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8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琴箫] 洞箫的魅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16:5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箫谱 第一辑》出版人语
洞箫的魅力


  一个寻常的周末,在繁盛的山林道上,一栋毫不起眼的大厦里,竟传出阵阵古雅的琴音、悠悠的箫声,大音稀声里,蕴含着纯朴的中华文化的魅力,触动着每一位有缘人的心坎。恍惚身在林荫深处,听那清溪流水,心平如镜,涤尽烦嚣。那是在中华智慧管理学会三周年暨新会址乔迁庆典中,著名的洞箫大师谭宝硕,以苏轼《水调歌头》的意境,谱出一曲《明月几时有》,与著名古琴家谢俊仁医生合奏。一阙悠然的乐章、心意合一的感应、无奈的寄情、无言的祝愿,使宾客们如痴如醉,感悟着东坡居士的诗意情怀。丝竹和弦,抑扬雅致,细腻动人,箫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余音袅袅﹐绕梁不绝。此曲只应天上有,何似落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香港《明报》2007年1月19日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四时左右开始,在香港公园的罗桂祥茶艺馆乐茶轩,凝聚了一群中华文化与音乐的爱好者,在悠闲的假日里,在宁谧中品茶,在美妙的乐韵中忘情,洗涤人世间功利的余尘。那是谭老师创造的音乐天地,不求名利,只谈艺术与人生,祈望众生在苦海的浮沉中,仍能有机会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气息与音乐的神髓,从而得到一点启示与慰藉。

  认识谭宝硕老师,是一份难得的缘;能够同时拜在谭老师及谢医生的门下,是机缘巧合;能为谭老师出版曲谱,更是一份使命。古琴与洞箫,承传着纯粹正统的中华文化,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与艺术精华。古琴讲求意境,高雅格调、弦外之音、中正平和、含蓄优雅;悠悠的箫声,雄浑深厚、纯朴自然,它的魅力可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现代社会节奏急速,重利轻义,重物欲而轻灵性,动而不能静,因而产生很多精神与心理的紊乱。音乐除了怡情外,更重要的是能养性。对中华文化的修为越高,对世情看得越透彻,进而达至「圆融无碍」的境界。

  吹奏洞箫最需要的是含蓄的「内功」,而非华丽的技法,相对而言,那只是浮浅的「外功」而已。演奏音乐,不是耍杂技,一个真正的音乐家,必须要能透过完美的音符,把内心的感情世界展现,才能感人肺腑,绕梁三日。洞箫每一段浑厚的音色,宛如思潮的起伏,都藴含着无穷的韵味与藏情,使人回味,余音袅袅。「内功」,是指从内涵表达的素养,使音乐演奏艺术具有情感与雅趣,是一种内在的、含蓄的美。这不是单凭技巧所能承担的修为,更讲究的,是所能表达的一种更高的层次与感受的境界,其关键就在于演奏者的文化素养与内涵。在今天只讲求急功近利与追名逐利的社会里,这种修为、情趣与境界,更显得难能可贵,几成绝响。同样地,知音难觅,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却不一定出现在灯火阑珊处。在人情淡漠、文化凋零、金钱挂帅的社会里,艺术家孤毅的心境,非亲身体悟,无法理解,有点像李清照《声声慢》的名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谭宝硕老师笃信佛教,勤修禅定与太极拳,他是世界知名的洞箫演奏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艺术,抱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精神,普度众生,悲天悯人的情怀,谱出一首首感人的乐曲,作品广泛流传于网上及音乐界。除精湛的音乐修为外,谭宝硕先生同时亦是著名的书画家,自幼研习各家书法及传统中国丹青术,以禅心入道,悟境融和音乐书画,趣味安然、平易近人、感人肺腑。近年更以音乐书画、诗词朗诵,融合舞台艺术,经常在不同场合中演出,深受欢迎。心本无二,人自分之。艺术的境界是相通的,琴棋书画、射御书数,甚至医卜星相,本是一家,皆源于中华文化。现代人分工太细,重术而轻道,只求外在的表像,而忽略了「心性」的修为,无法摆脱「贪瞋痴慢疑」的缠绕,常以偏概全,活在无明中。这种把不同艺术领域重新组合的尝试,必须拥有精湛的修为与广博的学养,对人生有丰富的阅历,只有内外相通、天人合一,才能展现出崭新的生命力。艺术家细腻的、悲天悯人的愁绪,与创作时忐忑、兴奋与安慰的情怀,可以从谭老师自己的网页《洞箫世界》(www.tamposhek.com)的文章里感悟。

  在《当音乐变成永恒》一文中,他真情流露地写出创作《恒河夜歌》的心路历程:恒河在夜色中静静地流淌。暮霭里,隐约传来一阵阵歌声。有个老人在唱着一支古老的歌。在这一刻,我亲眼目睹幕幕苦乐人生。有人带着新生的婴儿在水中洗礼,人们不远千里来到河边,在河水中祷告。过世的人被送到河边火葬,河边的火堆在闪烁,葬礼的火光彻夜不熄。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在恒河边随处可见。一切都是如此自然,如此安详。人们默默地承受着生命中的苦难。在他们一举一动中,流露出心灵深处的宁静和自在。恒河在静静地流淌。恒河边的夜歌,如此静谧、安祥,令我永远难忘。我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之中,写下了这首《恒河夜歌》。

  对有缘静听《恒河夜歌》的知音者,自会感受到那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悲情,因为它是谭老师在印度之行,亲身感受到的人间疾苦、悲欢离合,触动着心灵深处,产生共鸣,然后再从自己的心坎里,发出的无言的呼声,像一位看透了人间苦难、饱历风霜的苦行者,平静地诉说着他的故事,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是以能如此感人肺腑,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所能比拟。

  第一辑的《箫谱》收集了谭老师近年的精心作品,以飨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期望。洞箫是传统的乐器,藴含着中华文化音乐智能的传承,在以西方文化与乐理为主流的现代音乐界里,它尚未被赋予应有的地位和重视,新的作品,更如凤毛麟角。这本曲谱,代表了现代中国音乐的一股创新精神与艺术的突破,也是广大洞箫爱好者热切的期望。在此,谨向我的师兄黄浩仪先生致以衷心的谢意,没有他的全力协助,这本曲谱的出版,相信仍将遥遥无期。中华智慧管理学会的宗旨是「活用中华智慧、同勉修己及人、共创优质人生」。出版此曲谱是一种使命,不为名、不为利,只祈望能为推广中华文化尽一分力,使谭老师及其他有志的艺术家们的心血,能流传于世,不致埋没随百草,此愿已足。

            彭泓基中华智慧管理学会会长 2008年4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7-24 09:58:06 | 只看该作者
《箫谱》出版乃所有爱箫人之幸事,感谢两可兄转贴,可惜链接中的CD听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7-24 16:26:1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好!容细细品读!我刚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7-25 23:46:45 | 只看该作者
也很喜欢箫,曾有过一管竹箫,很长,很漂亮,可惜不会吹,它孤寂伤痛,爆裂了,,待慢赏好文!问候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7-27 17:57:3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容细赏。链接中的CD听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7-29 07:41:4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是娱乐基本靠吹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7-29 21:35:34 | 只看该作者
感謝轉貼欣賞!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洞簫是也!
我這兒CD可聽。清冽滌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8-16 09:11:29 | 只看该作者
冰河兄多发些好听的谱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9-17 04:36 , Processed in 0.01675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