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论“仁”》之《“仁”是什么》:“仁”之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19:2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t;论语&gt;论“仁”》之《“仁”是什么?》(1)

“仁”之本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今译】有若说:“在家里能够做到孝顺父母和敬重兄长,但在外面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惹是生非制造动乱的人,从来没有过。君子做事都追求抓住事物的根本,抓住了根本,事情的原理、规则也就显现出来了。孝敬父母和敬重兄长这两件事,就是‘仁’的根本呀!”

【心得】这段话虽出自孔子的学生有若之口,但普遍认为跟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论语》解说“仁”是什么的共有八条,其中七条是孔子说的,只有这一条是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中孔子的弟子一般都被以字称,较多称“子”的只有有若和曾参,另外还有闵子蹇、冉有各称“子”一次。所以程颐《经说》认为《论语》是有若和曾参的门人编撰的,但有学者表示怀疑。(参见徐刚《孔子之道与&lt;论语&gt;其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孔子家语》说有若少孔子36岁,但也有小13岁、33岁、43岁等不同说法。因其长得像孔子,孔子死后曾被同学们“共立为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让他坐上了孔子的教席,但终因他自己端不起架子和曾子反对而不了了之。《论语》所载有若的言论只有四条,但这四条具备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都是他自己的话;二是他每次都出口不凡,说的均是“宏大主题”。除前面讲“孝弟”与“仁”的一条外,如“信近于义”,“恭近于礼”(《学而》),用“信”和“恭”对礼仪进行了类比阐释;“礼之用,和为贵”(《学而》),对“和”的概念作了发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回答了国富与民富的关系。从这四条语录可知,有若在孔子的弟子中,是很有些理论底气的。
为什么儒家把孝弟当做“仁”之本?这与孔子和儒家推崇的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以及他们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的伦理思想有关。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血缘关系是最近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尤其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国”与“家”是同构的,“家”是“国”的一个个细胞,“国”是“家”的扩展放大。在孔子看来,每个人都先得爱他的父母、兄弟等至亲,然后才能按费孝通先生揭示的那种“差序格局”,一层一层延伸开去爱别人。只有在家庭、家族内部建立了合理的纲常秩序,实现了和谐稳定,社会才能建立起合理的纲常秩序,实现和谐稳定。所以,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是指社会和家庭这两个领域最核心的伦理关系。而且,在这两对关系中,父子关系应先于、高于君臣关系。如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子路》),认为这是人的“天性”(直在其中),法律也应予以宽容。在孔子和儒家思想中,“孝”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也就是说,规劝父母要用柔和、婉转的语言。如果父母不听劝告,做儿女的应该继续尊敬和顺从父母,辛苦伺候而不能埋怨。而“忠”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他自己也打算“道不行,乘桴于海。”(《公冶长》)就是说,如果为君者不行“天道”和“人道”,为臣者可以拍拍屁股走人。
从有若的话中,我们看到有“孝弟→不犯上→不作乱”这样一条因果链。这与孔子“孝慈,则忠”(《为政》)的思考路径大致相同,与儒家意识中前代圣人“孝治天下”的理想是一脉相承的。然而,社会毕竟在发展进步,随着等级制度的改变和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现代观念深入人心,传统时代需要和维持的那种“忠”、“孝”,其社会基础已被摧毁。儒家主张不犯上、不作乱,在当今社会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对于这些,应根据当代中国实际,进行检讨、批判和重新诠释,发展出新的含义并向全社会推广。首先,剔除了传统的上尊下卑的等级制度和观念,人在社会上还是应该各守其分,各尽其责,这是现代社会同样需要的。社会人伦应从最简单、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出发,从小的单位逐渐向大范围延伸,这对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和谐仍很重要。其次,摒弃了对帝王和家长的愚忠、愚孝,但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忠诚于人民利益和高尚的事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依然是当下需大力提倡的公共美德。《论语》中有孔子论孝的一段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我们把它翻译成现在的语言,意思就是,如今讲“孝”,能给父母一点钱就不错了。但是养只小狗小猫,也要给它们喂饲料。只是给父母一点钱,而不能放在心上敬着,不能给予更多的关爱,这跟养小狗小猫有什么两样?读了这段,谁还能说,孔子与我们已经彻底说不上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0 09:31 , Processed in 0.02446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