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论“仁”》之《修身达“仁”》:说不如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20:3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t;论语&gt;论“仁”》之《修身达“仁”》(3)

说不如做


【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公冶长》)

【今译】有人说:“冉雍有仁德却缺乏口才。”孔子说:“何必要能说会道呢?用伶牙俐齿对付别人,常常会惹人憎恨的。我不了解冉雍仁德怎样,但口才好有什么用呢?”

【心得】我前面说过,孔子不喜欢过于能言善辩的人。他认为,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要先有仁德然后才需要用语言表达,口才好的并不必然品德也好,这就是所谓“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在他看来,真正的仁者大都表现木讷寡言。这一方面因为“仁”主要是个实践体系,是调节人与人关系的准则,必须在日常社会交往行为中体现出来,其理论建构并不重要,所以孔子从未给它下一个统一的抽象的定义。另一方面,仁是很难做到的,要想说清楚更不容易。孔子说:“为之难,言之得无?乎?”(《颜渊》)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他甚至不无偏激地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阳货》)“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把能说会道者直接排除在仁人之外并纳入无耻之徒的行列。大概孔子那个时代也有许多专耍嘴皮子的人,他们只会说假话、大话、空话和讨好领导的话,却能混得官运亨通或财源滚滚,而脚踏实地办实事和只说真话、实话的人都受到压制,孔子很生气,就说了那么多贬低能言善辩的话。
办实事、说真话,不仅是个人品德修养的起码要求,而且还是健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在一个充斥着矫情和欺骗的社会里,人们不可能普遍向善,这样的社会也是很难持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0 09:26 , Processed in 0.01418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