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道教与古代游仙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31 19:0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008080" size="4">  游仙诗,即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四句,或十六句不等。<br/><br/>       随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以及在社会上的广泛流传,魏晋阶段,不仅道教中人创作游仙诗,文人亦相继创作游仙诗,出现了大量的游仙诗作,成为一种突出的文学现象,以至梁朝萧统编的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文选》列“游仙”为文学体裁之一。<br/><br/>       游仙诗的繁荣与道教活动的逐步深入密不可分,随着道教的发展和传播,道教的神仙体系、洞天胜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道教中人基于对长生成仙的追求、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以及修炼体道的感受,创作了大量的游仙诗篇,与此同时,一些文人士大夫由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亦向往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也大量地创作游仙诗,借此求精神解脱。<br/><br/>       魏晋道教中人首先创作游仙诗的当推葛玄。传说葛玄是在晚年接受太上老君的诏令而“升化”之际,心情非常激动而赋作了三首游仙诗。他在第一首诗中写道:“吾今获轻举,修行立功尔。三界尽稽首,从容紫宫里。停驾虚无中,人生若流水。”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创作游仙诗的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游仙诗人是西晋末年郭璞,他的游仙诗有“文体相辉,彪炳可玩”之称。在他的游仙诗里,通过对天堂的构想和对神仙境界的追求,表达了其超脱尘世的心态。他认为荣华富贵并不值得留恋,隐遁求仙才是最快乐的。<br/><br/>       隋唐时期道教发展兴盛,尤其是道教上清派发展迅速,影响广大。上清派的著名高道多出身官僚贵族之家,他们学识渊博,有的本人就是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与文人士大夫的交往极其密切,如茅山高道司马承祯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人交友深厚,号称仙宗十友;而道士吴筠“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逍遥泉石,人多从之。”中国古代杰出的大诗人李白,是位道教的狂热信仰者,他曾受道?为俗家弟子,与道士的交往亦非常密切。<br/><br/>       正是由于道教的发展和渗透,唐代社会弥漫着浓厚的神仙气息,在道教界和文学界,诗歌的创作更是充满仙风道味。唐代的游仙诗很多,有道士写作的,亦有文人写作的,如吴筠的文集中就有二十四首之多,其中最有名的当数诗仙李白了。李白的一首著名的游仙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写道:“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1-31 19:09:1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1 20:37 , Processed in 0.01388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