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虞山诗派写作心法 谈到虞山诗派,必先谈钱谦益的创作。他宗法老杜,下及昌黎、东坡、剑南,立足盛唐,兼祧唐宋,学古而化,继往开来,启有清一代诗歌风气。在理论方面,他先尊后抑明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言论,又扬弃了性灵派、竟陵派“纯性情”的偏狭主张,而扩容为“灵心”“世运”“学问”六字。而以他的这些诗歌和理论为旗帜,就形成了虞山诗派的最初形态。 虞山诗派无疑是复杂和庞大的,一个诗歌体系在钱谦益这种文博才丰的人手里,弄得简单是不现实的。在其后的枝枝蔓蔓中,从王士祯神韵派(以牧斋为平生第一知己),到翁方纲的肌理派(学问和文理这也是牧翁的特长),到沈德潜的格调派(温柔敦厚这点上刚好是冯班极力推崇的),到袁枚的性灵派(常熟就是性灵派的重镇,没有清政府对虞山诗派的打压,性灵派不可能崛起如此之快),无不在虞山诗派的笼盖之下,这就显示出了虞山诗派在总体上承前启后的正朔作用。至于赵执信的怡山诗派,则可以说是虞山诗派另一重要人物冯班理论的继承和延伸。冯班的《钝吟杂录》也由于赵的推崇而名震京华,成为经典。赵执信曾在冯班墓前自认是冯班的私淑弟子,并把冯班称作“碧云仙师”。 钱谦益之后,钱陆灿俨然魁首。钱陆灿诗虽学吴梅村、黄庭坚,但极推重钱谦益。从现存诗的总体质地来看,是和虞山派一路才对,对仗精工,学问深厚,物象纷至,情感真挚,就少了些钱谦益的家国情怀,多了些陶渊明的田园情怀。特别成熟期的诗歌,和吴梅村的哀艳几无关系。有论者,要将之划入“娄东派”,是没有细细体味其诗质的关系。 在钱谦益晚年最钟爱的弟子钱曾那里,虞山诗派的倾向就比较明晰了,就是大量融入了学习李商隐一路的西昆笔法。后来又经过冯班的理论规定,虞山诗派的这一路就成了最通常的入门途径。冯班师从牧翁,反对七子、竟陵和严羽《沧浪诗话》,在《钝吟杂录》里,专摘严羽以禅喻诗之谬。冯班写诗,比较质实,论诗,以标榜晚唐李商隐而自张一军,势力颇大,使虞山派“诗坛旗鼓,遂凌中原而雄一代”。所谓“沉雄博丽,宏大昌肆”非但说的是钱谦益的诗,而且预示着钱谦益之后,杜甫、李商隐和宋诸家的结合体产生了,我的理解是家国情怀以西昆功夫出之,世间至理以深厚典故出之,其具体特征如下:
1、用词上精致,神仙金玉龙凤满篇,物象纷呈。 “冯夷怒击前潮鼓,飓母谁催后鹢风?”(钱谦益) 官轻杨炯麒麟楦,酒薄韦皋螮虹筵。(钱陆灿) “废冢银凫愁夜月,荒台金狄泣秋风。”(钱曾)
2、语感上抑扬顿挫、气正声远;句式上灵活多变、苦心经营。 中心莫为斜飞动,坚壁休论后起迟。(钱谦益) 灯市回悬珠不夜,酒楼初散玉为筹。(钱陆灿) 与我周旋宁作我,因人成事不如人。(钱曾)
3、情感上哀感顽艳,又不失家国情怀。 笛飞瓜步空传恨,刀剪吴淞始断愁。(钱谦益) 谁遣渡河回铁骑,只今泣井有银瓶。(钱陆灿) 领略停云哀故鬼,商量听雨识前非。(钱曾)
4、对仗上句式工稳,掷地有声,极少有宽对和轻飘的感觉。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钱谦益) 檐押早呈三妇艳,盘餐不羡五侯鲭。(钱陆灿) 金陵烽火连淮北,玉垒旌旗下淛西。(钱曾)
5、结构上完整,浑厚而有余味。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钱谦益《后秋兴》 春色浑宜著面风,尊前沦落与谁同。 流莺自唤江南好,病马曾嘶冀北空。 城雪撩残头上白,山花偷学袖边红。 生公石上归来后,闲里光阴属钓翁。 钱陆灿《春晴易农同作》 镜里吴霜点鬓斑,星星晞髪在人间。 偶逢欢伯聊称圣,旣是遗民合道顽。 弹铗谁营三兔窟,披裘我羡一渔湾。 斜阳黄叶伤心处,屋角西风见晚山。 钱曾《秋日杂怀》
6、用典上体现学问的深厚和灵机(指理趣)的敏捷,用典多且切情切义切境。 射潮霸主吾衰矣,观井仙人奈老何?(钱谦益) 梅解偷香悭一笑,柳应恼腊欠三眠。(钱陆灿) 拖肠我媿淮南鼠,烧尾谁驱即墨牛。(钱曾)
7、思维上体现超拔的想象力。 连云法从鳌身黑,照水神灯鱼眼红。(钱谦益) 难凭玉镜留华发,欲挽银河洗醉乡。(钱陆灿) 点鬼场中翻火劫,寻橦影外转风轮。(钱曾)
8、意蕴上排除了李商隐的晦涩,而改为准确、沉郁的表达,同时也融合了陆游的激言愤行,苏轼佛道田园之气,黄庭坚点铁成金的语言方式。 孤臣泽畔自行歌,烂熳篇章费折磨。(钱谦益) 参禅肉吃中丞禄,(见马祖语录)泥饮诗分田父题。(钱陆灿) 懒多倦赴牛心敌,拙甚虚摇麈尾玄。(钱曾)
9、议论上又排斥了宋诗的纯议论,改为以有物象的典故为议论着力点,使得议论不空泛,并具有了唐宋兼宗的感觉,但这需要更多的学问支撑。 奴丑时来皆市虎,英雄运去总沙鸥。(钱谦益) 鱼知濮上还濠上,鹏误南溟更北溟。(钱陆灿) 棋图却共闲人算,酒库从教老鹤监。(钱曾) 据说有人问严白云(严熊)在牧翁门下学到了什么,严白云说:“故事中需再加故事,意思中需再加意思。”此语令提问者怅然若失。虞山诗派的诗歌用意之深可见一斑。 那么,虞山诗派和同时代及稍后的其他诗派的理念有何不同呢? 钱谦益的“灵心说”和王士祯“神韵说”、袁牧的“性灵说”的区别在于,钱谦益的诗歌主张:“诗者,志之所之也。陶冶性灵,流连景物,各言其所欲言而已。”而同时又强调:“古之为诗者有本焉。国风之好色,小雅之怨诽,离骚之疾痛叫呼,结樯于君臣夫妇朋友之间,而发作于身世偪侧,时命连蹇之会,梦而噩,病而吟,春歌而溺笑,皆是物也,故曰有本。”“志”,指生活中领悟到的道理或倾向,我的理解是在宋人的理趣和唐人感觉之间一种心理感悟。“本”,指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事、物的具体形象。可见钱谦益的诗歌主张是对“诗言志”的重新阐述和拓展。 而神韵派的理念则来自于严羽《沧浪诗话》。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这派诗的极致追求。神韵派的诗歌讲究物象色彩鲜明,语词音韵谐美,多动名词表达而不用议论,主观色彩尽量包含在客观物象之中。在神韵派开创时,王士祯的成名作《秋柳》四章,还有其意义和感情表达的朦胧性。可惜他后来再也没有向前进一步,而是反而往后退缩了,意思越来越明确,感情越来越淡化,题画诗越写越多。这些也都是时势使然,和钱谦益呼天抢地的家国情怀有天壤之别,连王士祯的外甥赵执信也讽刺说“没人味”。 至于性灵派,则根据的是李贽的“童心说”,是强调人的本初纯真之心在诗歌中的作用。在袁枚这一代,还是继承了前朝公安派、竟陵派的“性灵说”,推崇独立思想和真性情,而放弃了学问、意象在诗中的呈现和语言的锤炼,这就使后来的性灵派走向了浮滑轻浅的俚趣模式。 其余如“格调派”、“肌理派”的诗论,则都是因服务皇室,而偏重一隅,创作偏弱。“云间派”也由于陈子龙的早逝,其厚重程度和理论架构不足。“娄东派”的吴梅村和钱谦益交集甚多,其最特出的成就是发端于白居易“长庆体”的“梅村体”歌行,但无论是影响还是创作实力和创作理论,总体上完全不能和引领风骚的“虞山诗派”抗衡。称为“娄东派”不如尊为“梅村一体”比较合适。 如果不是乾隆皇帝《贰臣传》的刻意贬损和毁版一百五十多年,虞山诗派将会持续以一种更加深厚的面貌影响诗坛风气,但这只是假设。在晚清到民国的一段时间里,“虞山诗派”还是兴起了一阵波澜。当时张鸿、徐兆玮、钱仲联等莫不诗重虞山,可惜世易时移,新文化运动已开始,古典诗词整体走向了疲弱。 现在,在这个传统复兴的年代里,古典诗词承载着其中至为关键的一环。我们学习“虞山诗派”的创作方法和理论框架,我觉得至少有几个方面可以纠正和弥补目前诗坛的不足:
1、灵心。这里指的是言志的真情,对事物的感悟能力、时空想象力和语言的创造能力。灵心的运用可以纠正目前诗坛无病呻吟、空喊口号、叙述事物流于表面、语言随意和缺乏想象,我想这些也是当今每个诗人必须亟待完备的自我修养。 2、 世运。这有助于解决目前诗坛的一味宣泄自我情感的仿古模式,令作者由逃避现实转向直面现实,抒发家国情怀。牧翁做到的,我们不能倒退。 3、 学问。目前诗坛普遍学问不足,语言贫乏雷同,才力和抒情基础薄弱,无后劲。而“虞山诗派”的“学问”中还包含着学问的总体意蕴,这就完全有别于翁方纲的考据式的学问展示,更需要作者能学而问道,知识和道理皆通。在“虞山诗派”面前,经史子集是一道必备的菜,至于佛道杂书,巫卜小说也是兼容并蓄,无不如意。牧翁想成立的其实是“经经纬史”、“通经汲古”为指归的“虞山学派”而非“虞山诗派”。牧翁的叠韵杜甫《秋兴》一百零四首,无此宏丰腹笥和胆识,是不可想象的。牧翁所备,正是当今所缺。 4、 雅正厚重。这是虞山诗派诗歌,在语言上宗杜,精神上宗儒后的一个重要特色,一派天下为己任的士人风范。这对目前诗坛的轻佻、浮滑、邪怪的风气无疑是一种反正。 5、昌大宏肆。这主要是钱谦益诗歌的特色。当易代之时,钱谦益对老杜感同身受,引起共鸣,并以此为宗,不但视野开阔,还动辄百韵或数十首,百来首连章,纵横开阖,无不兴会淋漓。而目前诗坛,小作怡情者多如牛毛,准此足戒! 6、沉雄密丽。这是虞山诗派宗法李商隐和西昆体后呈现的面貌。目前诗坛的古典诗词面貌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从学李杜王孟到学苏黄同光,很多人已经跨入了以清诗为至尊的阶段,却对虞山诗派却知之甚少。其实虞山诗派在各个方面上都有笼盖清诗各派的能力,而且在三百年前就已经不止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向前突进,更是在事物形象、想象空间、风格气质、精神意蕴上走向了心灵深处。但虞山诗派不是杜甫,不是黄庭坚、陆游,也不是李商隐或西昆体,它只是在钱谦益之后的一条主线上使用了西昆的语言技巧和物象呈现方式,表达的却是家国情怀。这对目前很多只学李商隐幽衷自诉一路写作方式的作者,是一种启迪。 7、揭示现实。钱谦益诗歌上承风骚,下继老杜的写法,及后来冯班紧贴事实,反对空疏的写法,使虞山诗派具有了揭示现实的气质,并在后来的怡山派那里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这对时下那些只歌功颂徳的写作者,应该是一种警示。 8、兼收并蓄。虞山诗派是个由庞杂基础提炼而成的诗派。纳入虞山诗派借鉴范围的诗人诗派合计有:风骚、杜甫、韩愈、李商隐、温庭筠及西昆诸家、苏轼、黄庭坚、陆游、明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程嘉燧、吴梅村等。至于诗外的知识结构,则儒释道巫小说等无不具备。这对目前诗坛很多只图门户私计,不纳外鉴的做法是一种冲击。 9、师古求新。明代是前后七子诗必盛唐之风盛行的年代,钱谦益能宗唐尊宋,以“诗言志”为核心,吸收了当时“性灵说”的某些特点,开创了自己的诗学之路。这对我们目前关注传统,继承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0、群星璀璨。虞山诗派开创以来,除了为乾隆毁版的一百五十多年,可谓人才济济,群星璀璨。仅《海虞诗苑》的记录就有一百八十二家,序言作者陈祖范骄傲地认为:“海虞片壤,何渠不与长洲上林同其巨丽乎!”以后的《海虞诗苑续编》所录,及后来的诗人数目更是数不胜数。神韵、性灵等各种派别竞相登场。其中符合虞山诗派写作特征的稍作统计即有:钱谦益、柳如是、瞿式耜、吴历、钱陆灿、钱曾、冯舒、冯班、孙永祚、顾昆、陶式玉、陈煌图、秦兰征、陈如鎏、陆元泓、何云、钱龙惕、陈玉齐、严熊、张远、冯行贤、陆贻典、许山、陈祺芳、瞿师周、瞿有仲、冯武、钱良择、邵陵、钱谦孝、钱兴祖、薛芬、钱锦城、陶元淳、张鸿、徐兆玮、黄摩西、钱仲联、孙景贤、杨无恙、杨云史、李猷、曹大铁等等。可见文化风气之盛,不在地方大小,而在经营和传承。这对当前如何倡导传统文化的思路应该有所参详。 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先生,早在1965年就曾发表长文——《钱谦益与清朝的经学》,文中指出:“钱谦益是明末清初17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或文明史的巨人,他不仅是文学家、批评家、理论家,也是政坛巨子,但他却未能受到重视,研究论著很少。” 这些就是我们今天需要推崇和重新认识“虞山诗派”的理由,一种过去的辉煌仍然能穿透我们现实的心灵。
2015-10-8
附:我所认为的这次诗赛的创作思路 这次的步韵杜甫秋兴八首,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行方式: 1、 按照景点,顺序排开。虞山古有十八景,现在也不少,八景结合人物故事完全可以展开,选择宽容度也大。这是个既切合主题,又能出清丽诗句,婉转情怀的好办法。但这个写法的缺点是,八首容易零碎,各自为政,从而不能形成杜甫式的跌宕起伏的连章组诗。 2、 按照人物,先后展开。虞山名人极多,能写的不下十几位。选八位应该不成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同样可以符合主办方发掘文化内涵的意愿,又能通过叙述展现更广阔的虞山历史场景。缺点也是八首容易零碎,各自为政,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连章组诗。 3、 按照某个人物来步韵秋兴八首,这是个好方法。你可以神游故国,深入历史。在常熟,不少处于国家兴亡阶段的人物,可以独立写成具有家国情怀的组诗,如:钱谦益、柳如是、瞿式耜、翁同龢等。但这样写也有缺点,由于历史的局限,这些诗所表达的最多只是当时的世运,而非今日之时运。 4、 扣合当前国家时势,穿梭古今,抒发对虞山场景的热爱和瞩望。这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虞山文化和山水对当今中国的有利影响。比如:虞山诗派、虞山画派、虞山琴派、虞山生存环境对当今中国的启发等等,这是最能发挥的一种写法,也是最符合虞山诗派“灵心”“世运”“学问“的写作方式。缺点就是要多了解虞山,把自己完全融入虞山才行。 5、 除了1、2两种写作方式,后面3、4两种写作方式应该不要加小标题,可以采用倒叙、腾挪等方式叙述,杜甫秋兴八首也是这种随兴随感写作而来的作品。这个方式的缺点是要胸有波澜、翻转江海、思沉力猛而又情感丰富,不能写得平板无变化或杂乱无韵致,不过我相信大多数诗人能通过本此活动,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为虞山写出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得奖不得奖其实并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