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当前尊孔的对话(旧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20:4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当前尊孔的对话

朋友: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尊孔高潮迭起,煞是热闹。先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征集并发布了孔子“标准像”,接下来是声势浩大的“2006两岸同根祭孔大典”,与此同时在人民大学第三届“孔子文化月”中,有人建议将孔子诞辰纪念日定为中国的“圣诞日”,有人呼吁“全球读经,论语100”。知道你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有一些兴趣,但为什么至今还没有看到你对此发表的言论?
:先是感到无话可说。因为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正常的对话只能在正常人之间进行,而对于脑子出了毛病的人,你只能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当我刚刚听说“孔金会”在征集孔子标准像时,心里就是这么想的。而且,我当时还以为这件事成不了什么气候,因为包括学者在内大多数人的脑子应该是正常的,根本不会予以响应。但后来看看事情有些不对劲了,闹剧一幕接着一幕,大有甚嚣尘上之势。这时候我才有点认真,也有点着急,想说点什么,但心里总被滑稽和悲哀的感觉堵着,到现在也没理出个头绪。
朋友:你为什么会有滑稽和悲哀的感觉呢?
:说不大清楚。比如孔子标准像一事,记得小时候课本里印有吴道子画的一幅“孔子行教图”,当时就觉得画上的老头高高大大、慈眉善目,像是一个有学问又可敬可亲的人,至今仍留有较深的印象。这次看到在曲阜揭幕的孔子标准雕像,觉得似乎除身板直了一点(因只看过雕像的正面相片,是否真的直了我还不敢下断语)、脸上多了点刚毅的表情之外,与吴道子的作品相比,只是使我有了想疏远孔子的心思,再没有别的大不同。由此,我还想到,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吴道子的后人是不是可以状告雕像的作者剽窃,或者起诉“孔金会”侵害了其祖上的知识产权,请求法庭判令被告停止侵害行为,并大额赔偿经济损失和给予精神抚慰金,也来一个“一夜暴富”呢?
朋友:这的确有点滑稽。但我还是想知道,是什么使你感到了悲哀?
:这不难解释。你想,此事由以尊孔和弘扬儒学为己任的大名鼎鼎的中国孔子基金会积极出面张罗,是不是说明这家基金会已囊中羞涩到了极点,以至于不得不违背祖训想点法子“搞活”一下?再不就是,“孔金会”诸公也被当下弥漫的“铜臭”熏晕了头,羡慕人家搞商业运作所带来的利益,一头扎进了孔老夫子曾极度不屑的“孔方”中去?不管是出于前者还是后者,我都认为,这不仅是“孔金会”的不幸,而且是儒学的不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幸,甚至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朋友:好像孔子并不太反对追求财富,你为什么说他们背离了孔子,并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是的,孔子不反对正当的致富,他甚至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这就是说,如果发财是可以追求到的话,连他自己也宁愿为此去当一个市场的看门人。但是,孔子一生主张安贫乐道,每次说到“利”或“富贵”时,都与“道”或“仁”、“义”、“礼”等联系在一起,是教人自觉遵从“道”的。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他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在他的学生们中对子路和颜回格外欣赏。他夸赞子路:“衣敝?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他对颜回评价更高,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都体现了孔子对“利”和“富贵”的基本态度。虽然现在是市场经济,正当地追求财富被社会公开鼓励,但也不应忘了自己的本分,不应忘了正义原则。“孔金会”搞孔子标准像,无非是想创造一份可以垄断的知识产权,并不断开发出商业利益(对此我们可拭目以待)。这如果放在别人或别的机构那里,也许无可厚非,比如我对北京奥组委搞商业运作就持赞成和拥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孔金会”就是“孔金会”,是传承儒学道统的组织,他们这么搞,对弘扬儒学毫无意义,很明显是惟利是图,只会降低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强化对大众“一切向钱看”的导向。连孔子都成了赚钱的工具,还有什么道义可言?这显然是与孔子说教和儒学传统相背离的。
朋友:请你再说说对今年祭孔大典的看法。
:我原则上并不反对祭孔。从儒学道统的传承来看,把学理化为礼仪,再把礼仪化为民俗,正是儒学在两千多年中逐渐潜移默化,终于成为中国人刻骨铭心摆脱不掉的文化传统的基本过程。但孔子说过:“祭如在”。又说:“礼,与其奢也,宁俭”。这几年在曲阜搞的祭孔大典,我总觉得孔子并没有在那里,所祭的不过是一个旅游品牌。而且,大典的场面越来越铺张,使人猜想假若孔子能够看到,肯定会心疼得受不了。你再看看广场上那些满脸稚气却高冠博带、咿呀学语般背诵经文的孩子,会有什么感想,能相信他们终将成为儒学或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吗?再听听那位地方政府首脑朗读那篇文白相间、语无伦次的所谓祭文,他是否真诚并真正懂得文中含义,只有天和他自己知道,反正我是不怎么信得过他的。
朋友:还有,你对定孔子诞辰为中国“圣诞日”和人人读一百遍《论语》的建议持什么态度?
:说到“圣诞日”,我联想到了西方的“圣诞节”。近几年来,庆祝“平安夜”、“圣诞节”已成为我国年轻人热追的一种时尚,并给酒店、商场等创造了巨大的商机。但从人们过节的心态和方式看,这种时尚与基督教文化无多大关系。如果凭空造出一个中国“圣诞日”来,能不能得到人们的积极响应不说,对尊崇孔子和弘扬儒学能够起到多大作用令人怀疑。至于号召人人读经,要求每人读一百遍《论语》,而且“只读原文,不管懂不懂”,简直就像是在搞笑,像是“愚人节”玩的把戏。时代已经进步到今天这个样子,理性思维早已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在这个时候又让人们死记硬背古人的经文,谁能接受?我赞成在学校课本中由浅入深地加一点经文,但一定要做好注释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受到根文化中优秀部分的熏陶。但要孩子们在一生中把《论语》读上一百遍,除了少数将来的专业学者外,对其他孩子就是一种严酷的摧残,是误人子弟的荒谬之举,每一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应坚决反对。
朋友:最后,你可不可以说说对继承儒学传统的想法,作为今天我们俩谈话的一个小结?
:近代以来,我国发生过多次批孔运动,其中规模很大、影响很深的,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次是上个世纪中期的十年“文革”。至于否定儒学传统的议论,可以说一个半世纪以来不绝于耳,直到今天也仍然是一股强大的思潮。但是,为什么“孔家店”一直没有被彻底砸烂?为什么儒家学说的一些内容还在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为什么那么多人主张的“全盘西化”的路子老是走不通,而西方学者反过来对儒学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些情况都应该说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有其生命力,而且并非与现代知识和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实践已无数次告诉我们,自己的传统是无法完全丢弃的。如果丢弃了自己的传统,就是断了自己的根,一切吸收、融合外来先进思想和自主创新的努力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主张不要再对儒学进行原来那种简单的讨伐,动不动就“打到”、“砸烂”之类,而是要以恭敬祖先和尊重历史的态度,认真学习、研究、继承、发展儒学传统。但是,我也反对再来一次“独尊儒术”,不加批判也不加取舍地全面复古。首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只是儒学,道家、法家、兵家、墨家、杂家、阴阳家等百家学说,以及传入中国后发生了变异的佛教思想,都有一些优秀的东西,并已融会贯通深入进我们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全面地研究,把好的东西都继承下来。其次,儒学建立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有许多内容与当前时代已不相适应。而且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被杂糅进一些腐朽的东西,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了消极作用。所以,我们在继承和发扬的时候,必须以科学批判的眼光认真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根据当前的情况、经验和实践需要,予以新的理解和延伸。只有这样,继承儒学传统才会具有当代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够实现。这就是我对继承儒学传统问题基本观点的简单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0 09:58 , Processed in 0.01858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