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论“仁”》之《“仁”人表现》:其言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20:0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t;论语&gt;论“仁”》之《“仁”人表现》(12)

其言也?


【原文】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曰:“其言也?,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乎?”(《颜渊》)

【今译】司马牛问如何为仁。孔子说:“达到了仁的境界的人,他的话不轻易说出来。”司马牛又问:“不随便说话,这就可以叫做仁吗?”孔子答道:“做起来困难,说起来能不谨慎些吗?”

【心得】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又名犁,字子牛,宋国人,孔子中后期的学生。?(rèn):《辞源》解为“言不易出,说话谨慎”。(商务印书馆198312月修订第1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牛多言而躁,问仁于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根据《史记》这一说法,孔子的这席话,是针对司马牛的缺点而说的。但也有人说,司马牛因其兄桓?多行不义,曾欲杀孔子,身在孔门中的他一直闷闷不乐、少言寡语。所以,在他问仁时,孔子那么说,有对他进行安慰的意思。(参见高专诚著:《论语通说》,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1月第1版)我研读《论语》,主要是为了弄懂孔子的思想,对史实的考据不太在意。在我看来,无论是出于何种前提,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明白的,是告诫司马牛要多在行动上实践仁,少耍嘴皮子夸夸其谈。我以为,能理解到这点也就够了。从中我们还进一步看出,孔子回答弟子问仁,经常因人、因事而异,有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对仁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了解这种情况,不仅可以学习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而且对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和他的儒家学派一贯主张言行一致,少说多做,先做后说。从《论语》中看,孔子表达这一主张的言论很多。如:“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阳货》)“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刚、毅、木、讷近仁。”(《子路》)等等。照我的理解,能不能慎言,把握好说与做的关系,既涉及到学风问题,又是一个人品问题。从学风来说,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学而》),主张多思??“学而不思则罔”(《为政》),主张“默而识之”(《述而》),都是要我们多用心用脑,注重练习,注重理解,注重默记,不要一知半解就喋喋不休到处显摆,这样是达不到能“举一反三”的“知”的效果的。小时候课堂上老师常叫我们默读课文,现在想想,这“默读”跟“朗读”很不相同。默读着重用心脑,夹带着思考、理解的过程;而朗读主要用喉舌,练习发音和强化记忆而已。孔子教导我们在学习中要慎于发表,他自己作为教育家,对当作教材的古代经典文献也是“述而不作”(《述而》),但他没有告诉我们别说话。正好相反,孔子强调学习要“不耻下问”(《公冶长》),要“切问而近思”(《子张》)。据《论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看来学习还是少不了张口的,只不过是要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而不是一个劲地张扬自己的学识。曾子说的“以文会友”(《颜渊》),也是指交流学习心得,文友之间是离不开语言沟通的。不像现在见面交换名片,点头哈腰双手奉上,顶多说一句“请多关照!”是否虚情假意也不得而知。由此可见,学习中慎言,是不要骄傲自满,不要张扬显摆,而有益于学习的提问和表达还是要的。
以上关于学风的话,是顺便发挥,并非孔子与司马牛对话题中之义。在《论语》的这一章中,司马牛问仁,孔子释仁,围绕的都是仁者表现问题。孔子解释“仁者,其言也仞”的原因,用了“为之难,言之得无?乎”这个反问句,意思是说,因为仁在行动上很难做到,所以出言要格外谨慎。从表面看,好像孔子是怕说过头话,怕说到做不到,考虑的是承诺兑现问题。但实际上,孔子把仁看作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品,它主要体现在行动上,靠实践才能得以实现,而不是靠语言的夸夸其谈。我非常赞成李泽厚先生说的话:“言在儒门即是行动本身,所以《论语》一书多次强调慎言、讷于言等等。”(李泽厚著:《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10月第1版)孔子曾回答弟子子贡关于怎么做君子的问题,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他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都是强调要把行动放在首位,说不说的并不重要,甚至说的多做的少或只说不做是违背仁的要求的。我们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搞民生工程,可以说是在当今社会实行仁道,所有对此负有责任或有志于做出贡献的人,都应该是仁者,都应该竭尽全力去行动。哪怕是从些小事做起,广大人民群众也会从中受益,并亲身体验到什么是小康、什么是民生,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而认同和追随我们党领导的事业。相反,如果一味地唱高调,挖空心思编织出些绚丽耀眼的美好前景和堂而皇之的新提法来糊弄百姓,人民群众都不是傻瓜,他们是不会买我们的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0 09:24 , Processed in 0.02729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