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小弁》是《诗经》一篇诗中,“赋比兴”作为艺术手法与比喻修辞同时出现,这是不多见的。对我们诗词爱好者,是很有价值的。 
    关于艺术手法的“比”与比喻修辞的“比”二者是不是有区别,历来看法不一。一种看法认为,“赋比兴”中的“比”是艺术手法,界定的是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和修辞的比喻是有区分的;第二种看法是二者不加区分;三种看法,不仅艺术手法的“比”与修辞的“比”不分,就连“兴”与“比”也不分,统称“比兴”。看法的不统一,特别是艺术手法的“比”与比喻修辞的“比”混为一谈,给我们这些学习写诗填词的人带来很大麻烦。 
   其实,“赋、比、兴”概念的提出、诠释,远远落后于其实践。《周礼·春官》的提出,到汉代《毛诗序》、再到唐代孔颖达逐渐明晰充实,而赋比兴早在西周时期的诗中广泛使用了。而且,使用中已经将艺术手法的“比"与修辞的比喻明确区分开。《小雅·小弁》就是如此。 
    关于这首诗的译文、赏析,自己百度一下便知,这里逐章的将手法的“比”、“兴”以及修辞,做粗略提示,供参考。 
  《小弁》,全诗八章,每章八句。方玉润认为是“宜臼自伤被废”,接受此看法。 
   第一章呼天自诉。 
   第1,2句以雅雀快乐从容飞还巢,起兴开头,接着问天何以“人人都过得很好,只有我被伤撂倒”? 
   第二章去国景象,触目伤心。 
   第1,2句描写“平坦的大道,长满了荒草”,即是这章的开头,又衬托接下来心的忧伤(比兴)。 
   写心的忧伤用“惄焉如捣”,“疢如疾首”两处比喻修辞。 
   第三章追慕父母言极沉痛。 
   第1,2句“桑与梓”借代指父母之邦。 
   第5,6句,“不属于毛,不离于里”是裘衣,毛向外皮作里子。毛喻父,里喻母。用不“属毛离里”诉说得不到父母的恩惠。 
   第四、第五章在外所见,苦无所归,心灰意冷。 
   四章,第1,2,3,4句以菀柳蝉鸣,潭深苇茂的描写起兴。第5,6句漂荡之船不知所向作比,衬托7,8句所写心里之忧伤。 
   五章,第1,2,3,4句鹿奔雉鸣起兴,第5,6句以病树不长枝条作比,衬托7,8句心之忧伤。 
   第六章埋怨父亲 
   第1,2句野兔入网还要把它放了,第3,4句路上遇到死人或许还要把他埋葬了,即作为这章的开启,又反衬后描写的“父亲这样忍心抛弃我,及我的伤心。”(比兴)。 
   第七章指责父亲,揭示被放逐的原因。 
   第1.2,3,4句指责父亲听信谗言,缺乏慈善之心,不肯慢慢推究。5,6句以“伐木还要用绳索拉住,砍木柴还要看看理路,”作比衬托7,8句诉说被加罪的冤屈。 
   第八章放逐后还要谨慎小心。 
   第1,2句以“没有高的不是山峦,没有深的不是水泉”做开启语,同时又衬托3,4句“君子不要轻易出言,有耳朵贴在墙垣”(比兴) 
   第5,6,7,8句是从《邶风·谷风》原样移过来的。是说“不要让人上我的鱼梁,别让人开我的鱼笱。我自己都不能被容,那顾得了我的身后呀!”5,6句仍然是衬托的比。 
   *      *      * 
   关于赋比兴请参看 
   一,钱钟书《管锥篇》中《关雎》的赏析,有分析有事例。 
   二,袁行霈教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一书“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之四有专门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