------------------------<br/> <strong>〖韩复榘演讲〗</strong><br/> 一次,前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挺胸凸肚出现在齐鲁大学校庆演讲台上。未开口倒也威风凛凛,大有学界泰斗之状;口一张,原形毕露,信口雌黄,粗俗不堪。搞得满座师生愕然,哗然,昏昏然。请听:“诸位,各位,在齐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看样子大概有个五分之八啦,没来的举手吧!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很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应该互相谅解,因此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和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你们是笔筒里爬出来的,兄弟我是炮筒里钻出来的,今天到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蓖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象……就象……对了,就象对牛弹琴。<br/> 正当听众哭笑不得之时,他又提示性地交代:“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行,兄弟我双手赞成,就是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实在太糊涂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都在北京的东交民巷建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也建个大使馆?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br/> 第三个纲目讲他的进校所见,就学生的篮球赛,痛斥总务处长道:“要不是你贪污了,那学校为什么这样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子,多不雅观!明天到我公馆再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挣我抢。<br/> “三个纲目”讲完,韩主席扬长而去,但不知“靠左走”是否能找到他的官邸。<br/> -----------------------------------------------------------------<br/> </font></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1-26 21:28: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