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平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09:1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ize="4"><font color="#008080"> <strong> 中国平氏</strong></font></font></p>
<p><br/><font size="4"><font color="#008080">  <strong>一、姓氏源流</strong></font></font></p>
<p><br/><font color="#008080" size="4">  平(Píng)姓源出有三:<br/>  1、源出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将少子诺封于平邑(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封地为姓,相传延续姓平。另一支在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韩哀侯的后代由平邑迁往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以原邑名平为氏。<br/>  2、源出战国时齐国相晏平仲的后代,以其父名为姓,相传姓平。平仲的先祖,可追溯到黄帝,平仲的父亲叫晏子,晏子的祖上是晏安,晏安是远古氏族领袖陆仲的后代,而陆终是黄帝的嫡传后代。<br/>  3、源出陕西平姓,本支为大元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长子定宗简平皇帝贵由后人。帝崩,是国内忧外乱,三岁无君。后人深受迫害,东渡黄河移居河北省邯郸地区,后因战乱,西迁进河南博爱县。至大明洪武年间,族人不堪迫害汉姓为平。黄河发水,西迁至今山西省临汾市,后入陕西省定居。</font></p>
<p><br/><font size="4"><font color="#008080"> <strong> 二、迁徙分布</strong></font></font></p><strong></strong>
<p><br/><font color="#008080" size="4">  平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相晏婴,字平仲,他当时辅佐齐景公,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他人虽然很矮小,但是却足智多谋,他的子孙后代以这样一位祖先为荣,就以他字中的“平”为姓。因此,这支平姓起源于晏姓。到了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哀侯有一个儿子叫“喏”,他受封于平邑(今山西省临汾),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平”为姓。这支平姓起源于韩国的公族之姓,姬姓。平姓后来在河内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河内望。路史云:“韩哀侯少子□,食采平邑,因以为氏。”《姓氏考略》载:齐相晏平仲之后,以字为氏。平姓望居河南省沁阳一带。(另见上文《一、姓氏源流》)</font></p>
<p><br/><font size="4"><font color="#008080">  <strong>三、历史名人</strong></font></font></p><strong></strong>
<p><br/><font color="#008080" size="4">  平当:字子思。汉朝时平陵人。以明经为博士。对于夏禹治水的情况很有研究,因此成帝封他为骑都尉,负责开河筑堤,防治水患。哀帝即位以后,升他为丞相,赐爵关内侯。到了第二年,又要给他升官加薪,他因为生病,拒绝了。他说:“我的官位已经够高了,薪俸已经够了,给子孙留的财产大多,会使他们过奢侈生活!”<br/>  平晏:平当的儿子,在朝廷做了官称大司徒。<br/>  平安:明朝著名将领,勇敢而善于领兵打仗,立有军功,但后来又打了败仗,被俘,敌方没杀他,但后来平安还是自杀了。<br/>  平刚:贵省州贵阳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秀才。光绪二十六年与张态、彭述文创设乐群学堂。中国同盟会贵州分会会长。后被推组织贵州军政府,兼任枢密院事,并被选为全权代表,赴武昌商讨组织中央政府。民国元年(1912年)任临时参议院议员。民国2年,国会成立,任参议院秘书长,并任同盟会中央总务干事。响应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著有《感遇诗集》、《平氏谱录》、《贵州革命先烈事略》等。<br/>  平海澜:上海市松江人。毕业于南洋公学。曾任清华学堂教,南洋公学附属中学主任,大同大学教授、校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60年7月,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同年逝世,终年75岁。编有《英文学生字典》等。</font></p>
<p><br/><font size="4"><font color="#008080">  <strong>四、郡望堂号</strong></font></font></p>
<p><strong></strong><br/><font color="#008080" size="4">  1、郡望<br/>  河内郡:汉置河内郡,治所现在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br/>  2、堂号(缺)<br/>  ============================================================<br/>  <br/><strong>    【平姓宗祠通用联】</strong><br/>  〖平姓宗祠四言通用联〗<br/>  源于战国;<br/>  望出沁阳。<br/>  ??佚名撰平姓宗祠通用联<br/>  全联典出平姓的源流和郡望,平姓的望居于河南省沁阳一带。<br/>  河内世泽;<br/>  八州家声。<br/>  ??佚名撰平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平氏为齐?晏平仲(婴)之后,望出河内、燕郡。下联典指北齐?平鉴,以军功累迁刺史,历牧八州,官终都官尚书令。<br/>  百篇名著;<br/>  七相联班。<br/>  ??佚名撰平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蓟县人平恒,字继叔,少年时起刻苦勤读,博学多闻,历官中书博士、幽州别驾、秘书丞。为官廉洁,不治家产,著书百余篇。下联典指汉代平陵人平当,字子思,以明经任博士。成帝时,因他精通《尚书》中的《禹贡》篇,任他为骑都尉,掌管河堤。哀帝时任丞相,封关内侯,与车千秋、王嘉、魏相、韦贤、黄霸及其子平晏并称“七相”。<br/>  -----------------------------------------------------------------<br/>  〖平姓宗祠五言通用联〗<br/>  子思经博士;<br/>  稚穆御大夫。<br/>  ??佚名撰平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汉哀帝时丞相平当,字子思,平陵人。以明经为博士。下联典指后魏右光禄大夫平季,字稚穆,蓟人。孝明帝崩,与尔朱荣等议立庄帝,除抚军将军中侍中,以参谋勋封元城县开国侯,官终右光禄大夫。<br/>  -----------------------------------------------------------------<br/>  〖平姓宗祠六言通用联〗<br/>  西汉簪缨之胄;<br/>  北朝节义之英。<br/>  ??佚名撰平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西汉平当的儿子是平晏,以明经位历大司徒,封防乡侯,官至丞相。簪缨之胄,高官的后代。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齐蓟县人平鉴,字明达,少年聪敏,学《诗》、《礼》,通大义。因军功历官襄州刺史、怀州刺史等,所到之处,百姓立碑颂其德政,官至尚书令。<br/>  -----------------------------------------------------------------<br/>  〖平姓宗祠七言通用联〗<br/>  士要成功须定力;<br/>  学无止境在虚心。<br/>  ??朱荫培撰平姓宗祠通用联<br/>  此联为近代名人朱荫培书赠平姓学者平筠士联。<br/>  勤牧八州多惠政;<br/>  血战三月救危城。<br/>  ??佚名撰平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北齐都官尚书令平鉴,字明达,蓟人。少聪敏,学诗礼,通大义。以军功迁累襄州刺史、怀州刺史等历牧八州,所在立碑颂德,官终都官尚书令,卒谥微。下联典指清代乌鲁木齐都统平端,满州正黄旗人。初官本旗参领,咸丰间累擢乌鲁木齐都统。回叛,乌城被围,平端力守危城,坚持血战三月,至死不屈。<br/>  钱塘松雨有典则;<br/>  种瑶耕烟无俗尘。<br/>  ??佚名撰平姓宗祠通用联<br/>  上联典指明代才子平显,字仲微,钱塘人。博学多闻,诗文皆有典则,尝知滕县,谪云南。黔国公沐英重其才,辟为教读卒。有《松雨斋集》。下联典指清代江西后补县丞平畴,字种瑶,浙江山阴有。有《耕烟草堂诗钞》。<br/>  -----------------------------------------------------------------<br/>  〖平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br/>  鼎鼐调和,父子继美;<br/>  经书博治,儒士争推。<br/>  ??佚名撰平姓宗祠通用联<br/>  全联典指汉哀帝时丞相平当先后为骑都尉、赐爵关内侯。其子平晏,以明经历位大司徙,封防乡侯。汉兴,惟平当与韦贤父子至宰相。<br/>  彩笔挥时,亲谊流传百代;<br/>  冰弦弹处,文章自有千秋。<br/>  ??周炼霞撰平姓宗祠通用联<br/>  此联为现代名人周炼霞挽现代作家平襟亚(?-1980)联。日本平氏<br/>  平氏是由日本天皇在平安时代其中一个所赐下的姓氏的皇族,第一批改姓平氏由桓武天皇称为桓武平氏、仁明天皇系属称为仁明平氏、文德天皇系属称为文德平氏以及光孝天皇系属的光孝平氏,一般而且,平氏多指桓武天皇的平氏。<br/>  平安时代的末期,曾经带领平氏的平清盛,称为伊势平氏,是桓武天皇其一个平氏分支,一般而言称为平家。但是最终于源平合战中为源氏所败,自此以后不少平氏开始改姓,不少大名是以后的守护大名。<br/></font><br/></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1 20:34 , Processed in 0.01214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