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拉斐尔和他的圣母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11:2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8080" size="1"></font></p>
<p><font color="#008080" size="4"></font> </p>
<p><font color="#008080" size="4">  在美术史上被称为“画圣”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圣乔奥?拉斐尔(Raphael Sanzio,1483-1520),以他精湛的艺术才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众多的唯美圣母像,受到世人的喜爱。拉斐尔的艺术作品多为宗教绘画,内容多为圣母像,其艺术作品具有典雅、和谐、明朗的特点。 </font></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8080" size="4">一</font></p>
<p><font color="#008080" size="4">   拉斐尔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与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家三杰。拉斐尔1483年生于意大利乌尔比诺城,父亲是一位宫廷御用画家,受家庭熏陶,拉斐尔自幼随父学画,少年时便不断探索绘画的奥秘,能够敏锐捕捉美和艺术的真谛。1500年他在佩鲁查城投在佩鲁吉诺门下学画,4年后到佛罗伦萨继续深造,在这里他接触到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并开始走上了独创艺术的道路。拉斐尔潜心研究各个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吸收别人的长处,他把写实的佛罗伦萨和抒情的安布里亚两大画派风格糅合在一起,认真领悟,创作了大量圣母像,显露出非凡才能。但是正在他的艺术走向顶峰的时候,不幸辞世,年仅37岁。<br/>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与以往略有不同,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大多带有欢乐愉快的情绪,总是选取最美的自然情景表现美好与欢愉的景象。在拉斐尔的时代里,意大利上层的审美观滋长了一种新柏拉图主义,这就是追求理想美的艺术王国,但卓越的艺术家所宣泄的理想美决不是否定现实,而是让艺术走在现实的前面。为了激发虔诚的基督徒心灵中所存在的对美的理想,画家必须尽善尽美地去捕捉现实的美。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像,正是具有了这个时代的特有精神,秀美、圆润、柔和,是当时代表性的作品。</font></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8080" size="4">二</font></p>
<p><font color="#008080" size="4">   虔诚的拉斐尔对圣母有着很深的信仰感情,透过手中的笔,他画出的圣母总是圣洁、高雅、端庄。在他的圣母画像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圣母的婚礼》、《草地上的圣母》、《圣母加冕》、《大公爵圣母》、《带金莺的圣母》、《椅中圣母》和《西斯廷圣母》等。<br/>      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是拉斐尔的成名作品。这幅作品在构图与形象塑造上都有所创新:画面主要以红、黑、黄三色为主色调,富丽典雅,浸透了贵族化的气息。构图选取对称式布局,大量使用了水平线、垂直线和半圆形曲线,刚中有柔,整体富有变化而和谐。玛利亚、若瑟、代表神的意志的主教及参加婚礼的人们被安排在画面最前方,中间部分是通向洗礼堂的通道,最后以洗礼堂和天堂作为背景。画家非常巧妙地在同一幅画面中运用了两个焦点透视,背景的焦点是以洗礼堂中央的小门为中心点发散,引出前景、中景和远景,并且视平线提高,使画面空间深远、平稳、和谐。在前景众多人物中,画家又再次巧妙地运用了焦点透视,这一次他将视觉中心点放在若瑟将订婚戒指戴在玛利亚的手指上,使观众的目光聚焦在这里,由这一点逐渐展开,继而是参加玛利亚和若瑟婚礼的伙伴们。画中无论男女,形象都塑造得十分俊美,画家大量运用曲线,人物的体态面貌和衣服的褶皱变化,刻画得丰富细腻,秀逸而柔美。<br/>      《草地上的圣母》也是拉斐尔的成名之作。画中圣母与圣婴呈三角形构图,两个可爱的孩子又构成另一个三角形。圣母侧身而坐,她照看着两个正在嬉戏的孩子。图中两个孩子明亮的肤色在圣母深蓝的外衣及绿色的草原之前明显地浮现出来,圣母表情慈爱、静谧又微妙,笼罩着预感儿子未来命运的忧郁。画面线条柔和,远景优美,近景是遍地鲜花,天空有几朵轻盈的白云,映着柔和的微光。情与景富有浓郁的诗意,洋溢着人世间天伦之乐的幸福、美好。<br/>另外,《椅中圣母》和《大公爵圣母》也是画家的经典之作。<br/>      《大公爵圣母》创作于1540-1505年间,其时画家刚来到佛罗伦萨,这是画家最有特色的圣母像之一。画面中的背景为深黑色,使观众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圣母圣子身上,而圣母低垂着眼眸,充满温情地注视着圣子。这幅作品有别于他的一贯创作风格,画面色调较单纯,背景颜色统一,也不像其他作品那样将圣母置身于色彩丰富的自然环境之中。这一次,拉斐尔将重点放在深入刻画圣母和圣子的面部表情与细节上,圣母的脸上表情平静温和,端庄而美丽;圣婴肤色滋润,依偎在圣母怀中,整个画面充满着圣歌般的诗意。这幅名作原属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所有,故有此画名。<br/>于1514-1515年间创作的《椅中圣母》特别之处在于,画家将圣母描绘得像一位普通的母亲一样,她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头戴方巾,将自己的孩子耶稣抱在膝盖上,脸颊紧靠孩子,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一片温情。据说这幅画中圣母的形象,是拉斐尔根据自己的恋人弗尔娜丝创作的。拉斐尔通过对恋人的描绘,创造了理想美的典型形象。另外,在处理这种圆形画的构图方面,拉斐尔表现了特别的构图技巧。为了适应圆形构图的需要,又能够表现得自然,画家将靠在椅中的圣母的左膝盖高高抬起,事实上,这并不是真正的坐姿形态,也不符合正确的透视规律,但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不大会注意到这一点。这主要是因为圣母左膝上的婴孩吸引住了观众的视线,这样的人物构图,既能够使画面显得饱满,天衣无缝地配合圆形构图,又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感受。</font></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8080" size="4">三</font></p>
<p><font color="#008080" size="4">   拉斐尔通过圣母像的创作,把信仰的种子播散到大众的心中,让信众们感到宽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512-1513年间,他精心绘成的《西斯廷圣母》在同类作品中具有特殊地位。这是一幅长达2.65米,宽近2米的布面油画,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是类似祭坛画的圣母像。这幅作品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画面以帷幕初揭的形式展开,圣母怀抱婴孩耶稣从云端逐渐走向幕前,长裙的红色象征她是“圣家族”的一员,斗篷的深蓝色意味着她是人间最圣洁的女子,这两种颜色是程式化的代表色。圣母的左侧是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迎接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巴巴拉,她的形象妩媚动人,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画面底部两个充满稚气的小天使睁大眼睛,仰望圣母的降临,观众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br/>   在构图上,这幅作品亦显露出画家的独具匠心:怀抱圣婴的圣母和一左一右两位圣徒组成的金字塔结构,庄重均衡,沉稳平和,人物群像的三角形又与揭开的帷幕的三角形配合得十分协调,也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效果。圣母和耶稣的体态皆在健美之中充满力量,既表现了母亲的幸福,也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因为圣母自天而降的神情有献出爱子救世济民之意。拉斐尔的这幅名画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font></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8080" size="4">四</font></p>
<p><font color="#008080" size="4">   拉斐尔的绘画作品以圣母像最为突出,其艺术作品线条流畅圆润,色调丰富,构图独特且均衡,画面富丽又典雅,浸透着一种贵族化的因素。他之所以在美术史上被比喻为“晴朗无垠的草原”,正是由于他那些色彩亮丽、人物秀美、画风清新恬静的圣母像,带给了观众心旷神怡的愉悦之情。每一位走到拉斐尔作品前的观众,都会被他那些生活气息浓厚的美好画面所感动,露出美丽的笑容。<br/>拉斐尔和他的圣母像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经历多少岁月,那些优美的圣母像永远是人们最喜爱的艺术佳作,他也永远是人们心中“晴朗无垠的草原”。</font></p>
<p align="right"><font color="#008080">(作者单位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2-20 11:23:3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0 10:04 , Processed in 0.019178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