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9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轉】刘禹锡:一个“有点2”的牛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7 21:0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禹锡:一个“有点2”的牛人

文/挹风斋主人


在盛产诗人的唐朝,很多很火的诗人都被贴上了相应的标签,张扬着某种特质,比如:咆哮派“老戏骨”陈子昂(老陈每次唱的他的成名单曲“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时候都边跺脚边哭,比台湾“咆哮帝”马景涛有过之而无不及。)、爱撒酒疯爱旅游的“诗仙”李白(贺知章见李白写的《蜀道难》,大呼:大白呀大白,你个暖男,绝对是天仙下凡啊。)、热衷百姓话题的“诗圣”杜甫(这个称呼来的慢了点:唐朝时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北宋秦观称“子美之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南宋杨万里直接称杜甫为“圣于诗者”;直到明代,流行金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杨慎首次以“诗圣”称呼杜甫。)、拍魔幻电影的“诗鬼”李贺(李贺诗中透着奇诡的“鬼气”,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鬼魅之感)、饿着肚子搞行为艺术的“诗奴”贾岛(贾岛以苦吟着称,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写题诗后的感受。)、大唐佛教协会副会长“诗佛”王维(王维名作《过香积寺》,诗与禅融为一体:“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等等。

  有趣的是,在共同拥有“满满正能量”“奋发进取”“蓬勃向上”“豪迈积极”等特征的唐朝诗人中,“诗豪”这个称呼既不属于写出了“秦时明月汉时关”这样豪放诗句的“七绝圣手”王昌龄,也不属经历边塞生活以“雄浑悲壮”着称的高适,亦不属于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风靡于“人教版语文课本”的岑参。“诗豪”称号却给了一个叫刘禹锡的年轻人,你没看错,就是写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坛新人,而给他这个称号的也不是外人——他的同事白居易。

  而白居易还真不是任人唯亲,刘禹锡还真是有水平。

  有一天,元稹(白居易好基友,公务员,名句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刘禹锡、韦楚客等人到白居易家喝酒撸串,那时候没手机,不必担心“饭局告密”不雅视频。唐朝文人毕竟风雅,闲来无事就约定以《金陵怀古》写诗助兴。当时刘禹锡跟白居易的关系并没有后来那么铁,但他也不客气,抓了一把花生米塞到嘴里,写到:“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写罢,刘禹锡把笔一丢,目无旁人,继续大大咧咧地喝酒。白居易是识货的,把刘禹锡的诗反复把玩,啧啧称赞:“咱们哥几个都想以这个题目写一首传世的作品,现在小刘把这事办了,想必千载之后此诗依然流传。小刘写得好啊!”边说边看了看元稹和韦楚客,“咱们老哥三就不献丑了吧。”从那之后,白居易就对刘禹锡另眼相看,不,是绝对高看。

  然而,有水平是一回事,刘禹锡水平是够了,但是水平够了你可以当“诗牛”“诗侠”“诗大爷”,不代表你就匹配 “诗豪”。其实,刘禹锡当诗豪关键的因素是他的性格。他的性格用现在的话就是有点直、有点愣,换句话是有点二。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刘禹锡参与政治革新,十分激进,那一年他只有33岁。年轻的刘禹锡没有什么政治经验,并没有提防宦官为首的保守派的反扑。改革受阻,刘禹锡随即被下放到湖南常德。这一走就是十年。

  刘禹锡终于等到了回京的诏令。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曾经追风的少年刘禹锡重返京城。明眼人觉察到到刘禹锡虽然老了很多,但是神情傲然,没有一丝消沉萎靡。柳宗元(刘禹锡好友,与刘同时被贬,同时被召回。代表作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重遇刘禹锡时,甚至扯着他的衣服放声大哭,而刘禹锡却淡然地安慰着老朋友,仿佛被贬的经历与他无关。

  老同事们提议刘禹锡去玄都观看桃花,刘禹锡欣然答应,同行的人很多,当然也夹杂着一些带着特殊“任务”的人。柳宗元叮嘱刘禹锡形势依然很紧张,他们还在考察期,不要乱说话。然而,“二愣子”刘禹锡却在看桃花后写下了着名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那时还没兴起文字狱,但是诗中影射“朝中权贵尽是革新后的趋炎附势之辈”的意思非常明显。人群中带着特殊使命的“犬儒”们如获至宝,不必录制什么视频,新出炉的诗句就是最好的证据。

  刘禹锡因此遭受更大的打击,被贬连州。消息传来,柳宗元跺着脚骂道:“梦得啊梦得(刘禹锡,字梦得),你长长心吧!如果当初听我劝,哎!”

  可世上没有如果。刘禹锡遭受更大的打击,被贬连州。刘禹锡没有想到,这次被贬他将失去更多。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他的铁哥们、一代文豪柳宗元病逝于柳州任上,终年46岁。那一夜,一向“神经比较大”的刘禹锡落泪了。其实,他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么豪爽与粗狂,而是经历的磨难使他知道,人生必须要坚持一种精神和意志,去抵抗一切丑陋与不公!

  正义也许会来的晚些,但终究会到来。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奉召再次返京,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宴席上得到白居易的赠诗,刘禹锡欣然命笔,答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是啊,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我,刘禹锡,等到了,也看到了。

  此后他频频与白居易唱和,出书传世,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同时,后世将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公元842年,刘禹锡逝世。

  让我们再翻翻这个“有点二”的牛人的语录吧:

  《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看到桃树被砍尽,又手痒。前度写诗被黜,回来又敢写,真是不长记性。可又多么豪气!牛人不是盖的。)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杜甫曾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现在看来,老杜说的就是刘禹锡这样的人。)

  《酬乐天咏老见示》末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把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倒过来说,又是何等气势)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战国宋玉开始中国文人就有“悲秋”的习惯,刘禹锡真是横扫千古)

  好了,这就是一代“诗豪”刘禹锡的故事,时间会淡化很多很多,但刘禹锡的名字会随着他的作品被我们记住。而他的作品中最动人的无疑是他的个性他的二。最后还是以“诗豪”自己作品结尾吧,胜过大街上一百篇心灵鸡汤。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17 21:30:39 | 只看该作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劉夢得這些翻案背後是其懷抱和境界,無此等精神力量如何吃得消這等磨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4-18 10:43:25 | 只看该作者
刘在律绝上都有名篇流传,而讽刺诗就是长于议论的证明。这与韩愈的影响怕是分不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4-18 11:18:20 | 只看该作者
《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两首异曲同工。都是名句。

《竹枝词九首》: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此诗前半铺垫做足,突然一转,令人倒吸一口凉气。

《望夫石》: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这样结束,恐怕是最好的结束。关键是你想不到。

《韩信庙》: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语言还是直白,但感慨真不小。

《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莫非贿赂梦得?发议论,摆事实。

《和乐天春词》: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里又不议论了。想乐天也自知绝句玩不过梦得。

《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孟浩然,老杜写洞庭往大里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以及刘文房的“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到了梦得这儿给你完全颠覆了,别开生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4-12 00:11 , Processed in 0.07981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