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补落花诗(九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21:5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补落花诗

皇恩浩荡润玄方,究有旁人说短长。
冀豫民穷期北阙,京津水贱谢南阳。
一瓢无忌饮甜软,满树多情销碧芳。
我亦举家清四壁,故园惟见鸭头香。

闻吾郑州南城今日能饮南水北调软水,可不再饮黄河硬水矣;又传水质既好,水价将涨,遂感皇恩而赋,乃斥南方系“水源地补偿如何破局”之文,君子固穷也。

注:
1.玄方,北方。《晋书·四夷传序》:“九夷北狄,被青野而亘玄方;七戎六蛮,绵西宇而横南极。”
2.满树多情,唐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此处反其意用之。
3.鸭头,鸭头色绿,形容水色。唐李贺 《同沉驸马赋得御沟水》诗:“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至日阳生风正匀,红墙消息近来频。
城狐已灌时将晚,市虎成真事未新。
令族名卿纷系狱,习家池馆可迎春。
岂知铁网连江海,只获鱼筌一二鳞。

冬至日,闻令计划被查,有感遥遥领先之预言今又成真矣。

注:
1.城狐,城墙洞中的狐狸,比喻有所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宋洪迈《容斋四笔·城狐社鼠》:“城狐不灌,社鼠不燻。谓其所栖穴者得所凭依,此古语也。故议论者率指人君左右近习为城狐社鼠。”
2.令族,指名门世族。晋陶潜《赠长沙公族祖诗》:“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3.习家池,古迹名。一名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阳池。”


上皇静极欲分香,杖履天涯故态狂。
老蛤喉鸣因雾雨,东山目触为炎凉。
迎春风语期梅柳,震海潮音失橹樯。
京国谁怜独南窜,此行究是笑虚忙。

元旦,太上游海南东山岭,曰:“不来遗憾,不虚此行。”消息即出,旋遭全网封禁,民皆纳罕。

注:
1.分香,喻临死不忘妻妾。汉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2.梅柳,梅花开放,柳枝吐芽,均是春天降临的信息,故常以并称。唐杜审言《和晋陵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
3.潮音,东山岭有潮音寺,尤为名胜。
4.南窜,唐杜审言《渡湘江》:“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漠北鹰旗已半凋,圣朝红运总春宵。
油车幸可增王税,硕鼠偏能食我苗。
岁入还亏收费路,人行多塞过街桥。
与民争利真强国,忍向新闻觅富骄。

一月而三增油税,感吾民行路之难。

注:
1.鹰旗,指代俄国双头鹰旗。


披风摇首是耶非,碎雨凭栏春欲肥。
祈梦渐知天可老,送年长问我何归。
凌寒落羽期晴碧,报暖幽兰吐夜菲。
云外几鞭烟火簇,可怜谁与共沾衣。

乙未年元日有感。


已倦枯荣问玉关,春风不悔复何颜。
多情叵耐吹凡草,失意何如约翠鬟。
国有妖氛生翼虎,时无净土报灵山。
满城迷躅天君路,我亦驱车雾霭间。

二月二春分日驱车,过农业路悼BRT有感。吾乡书记名天君者,人送绰号“一指没”,苦其拆城之祸甚焉。

注:
1.翼虎,添上翅膀的老虎。多用以喻气焰嚣张的恶人。《明史·文苑传二·李梦阳》:“寿宁侯张鹤龄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


褐夫怀玉叹无金,每自清明雨自侵。
指点江山书百虎,坐观时局度孤音。
春愁应悔春宵短,花怒难明花事深。
惭愧诗名多浪得,唯将盛治颂当今。

清明有感于百虎迟迟未至。

注:
1.褐夫,穿粗布衣服的人,古代用以指贫贱者。《孟子·公孙丑上》:“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2.孤音,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明文徵明《不寐》诗:“明月度孤音,霜华满庭院。”


漫眼一经春作泥,柳烟懊恼别梅妻。
习焉不察迷毛道,我自长鸣候虎溪。
敕赐棘喉皆苦李,天生健笔似哀梨。
可怜乱絮堆轻薄,谁写冰魂上赫蹄。

咏絮送春有感。

注:
1.习焉不察:语出《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后因以“习焉不察”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2.毛道:佛教谓凡夫愚人。清谭嗣同 《仁学》一:“毛道不定,曷克语此?无明起处,惟佛能知。”
3.虎溪:溪名。在 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东林鐘,水白虎溪月。”
4.哀梨:相传汉秣陵哀仲家种梨,实大而味美,时人称为“哀家梨”。后常以比喻美好事物。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 东坡 ﹞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
5.棘喉:谓芒刺在喉。喻食物难以下咽或有话碍难出口。清钱谦益 《若活一百年》诗:“朝飱棘喉饭,夕饮攒眉酒。” 清钱谦益 《〈顾端文公文集〉序》:“人所棘喉薄吻,噤不敢言者,皆自公发之。”
6.苦李: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后以喻庸才,无用之才。
7.赫蹄:尾句用元末明初陶宗仪《题画梅二首 其一 红梅》“梨云落莫锦云低,谁写冰魂上赫蹄。”赫蹄,古代称用以书写的小幅绢帛。后亦以借指纸。《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武 ( 籍武 )发篋中,有裹药二枚,赫蹏书。”应劭曰:‘赫蹏,薄小纸也。’”


国中春事岂堪闻,二十六年无圣君。
赤子嗟乎何用武,匹夫老矣尚能文。
时逢花气存千瘴,久待雷声起片云。
百忍书空多碍眼,所思愤积忽氛氲。

乙未年逢西历六月即日前夜,书成《落花诗》《续落花诗》《广落花诗》《寄咏落花》《落花诨体》《补落花诗》次韵王夫之九十九首,昔癸已仲夏,起而兴之,今已近两年矣。其中心力,何人知焉?故以记之。

注:
1.氛氲,比喻心绪缭乱。唐温庭筠《咏寒宵》:“话穷犹注睇,歌罢尚持颐。晻曖遥相属,氛氲积所思。”


次韵王夫之九十九首落花诗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1-28 15:59:24 | 只看该作者
首版笔下功力深厚,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7-8 18:32 , Processed in 0.044745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