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0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朗读者》的思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23:5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1">   </font></font></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face="楷体_GB2312"><br/><font size="5"><font color="#333300"> <u>《朗读者》的思索</u></font></font></font></font></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u></u>
<p align="left"><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33300" size="4"> <br/>    现在我本应该去睡觉,但我不能,因为我刚刚看完《生死朗读》(朗读者)。我的心还在为汉娜而震憾!每一个细节都一遍一遍在我脑中重新回放。影片里的人物、事件让人久久深思。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只是讲一个故事,更不仅仅是展现美丽的画面和音乐,而是让观众更深层地去思索,思索人性的如何完善,思索人格的如何健全。 <br/><br/>    电影里每一段场景都如此的精练,又如此的发人深省,少的不能再少的台词每一句都直击人性的深处,演员都不是在表演,都是在披肝沥胆的展示他们的困惑。他们压抑的情感,还有那千疮百孔的人性。 <br/><br/>    可悲的汉娜,自尊又自卑的汉娜,罪与罚的汉娜,懦弱又痛苦的麦克,用他们的生命和爱表现着德意志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 <br/></font></p>
<p align="cente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33300" size="4">(一)</font></p>
<p><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33300" size="4">    汉娜是文盲,为了守住这个隐私,为了她可怜的自尊,她付出爱和时光乃至于生命!她的讳莫如深,她的不能面对事实,让观众不禁要问:为什么?强烈的自尊背后往往是强烈的自卑,这背后一定有她无法面对的伤害。离开安定的生活,离开爱人,去做了纳粹的帮凶,又受冤终生监禁,直至自杀,都不能让她说出这个秘密。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伤口!汉娜不敢面对内心中的自我,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里,又是否也有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 <br/><br/>    有影评说中年独居的汉娜和少年的麦克是为了情欲走到一起,是畸恋,真是无稽之谈!人们能够认可男人妻妾成群;能够认可爷爷辈的娶孙女大小的女人为妻;可以容忍男人花天酒地,风流成性包二奶;甚至可以接受同性恋。而对汉娜和麦克忘年恋却不能接受?说什么麦克有恋母情结,为了迷恋成熟女性走到一起。说这样话的人对爱情的认识未免太浅薄。真正的爱情是超越性别、年龄、文化、贫富、阶级、种族、宗教、党派甚至生死的。是人类最纯真最自然的情感。如果有了所谓的外界条件,那就不是爱情,只是一种交易!现实生活中有几人敢抛开一切无所畏惧去追求这种真爱?没有胆量还把自己的俗念强加于别人的又何其多?那些怀着男盗女娼的龌龊想法,评价他们圣洁的爱情才是让人恶心。 <br/><br/>    每一个可以面对真实的人都明白,只有爱才有欲,有了欲更加深了爱。影片从更人性更自然的角度入进,每一场激情戏里看到的是人性圣洁的光辉。汉娜的家简陋狭小,但暖桔红色的窗纱下,他们一起沐浴,裸体交谈、朗读、做爱,都那么自然完美,没有半点扭捏做作。汉娜从没在麦克面前卖弄过丝毫的风骚。在影片里裸体、性和爱都是艺术和唯美的。 <br/><br/>    当麦克给汉娜读色情小说时海娜立即制止,她没有文化但她能分清高尚和下流。她让麦克改变他们相会的程序,要先朗读后做爱,尽管她的精神世界是空虚而荒芜的,但她内心里更崇尚精神的满足。如果以的龌龊心理看这部片子,那是对所有唯美人性的亵渎。不过只有看三级篇水准的人根本也看不懂《生死朗读》。<br/>    这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凭她对生活最单纯的认识,感悟着文学家,思想家的精髓,凭她的聪慧感悟着人世间最美丽而神圣的情感。其中有一幕汉娜坐在教堂最后排听着唱诗班的孩子们唱赞美诗,沐在一束光辉里她泪流满面地笑着。这样一个能被圣洁感动的女人竟是纳粹的杀害犹太人的帮凶。 <br/><br/>    就是面对麦克这样爱她而纯洁的男孩儿,她可以裸露她的身体,尽管她不承认对麦克的爱,但最终她还是躺在浴盆里微微点头时的样子多么美。可她极力闪躲不让他道她是个文盲,这让她羞愧,当她看到连小孩子都能看懂菜谱时她的眼神是多么的卑微,她卑微的心不能接受爱人的怜悯和同情。 <br/><br/>    因为保守这个对别人而言微不足道的秘密,她不得不辞去要提升她做白领公司,这在战时稳定而又让人眼热的工作;她不惜离开她深爱的麦克。临行前她的痛苦无人可诉,她发脾气,她和麦克争吵,又最后一次在桔红色窗帘后为麦克仔细地洗澡,她那么认真为麦克搓洗每一个部位,这也许就是她最温柔的倾述了。从此和麦克一别就是四十多年! <br/><br/>    无路可走的海娜去做了党卫军,也许有人会问她做什么不好却要去做党卫军?试想一下,一个没有文化又无依无靠的独身女人,内心又那样的独立,在战时的德国她能找到什么工作?她靠什么养活自己?也许党卫军是她当时唯一的出路,这才是她悲剧的开始。 </font></p>
<p align="cente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33300" size="4">(二)</font></p>
<p><br/><font color="#333300"><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一个在集中营里幸存下来小女孩儿,在她成人后写了一本书,控诉了她在集中营所受的遭遇,其中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六个看守为了维护所谓的秩序让300多犹太人被大火烧死。于是法庭审判了包括汉娜在内的六个集中营女看守。正在攻读法律专业的麦克,在见习法庭时意外地见到失踪了多年的汉娜。目睹了汉娜受审的全过程。 <br/><br/>    汉娜在法庭上的表现让我不知道怎么评述,如实地执行纳粹的命令,又如实地回答,她对护卫的职责尽忠职守,她坚持的是秩序,是责任;而人的生命,300人的生命,对她是麻木的。她是有错的。但一个置身在扭曲时代小看守,她怎么能左右纳粹的行为?文革时代多少人违心附拥,国家主席,开国元帅的命运都无法掌控,谁之过呢?在时代的洪流里个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是多么的渺小。正如汉娜在法庭上困惑的问法官:“那么,要是你要怎么做?”法官无语。而那养尊处优的法官既没有犀利的洞察力,也没麦克导师具备的民族责任感。 <br/><br/>    本来已处在劣势中汉娜却又遇到了她致命问题,在一份关键的文件的确认上,其余五名看守把写文件的罪行全推给汉娜。法庭要汉娜写字验笔迹。汉娜含泪无辜地环顾法庭四周,眼神中慌乱、无助。这时麦克脑海里闪过汉娜总是推开书本、地图、菜单有文字的东西时躲闪的眼神,总是对他说:“我喜欢听你朗读。”他这才恍然明白汉娜根本不识字!就在这个时候汉娜却说:“不必了,是我写的。”她认下了不应由她承担的罪名! <br/><br/>    麦克痛心疾首,只有他知道汉娜是无辜的,他可以证实!但他内心很挣扎,他想去见汉娜,但最终他选择了和她一起保守这个秘密。他放弃了救她。有影评认为他是羞于启齿他们的那段恋情,也有认为他不能面对一个刽子手的女人是他内心深处最爱。联系起他在影片中曾亲自考察了集中营的旧址,最后去见汉娜时所说的:“你有没有花更多时间去思考过去?”不能承受所爱的人是有罪的说法更符合他的心理。但他又是那样地爱他,当法庭宣布其它五名看守只需服刑四年,而汉娜是终身监禁时他哭了。 <br/><br/>    从此他怎么也摆脱不了内心里对汉娜的爱和欠疚。她把对汉娜的爱发泄在不同女人的肉体上,他结婚生子,都改变不了他对汉娜的爱。他无法忘记她!却又不能正视这段感情,他的感情也被终身囚禁了。直到他中年离婚后,重新找出那些给汉娜读过的书开始给她录音,然后寄到监狱。 <br/><br/>    麦克经历的一切汉娜并不知道。她在狱中早已心如死灰,当收到录音机又听到那些熟悉的朗读,尽管麦克的声音已从少年的稚嫩变成了中年的浑厚,可还是点燃了汉娜心中对爱的向往和对生的希望。汉娜牢房里的录音带越存越多。 <br/><br/>    她在狱中悄悄地跟着录音机开始自学识字,并开始能给麦克简短地写信,当麦克接到第一封信时震惊极了,她让麦克多寄些爱情故事,并可以简短讨论小说人物的生活了。牢房里书也越存越多了。然而麦克从不回信。他只知道为她朗读让他好受一些,却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个让他爱了一生,痛苦了一生的女人。 <br/><br/>    直到接到了狱中打来电话,狱警告诉他汉娜监禁了20年后要出狱了,除了他汉娜没有任何可以投靠的人,希望他能帮助接纳她。他不能回避了,不得不在和汉娜分开快四十年后他们见面了,而麦克无法再去面对这个已是垂暮之年汉娜,爱早在岁月的流淌中消失了。对她的帮助带着一种怜悯和施舍,还有对她罪恶的谴责。汉娜缩回了想和他相执的手,目光黯然。最后她平静的站到了她心爱的书桌和书上结束了悲哀一生。 <br/><br/>    天使是如何变成魔鬼的,也许天使的另一面就是魔鬼。在每一个内心又何尝不是善良和邪恶并存?影片没有去评判汉娜和麦克的对与错,它把现实展现给了观众,让观众去思索的不仅仅是汉娜的罪与过,而是人类的罪与过,每一个人内心的罪与过。汉娜在法庭受审,而更多的人在良心上受审,她的罪是对犹太人被残害的麻木,她们犯的是具体的罪,而更多的人犯下的是灵魂上的罪。 <br/><br/>    影片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对纳粹的印象,冷酷、无情甚至杀人魔般的变态。杀人不眨眼,杀人取乐等等。近些年来关于二战的影片频频得奖,首先是德国商人辛德勒良心,随后是《钢琴师》里的懂音乐并救助了钢琴师纳粹军官。此片而受审的却是六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她们可能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也可能是某人的至爱。善与恶在每一个心中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我们自己往往也不能分辩,别的人也不能。人是复杂的,而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人性就更不能一概而论。 <br/><br/>    然而历史已然证实纳粹是有罪的,残酷的杀害犹太人是不能抹杀的事实。战争是希特勒发动的,却不是希特勒一个人的战争!在法律系导师的特殊研究小组里,只有五个学生参与了《德国罪行的质问》的研究,说明当时大多数德国人仍不能面对发生过的历史!在历史走过了那么多年后,人们才能真正的面对事实来剥离人性的真相。在法西斯播洒的精神鸦片里有多少人自觉和不自觉中毒,被催眠了良知的仅仅是汉娜和那五个女人吗?还是仅仅是德国人?还仅仅是二战时期的法西斯??汉娜终身不能面对自己是文盲的事实,而德国人开始尝试着去面对自己的罪恶,去清洗伤口!那所有的人类呢?能正视自己的卑劣吗? <br/><br/>    影片最后麦克把汉娜终身积蓄的一小卷钱和一个茶叶罐,依照汉娜遗嘱送给了早已富足的犹太女作家(当年那个幸存女孩儿)。麦克也说出了他与汉娜的关系。虽然她没有原谅汉娜,但她收下茶叶罐,镜头中女作家若有所思看着离去的麦克,把斑驳的茶叶罐放在她豪华的梳妆台上,最后定格在她家人照片上。纳粹的罪永远不能原谅,而汉娜的忏悔是真切的。 <br/><br/>    1995年麦克带女儿看望了汉娜的墓地和她们去过的教堂,讲出了他们的过去。麦克释然了。汉娜这个普通的女人带着她一生的悲哀和秘密永远逝去。影片带给观众的深思还远远不止这些。 </font><br/><br/></font></p></font><br/>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4-26 21:42:5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4-26 08:44:16 | 只看该作者
<p>谁想去舔舐自己的伤口?谁能在擦拭伤口的同时还沉浸在快乐?这就是人性,有着无法超越的维度,我们也在其列。</p>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4-26 21:43:2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4-27 19:54:29 | 只看该作者
<p>和同事讨论了这部电影,对话如下:</p>
<p>同事:麦克不是爱汉娜,对于他来说,汉娜只不过是他的第一个女人,对于他的人生来说,意义是非凡的。</p>
<p>水云:我觉得麦克是爱汉娜的,正因为汉娜是麦克的第一个女人。</p>
<p>同事:开始汉娜引诱麦克,一个15岁的男孩,他能懂得什么是爱吗</p>
<p>水云:从男女对待感情的态度上来看,男人比较专情,对于男人来说,一生中可能只对一个女人产生爱情。所以,我觉得麦克是爱汉娜的。</p>
<p>同事:可能他们之间有爱,但总感觉不太现实。好像阴错阳差,总差了那么一截什么。</p>
<p>,,,,</p>
<p>到底是爱还是不爱,我也有些糊涂了,爱情本身就是很玄妙的,谁能说得清楚呢</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4-25 18:44:44 | 只看该作者
<p>电影《朗诵者》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反应了人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下,所展示的扭曲的人性,麻木的心灵。爱和正义,宽恕和理解,都被平庸的日常生活所吞没,被罪与罚所压垮,被谎言和计算所腐蚀。这让我想到鲁迅的《药》里华老栓夫妇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任何时代,都有觉醒者,都有安于生活现状麻木的人,作为文学作品,除了传播人性的光辉,爱的纯洁美妙,还要勇于揭开人性表层的面纱,来引起人们深层次的思考。而这部电影,正是如此。</p>
<p>喜欢读沉香的电影观后感,可以弥补自己在电影方面的浅薄认识。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主人公汉娜的自尊,及对所犯下罪行的无知,还有无疾而终的爱情。我们看到了一个悲剧性人物的产生,发展,终结,并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飘红欣赏!推荐加精~</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5 19:38:2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4-25 19:36:40 | 只看该作者
<p>\"真正的爱情是超越性别、年龄、文化、贫富、阶级、种族、宗教、党派甚至生死的。是人类最纯真最自然的情感。如果有了所谓的外界条件,那就不是爱情,只是一种交易!\"赞同沉香对真爱的诠释,哪怕真爱只是伴随我们一段路程,那么这纯洁的光辉足够我们一生回味的。</p>
<p>问好沉香,谢谢带来的佳作!祝福春安,保重!</p>
<p>配了音乐,不知道是不是影片中的歌曲?沉香听听!</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5 19:40:1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4-25 21:30:42 | 只看该作者
<p>电影艺术在像你这样细心的人群中永远不会消失!</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4-26 21:48:31 | 只看该作者
读大学时的周末,经常和朋友一起去师大附近的艺校去看电影,带上零食,一坐就是小半天,对电影的喜爱也是从那时开始的,看了一些名篇,但都是在半懂不懂的状态。很高兴在论坛看到沉香写了很多的电影观后感,给我了电影观看的一个全新的视觉。佳作置顶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23:18:4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清清水影</i>在2010-4-26 8:44:16的发言:</b><br/>
<p>谁想去舔舐自己的伤口?谁能在擦拭伤口的同时还沉浸在快乐?这就是人性,有着无法超越的维度,我们也在其列。</p>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4-26 21:43:20编辑过]</font></div></div>
<p>有些伤口要正确处理,如果一味的回避也许会波及全身。就如同做手术并不是快乐的事,但不做手术就不是快乐以否,而是危及性命。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是对自己的一种挽救,清影,你说对否?此片意义非常深远,希望能和朋友探讨。</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23:23:4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水云间</i>在2010-4-26 21:48:31的发言:</b><br/>读大学时的周末,经常和朋友一起去师大附近的艺校去看电影,带上零食,一坐就是小半天,对电影的喜爱也是从那时开始的,看了一些名篇,但都是在半懂不懂的状态。很高兴在论坛看到沉香写了很多的电影观后感,给我了电影观看的一个全新的视觉。佳作置顶欣赏! </div>
<p>我们每个人看电影都是从懵懂的时候开始的,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电影开始触动你的情感,触动你的灵魂,和你的心灵碰撞出别样的火花。问好水云,祝一切安好。</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4-28 08:42: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岁月沉香</i>在2010-4-26 23:18:42的发言:</b><br/>
<p>有些伤口要正确处理,如果一味的回避也许会波及全身。就如同做手术并不是快乐的事,但不做手术就不是快乐以否,而是危及性命。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是对自己的一种挽救,清影,你说对否?此片意义非常深远,希望能和朋友探讨。</p></div>
<p>的确,需要正视自己的伤口,这样才能补救,才能获得新生。可有时,尊严更为重要,为了昂起的头颅,为了阳光下的从容,伤口就要隐藏起来,永远存在自己心中,或许更好。</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4-29 09:47:11 | 只看该作者
<p>\"善与恶在每一个心中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我们自己往往也不能分辩,别的人也不能\".  </p>
<p>当每一件所犯罪恶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当我们良知和道义都无法面对的时候,我们在谴责那桩罪恶的同时,我们都因该自省自己:设身处地地想想,我能怎样? 也许人性看待,会是最佳的焦距。</p>
<p> </p>
<p>非常喜欢楼主的这篇文字。</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5-4 19:42:28 | 只看该作者
<p>五一搬家网络没有及时迁过新居,用这大块的时间欣赏了电影《朗诵者》。对二战的审视,《朗诵者》以一个新的视觉给我们以深思。文盲是导致人性麻木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环境改变,生存状况,权利的角逐等等,都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下,暴露出来最卑劣的一面。人类,既有荣耀光鲜的一面,又有卑鄙耻辱的伪善,还有无知麻木的可悲可鄙,这就是活生生的人性。</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22:34:3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竹影香尘</i>在2010-4-29 9:47:11的发言:</b><br/>
<p>\"善与恶在每一个心中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我们自己往往也不能分辩,别的人也不能\".  </p>
<p>当每一件所犯罪恶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当我们良知和道义都无法面对的时候,我们在谴责那桩罪恶的同时,我们都因该自省自己:设身处地地想想,我能怎样? 也许人性看待,会是最佳的焦距。</p>
<p> </p>
<p>非常喜欢楼主的这篇文字。</p></div>
<p>看来竹影还是很清醒的,电影的目的不是指责什么人,是让人类反思当罪恶发生在人们身边时你该如何去做。如何去思考。善与恶确实并不容易界定。<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27.gif\"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4-30 22:46:50 | 只看该作者
沉香,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能太劳累哦!还有保持良好心情,这个也很关键。祝节日快乐,出玩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22:54:48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清清水影</i>在2010-4-28 8:42:00的发言:</b><br/>
<p>的确,需要正视自己的伤口,这样才能补救,才能获得新生。可有时,尊严更为重要,为了昂起的头颅,为了阳光下的从容,伤口就要隐藏起来,永远存在自己心中,或许更好。</p></div>
<p>水影你好,你说把伤口隐藏起来便可以昂起头颅,在阳光下从容。真的可以吗?麦克选择了隐藏,结果终生不快,郁郁寡欢。汉娜选择了隐藏,失去了自由,爱,生命。这算是得到了尊严吗?当然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隐藏着一些伤痕,但这些伤痕并不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当它们影响到生存和心理时它就不该再隐藏了。</p>
<p> </p>
<p>也许我们过多的看到是个人的伤口,此片与此文所谈的不仅仅是个疼痛,而是人们如何来认识二战这场浩劫,人性的这场浩劫,这个伤口不去反思所酿成的只能是人类的下一个悲剧,日本人就拒绝做这样的反思,这才是我们应去追究的问题所在。从这个角度你我是可以达成共识的。</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23:27:16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水云间</i>在2010-4-27 19:54:29的发言:</b><br/>
<p>和同事讨论了这部电影,对话如下:</p>
<p>同事:麦克不是爱汉娜,对于他来说,汉娜只不过是他的第一个女人,对于他的人生来说,意义是非凡的。</p>
<p>水云:我觉得麦克是爱汉娜的,正因为汉娜是麦克的第一个女人。</p>
<p>同事:开始汉娜引诱麦克,一个15岁的男孩,他能懂得什么是爱吗</p>
<p>水云:从男女对待感情的态度上来看,男人比较专情,对于男人来说,一生中可能只对一个女人产生爱情。所以,我觉得麦克是爱汉娜的。</p>
<p>同事:可能他们之间有爱,但总感觉不太现实。好像阴错阳差,总差了那么一截什么。</p>
<p>,,,,</p>
<p>到底是爱还是不爱,我也有些糊涂了,爱情本身就是很玄妙的,谁能说得清楚呢</p></div>
<p>哈哈,水云过节好,你没听说过女人是情感动物,男人是性感动物吗?你和一个感知不对等的人谈什么呢?男人总是会把过错推到女人一方,这和中国男人对女人的偏见有关,想想中国字里带女字边的多是贬义词,由此可见中国男人怎么可能对女人有什么好的评价,更何况汉娜与麦克这种复杂的情况。麦克对汉娜的感情不能用单纯的爱来解释,它包涵了很多道德伦理和民族责任以及个人情感心理的综合,我在文中有多处提及。</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5-22 18:59 , Processed in 0.023988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