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受冬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00:0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感受冬天  

张文海

冬,向来是惟恐避之不及的,因我畏怕这寒凝大地冰封千里的季节。

冬,来了。一夜之间,昔日茂密的树叶被无情的风刀全扯落下来,吹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经青翠欲滴青春勃发的树木,就这样被剥得赤条条一丝不挂,在凛冽呼啸的北风中瑟瑟颤抖着。冬,就像来自北极的小伙子,冷峻的面孔,冷峻的目光,冷峻的神态,毫无表情,沉默着站立在我的面前,没有呼呼而出的团团热气。

挡不住的季节,冬,还是夹杂着北风和雪花。

没有春天的绚烂多彩万紫千红,没有“红粉腻,娇如醉”的柔情,没有“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假霰”的美景,没有“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的热闹,没有春的和煦与温暖;

没有夏日的妩媚热烈,没有“自把玉钗敲彻竹,清歌一曲月如霜”的逍遥,没有“六月清凉绿如阴,小亭高卧涤烦襟”的自在;

没有秋的果实飘香,没有“最是橙黄橘绿”时的充实与收获,没有满山红叶似彩霞的鲜艳,没有“山明云气画,天静鸟飞高”的明阔;

冬,依旧是冬,依旧有着自己的特性,依旧是冷面肃杀绷着面孔“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的冷峻景象。

细细想来,世间万物似乎也是这个理儿?冷峻或许自有冷峻的好处,如果冬与春夏秋相同,也不称其为冬了。自然造化,四时更替,人们常言“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这寒凝大地痛苦的蕴育过程,怎么能见到“发春华”的灿烂呢?更何况,冬尽管是冷峻的,冷峻的面孔,冷峻的目光,冷峻的神态,但冷峻的,也未必就会是冷酷的。

看来,冬,原本也有着别样的深蕴和禅机。

孤单单的树,枝如铁,杆如铜,直刺蓝天,是冬除去了它的牵挂与累赘;坚硬的大地赤裸裸地延向了天际,是冬结实硬朗了它的身躯;深邃的夜空寥落点点撒着几颗寒星,是冬深化了它的意境;漫天飞雪将大地银装素裹起来,是冬纯净了这尘土世界…..在冷若冰霜的严峻,浩如大漠的悲壮、劳燕纷飞的寂寞和长天一色茫茫的外表下,埋藏着一颗炽热的心,这朴实无华的感情吸引着你去触摸他那滚滚的胸膛,去感受他那博大的情怀。他,也许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阳光的执著之恋,一旦阳光重新真诚的洒向他,拥抱他,他,不也翻涌着滚滚的热潮么?那淙淙流淌的雪水小溪,不正是他爱的涟涟流泉?那垂露悬冰的瓦楞上滴答而鸣的乐曲,不正是他对阳光的相思泪滴?……可见,岁月的冰寒,把他的形象雕刻成一幅残酷无情,真是有点委屈了他。

大雪纷飞。‘‘白天碎碎堕琼芳,’’漫步冰天雪地,景色宜人。除去了往日的嘈杂,除去了往日的尘灰,除去了往日的记忆,除去了往日的沸扬。任风吹着晶莹的雪花飘落肩头,任风吹着洁白的雪花飘落发梢,任风吹着素雅的雪花落在眉睫上,然后,看着它凝成朵朵冰花,要么溶成点点水滴,是不是会平添一份独特的情趣而忘记冬日的寒冷呢?

如果能耐得住这般寂寞和孤独,把自己融入冬天里,去深切地感受冬天,品位冬天,就会发现:冬,也有傲然迎霜斗雪的青松,虽不及春之绚丽却分外妖娆;冬,也有蹦蹦跳跳游戏撒欢的小鸟,虽不比夏的生机盎然却也惹人怜爱;冬,也有枝头吐蕊暗放清香的红梅,虽不及秋的丰盈多彩却比秋更为馥郁可人。

感受冬,人生便有了纯净的诗意,多了几分冷静,少了几分狂热;多了几分理智,少了几分浮躁。许多人感叹活得真累,是否少了几分冬的情愫?

感受冬,切不可带任何偏见,不可有一点杂念。如此,心神宁静,不再为牵牵绊绊缠缠绕绕而忧郁伤心,不再为琐碎蒜皮之事而烦恼于怀,不再为逝去的流年岁月而无奈怅然。

渐渐地,渐渐地,你贴近了冬,走进了冬,感受了冬,品位了冬,你也就渐渐地喜欢了冬。

    冬,会帮你抖掉身上的风沙尘土,和你一同而行去结识春姑娘,成为你和春姑娘相约相会的牵线天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2-10 07:00:48 | 只看该作者
起段以对冬的恐惧和避之不及的心理引起下文,
用心品味,细腻观察,感受冬独有的魅力,滋起对这个季节的倾情~
结篇以冬的素洁为人涤净沙尘,伴人们同迎春光明媚的春而完美收尾~
通篇情感细腻,入微冬的个性,以婉转的文意让人引发对这个季节的转观和爱恋~
欣赏,当飘红共同品阅,问好楼主~
请诸位斑斑共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23:14: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垂赏和阅批!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2-12 12:02:10 | 只看该作者
感冬,而先写惧冬,给读者以悬念,也许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冬之巧妙,冬之自然,随着心情落笔,娓娓道来,全面铺开,结尾得到了提升。好文章,欣赏了,问好惊鸿千里,希望多赐稿,谢谢你对国风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22:31:18 | 只看该作者

回 3楼(云中一鹤) 的帖子

云中一鹤:感冬,而先写惧冬,给读者以悬念,也许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冬之巧妙,冬之自然,随着心情落笔,娓娓道来,全面铺开,结尾得到了提升。好文章,欣赏了,问好惊鸿千里,希望多赐稿,谢谢你对国风的支持! (2012-02-12 12:02)
谢谢斑竹!都是以前的写的,见笑了!只是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5-10 06:10 , Processed in 0.04256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