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75|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原创】才女短笺考(旧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5 16: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才女短笺考

      这大约是05、06年间的作品,发来活跃一下诗社气氛。
七绝·春情(新韵)
(一)
洛城无处不飞花,朵朵春芳散万家。
秀眼闲窥羁旅汉,红晕一抹比霓霞。
(二)
洛城春日乱飞花,独我娇羞半隐颊。
悔教萋萋明月照,假风聊寄醉霓霞。
    莹珂,本名鲍莹珂,现任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办公室主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洛阳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洛阳诗词》副主编。曾获得“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铁路局优秀班主任”、“洛阳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等数十种荣誉称号,诗词作品也曾被收入《中国当代诗词家大辞典》等多种辞书。1999年,莹珂女士以一曲《七绝·春思》赢得了洛阳诗词研究会会长韩黎先生“才女”的美誉。细读其诗,作品虽然不多,才情确有过人之处。今试对其《七绝·春情》组诗作一考究。(本组诗原载于《洛阳诗词》2005年第1期)
    本组诗为二首组诗,前后诗互为补充,相映成趣,堪为一读。
    《其一》首句“洛城无处不飞花”源自唐·韩翃《七绝·寒食》,只是将“春”字改为“洛”字,便将所描述之地变古长安为今洛阳。韩诗中,“飞花”着重描写暮春之柳絮飞舞、落红无处,本诗不可作此解。并观两诗,此处“飞”应作“有”解,意即“洛城”处处鲜花盛开,实实在在写出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洛城”春色。“散”字给人以“天女散花”的意味,暗喻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从而使人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对美好生活充满深情的颂扬之情。一、二句连起来读,便有了“年年二月凭高处,不见人家只见花”的意境。果然是“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明·杨慎《升庵诗话》)这里,“飞”字不可以改为“植”、“开”或“生”等指实的字眼,否则诗将失去空灵之感。“洛城春日”虽处处有花,若不遍历全城不能知也,而“飞”字一出,似乎让人未入“洛城”便嗅到城中之花香袭人(香飞也),从而想象到“洛城”处处有“花”,同时也为《其二》之“乱”字埋下伏笔。首句虽为嗟来之语,其意境与原诗迥然,与组诗意脉绾合,一如己出。一出手就以特殊的表现形式先声夺人,凸显其才情使然。第三句由诗人的《七绝·春思》诗句“劳燕分飞别离苦”可知,“羁旅汉”当指其夫。《诗经·卫风·硕人》有句曰:“美目盼兮”,“美目”可借喻婀娜多姿的美女。“秀眼”即“美目” ,自况之情溢于言表。但“我”在“洛城”,“羁旅汉”当然不在“洛城”,是谁用“秀眼”“窥”之呢?是第三者吗?如果说有了“第三者”,则第四句“红晕一抹比霓霞”就没有了根基。我们不妨将后二句作如是解:“我”在闲暇时拿出照片(甚或是结婚照)解闷,由此想起了婚前婚后的许多情事,不觉双颊飞红。“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从本诗来看,一、二、四句平白如话,是其直,因有了第三句的婉转,便使整首诗有了曲折,有了含蓄。“红晕”二字使我们曲折地感知诗人爱之深、思之切的内心感受。宋·陈郁云:“盖写形不难,写心唯难也。”(《藏一话腴》)细细品来,这三、四句暗透春情,实属写心之佳构,只是转得有些唐突。(?)
    《其二》意接前首,当是自觉意犹未尽而后有之。首句“洛城春日乱飞花”涵括前首一、二句诗意。此处“乱”字有两层意思:洛城无处不飞花,处处有花,此一也,谓花之多;洛城繁花似锦,群芳斗艳,此二也,谓花之盛。“娇羞半隐颊”,活脱脱展现在读者面前一妩媚娇柔、端庄贤惠的淑女形象,一如唐·白居易之“千呼万呼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的艺术效果。“独我”二字将其清高、骄傲的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从“独我”二字中,我们可以读出前句“乱”字的第三层意思:杂(乱)。换一个文雅一点儿的词就是俗(洛阳方言中谓俗为杂)。也因为“他花”之“俗”,更显“我”之“独特”,这两句互为因果,并营造出一种往复回环之美,以此强调“我”之与众不同的非凡韵致,是痴语,是其直,同时也为下句之转酝足了底蕴。“此等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穷也。”(近代况周颐《蕙风词话》)如此品评,颇为中的。第三句连用三典:“悔教”出自唐·王昌龄《七绝·闺怨》“悔教夫婿觅封侯”,是闺怨,也是相思,绾合春情。“萋萋”源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夫”之思归兴己之相思。“明月”自古以来就有兴相思之情者。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谓《关山月》“伤离别也”;更有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宋·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将“明月”兴相思之情表现得入木三分。国人有以三为多的习惯,这里重复用典且连用三典,即表明其相思之切、之深,也是诗人以女人的敏感、用女性特殊的表述方式来表现其内心深处之块垒。(?)在这里,“萋萋明月照”为倒装句,或说是被动句,意即“明月照芳草”。本就悔恨不已,偏逢明月彻照芳草(绾合春)之夜,实在是在三重相思之外更翻进一层,真可谓含蕴深曲,力透纸背。在《其一》的铺垫与前两句的兴起、强调下,这里的重复用典而穷一事,并未使人感到罗嗦和堆砌,足见其胆大,更显其才高。该句和辛弃疾长短句之“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如此,由于客观原因,也只能“借长风”送去自己的相思。“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汉·李陵《答苏武书》)结句比“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唐·薛媛《五律·写真寄外》)来得更委婉曲折些。虽然“聊寄”有些许苦涩,但“醉”给人更多的是温馨和浪漫。这一“醉”字说明组诗的主题不是诉苦,而是抒情,在沉闷之后给人以振奋,从而给组诗注入了激情。“醉霓霞”承前之“霓霞”,亦即“红晕”,前后诗互为呼应。值得注意的是,本组诗在发表时,其二之“霓霞”被改为“晚霞”,这样改后,即不合格律,也不合诗意,误也。
    清·王夫之云:“诗人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姜斋夜话》)如“悔教萋萋明月照”句,你完全可以理解为“诗人”后悔在春之月夜送“夫婿觅封侯”。而我以为送“夫婿觅封侯”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只因久别引起了相思,又恰逢晚春之月夜,这才使得“诗人”后悔,也由此可以理解“悔教”为后悔当日之“送”,又可引申为怨今日之“明月”。这是因为“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唐·晏殊《蝶恋花》)使“诗人”不得入眠,勾起“诗人”的无尽相思。后悔的不是“觅封侯”,而是久别,故而怨“明月”勾起相思。这就是所谓的“无理而妙”。
    本二诗题为《春情》,《其二》重点却在于“怨”,结句也表现出一丝无可奈何的情绪,其块垒何在?结合《其一》第三句之转的唐突,透露出《春情》另有玄机。我们试从他途寻找玄机所在。
    唐·孟郊《古离别》诗云:“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是汉代司马相如在客游中,与卓文君相识相恋的地方。这里借喻男子另觅新欢处。当今依然如此,各种各样的第三者屡掀波澜,柏拉图式的爱情——网恋更是无孔不入,恰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那样:“虽然已是百花开,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从另一方面看,今天的交通、通讯如此之发达,虽远隔千里,朝发夕至已不是天方夜谈了,如果条件许可,乘飞机当日一个来回亦非难事。即使客观条件不允许,一通电话即可聊解相思之情,如持可视电话,其音容笑貌如在目前;夫妻分别,相思不言而喻,但似不应再有死去活来、却又无可奈何的感觉了。
    从上述两方面考虑,我们不妨这样假设:某日,夫妻通电话。嬉戏中,诗人云:“莫向临邛去”,夫回道这里不如洛阳的美女多,洛阳家家藏美女。——以花喻人,从《其二》中可以看出端倪。诗人反驳了几句,并将自己在闲暇时相思的情状娓娓道来。这里还有另一种理解,即第一句是夫言,第二句即是诗人的反击:明花有主,已属他人,你就别再白日做梦了,“洛城”里只有我在日夜思念着你。这样理解,我们看到的不但是一幅咄咄逼人的河东狮的形象,《其二》之“娇羞半隐颊”也就师出无名了。
    如果将《其一》理解为夫妻对话(当然是通过电话的对话),即前二句为夫言,后二句为诗人诉情的一个情节,则第三句之转便无唐突之感了。而《其二》则为对夫言(《其一》之一、二句)的反击,不但使“独我娇羞半隐颊”有了着落,更逗出“乱”字的第四层含义来:心绪乱。虽是夫妻之间的戏言,却不能不令人揪心。所谓心绪乱,从《其二》第二句之无理和第三句之连用三典中可以悟出。第三句一而再、再而三地诉说相思,和第四句合读,其言外之意几欲喷薄而出——恐其“向临邛去”,暗示忧虑之甚,曲折地勾勒出爱情主题的另一个侧面——独有性,委婉而又自然地将诗意落脚在春情上,的确让人有一唱三叹之感。这真应了当今著名诗人霍松林教授的那句话:“心愈痴而情愈真,也愈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清·刘熙载曰:“绝句取径贵深曲”。(《艺概·诗概》)《春情其二》就是一首“取径深曲”的佳构。宋·张炎在《词源》中指出:“……诗之难于绝句。”南朝·梁·钟嵘云:“意深则词踬。”(《诗品·总论》)由于绝句体小不能铺叙,所以诗人不惜以词之“踬”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如“秀眼”及“悔教”句。明·胡震亨云:绝句“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唐音癸签》)本诗深得绝句创作之精髓,两个第三句,造语奇险,致力精妙,可谓用心之良苦,更见其用意之高超,非同凡响,匠心独运。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解析本组诗,也许更能接近于“实际”情况:仅从诗的字面意思来考虑,我们不妨将两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重新组合,那么新的组诗《其一》就变成纯粹的情景临摹:夫妻之间的对话,女人的娇嗔;《其二》也一变而为纯粹的陈情。如此重组,虽然也有些情趣,毕竟少了几分含蓄,少了几分委婉,更少了曲折,少了寄寓。一言以蔽之,失去了九分诗意。“无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六)这大概就是本组诗艺术匠心的关键所在。
    我们在读本组诗时,万万不可以字面意而等闲视之。想那莹珂女士正处在“仰天大笑”(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春风得意之时,——2004年莹珂女士刚刚竞聘为洛阳市第44中学教导副主任,断不会做“为赋新词强说愁”之“能”事。以诗人之敏锐借题生发,针砭时弊,为崇高的爱情而振臂高歌,这才是其言外之主旨。惟有此解,方见其高格。
    诗最初是用来演唱的,唐·元稹之“休遣玲珑唱我诗”(《七绝·重赠乐天》)可以为证。而唐人多以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若以《春情其一》配乐演唱,则堪称绝唱。在唐诗中,一首之中有问有答者,以长调居多。如杜甫之《新安吏》、《潼关吏》、韩愈之《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刘禹锡之《插田歌》等等,因其中夹杂议论且调长,不宜入乐。而绝句中,又以一人之思或一人之言为最,如孟郊之《古离别》(诗文见前),虽有一问,然不待回答自顾言他;贾岛之《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虽有三答,也明言问,因是转述,终无对话。《敦煌曲子词》中曾有《定风波》二阕、《南歌子》二阕分别为对唱的曲子词,号曰联章体。直到南宋的石孝友才将民间艺术中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为能更好地欣赏,我在原词中标注了“男、女”二字:“(男)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把一心、十分向你。(女)尽他们,劣心肠、偏有你。共你。风了人,只为个你。    (男)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女)没前程、阿谁似你。(男)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女)是你。(男)我也没星儿恨你。”(《惜奴娇·我已多情》)宋·姜夔的《浣溪沙·钗燕笼云唤不忺》亦属此种体例。由此可见,这种对唱的形式古已有之,只是到了元朝才由有识之士将其搬上了大雅之堂。诗歌中出现对话的表现形式早在《诗·齐风·鸡鸣》中就有显例,其四句一章中,即为两句一换口声。但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我在唐诗中尚无发现,莹珂女士继承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并重现了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春情其一》当属“雅诗”中的创格。
    今之诗词大家周啸天曾说:“但敢于把前所未有的情景入诗,却非有创新的勇气不可。和任何创造一样,诗永远需要新意。”《春情其一》就是一首具有这样一种“新意”的好诗,她非但是独具一格,更是将浓郁的时代特色暗融其中。反言之,也正是由于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为这种创新提供了可能。这也预示着中华诗词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加繁荣昌盛的时代。
    莹珂之诗,向以自然流畅、通俗平易见长,实属白派一脉,本组诗在其诗作中亦为别调,令人耳目一新。综观二诗,句句怀春,句句寓情;开篇绚丽壮阔,承接平易自然,转意痴烈深婉,结句寄寓悠远;就诗意而论,“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宋·范温《潜溪诗眼》)“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宋·洪迈《容斋随笔》)从艺术的表现手法来看,一露一藏,一浅一深,一直一曲,曲直深浅相得益彰;在创作艺术方面,词熟意新,欲露还藏,藏中有露,浅中寓深,深入浅出,直而不俗,曲而不涩。真真乃上乘之作!
    由此可见,才女之名不虚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8-25 21:13:36 | 只看该作者
前排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8-27 06:32:18 | 只看该作者
点评的不错  学习了 祝秋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8-29 13:19:35 | 只看该作者
洛城无处不飞花,朵朵春芳散万家。

此二句语意有些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7:22:29 | 只看该作者

回 汾河之畔 的帖子

汾河之畔:点评的不错  学习了 祝秋祺 (2015-08-27 06:32) 
多谢!
你也是诗词好手,怎么没见你的作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7:24:36 | 只看该作者

回 云平 的帖子

云平:洛城无处不飞花,朵朵春芳散万家。

此二句语意有些重复。 (2015-08-29 13:19) 
大约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作品和赏析都有许多不足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8-29 22:40:07 | 只看该作者
十年前,俺吹毛求疵了。面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8-30 16:00:50 | 只看该作者
秀眼闲窥羁旅汉,红晕一抹比霓霞。

暈字,應該是去聲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8-30 16:01:48 | 只看该作者
悔教萋萋明月照,假风聊寄醉霓霞。

萋萋一般形容草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17:24:30 | 只看该作者

回 雲平 的帖子

雲平:秀眼闲窥羁旅汉,红晕一抹比霓霞。

暈字,應該是去聲吧。 (2015-08-30 16:00) 
这里所使用的字义是去声,但其为两读,所以为借声(借声调),这个古人常有,如老杜的《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几时杯重把”中的“重”,按照格律,这里应该念zhòng,但根据句义,则为chōng。相反亦然,如老杜的《李监宅二首》中有“谁看异味重”句,句中的“重”,按照句义应读zhòng,但因是韵脚,所以必须读chō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17:25:52 | 只看该作者

回 雲平 的帖子

雲平:悔教萋萋明月照,假风聊寄醉霓霞。

萋萋一般形容草木。 (2015-08-30 16:01) 
是的,赏析中有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8-31 20:05: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下看打杂的还有何话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9-11 13:58:41 | 只看该作者

回 第四桥边 的帖子

第四桥边:这里所使用的字义是去声,但其为两读,所以为借声(借声调),这个古人常有,如老杜的《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几时杯重把”中的“重”,按照格律,这里应该念zhòng,但根据句义,则为chōng。相反亦然,如老杜的《李监宅二首》中有“谁看异味重”句,句中的“重”,按照句义 .. (2015-08-31 17:24)
那麼重字在今天可否借聲?而結果必然混淆。
重複的重,平聲
重要的重,去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9-11 14:11:12 | 只看该作者
重在平水韻中有三個韻部
上平 二冬
上声 二肿
去声 二宋
未必是借聲調,而是含義通用,也就是說在仄聲時,也有重複的義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9-12 10:23:55 | 只看该作者
俺也听过借声调一说,但始终没搞明白。如果可以,那么新韵作品又是否适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9-12 15:54:50 | 只看该作者

回 雲平 的帖子

雲平:重在平水韻中有三個韻部
上平 二冬
上声 二肿
去声 二宋
未必是借聲調,而是含義通用,也就是說在仄聲時,也有重複的義項。 (2015-09-11 14:11) 
好像说反了吧?有没有重复的意思没有关系,应该是平声读音有没有重量意思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在有关“借”的文章中解释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12 15:57:28 | 只看该作者

回 云平 的帖子

云平:俺也听过借声调一说,但始终没搞明白。如果可以,那么新韵作品又是否适合? (2015-09-12 10:23) 
这与新旧韵没有关系,只要允许“借”,就都可以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9-13 12:02:58 | 只看该作者

回 第四桥边 的帖子

第四桥边:好像说反了吧?有没有重复的意思没有关系,应该是平声读音有没有重量意思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在有关“借”的文章中解释过了。 (2015-09-12 15:54)
平声读音也有重量的意思。据说是通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9-14 11:05:52 | 只看该作者
借聲調如成立,一弦一柱思華年,便沒有討論三平的意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12:56 | 只看该作者

回 云平 的帖子

云平:平声读音也有重量的意思。据说是通用的。 (2015-09-13 12:02) 
我于诗词,着重整体意境的营造,不注重咬文嚼字。按照诗的整体来看,可以“意淫”出通用的意思,但是,如果仅对字词的分析,一定要有充足的依据。说“据说”不足为凭,希望云平能找出可靠的依据。据我手头现有的资料来看,两读有通用的地方,但平声没有重量的意思。
还有一些话,在下楼中回复另一个云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3 13:32 , Processed in 0.02938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