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4"> 1986年前,你如果要去苏区????峦山看看,那简直是像唐朝诗人李白笔下叙述进蜀之路的感概。她那美丽的环境;人们耕耘之余的恬静礼居生活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哪样迷人。据说在很远的时代就有喜欢游山玩水的文人墨客到过这里,也曾留下过“峦山接凤岭,金水绕银坑”的美妙诗句。</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在没有开通公路之前,进出此处的路只有一条水路。山区的人要想把山区中的货物运出大山,只有背驮、肩挑晨起见露珠,暮归见夕阳。起早贪黑赶渡轮。有时出来了为了把带出来的货物全部售完耽误了回家的渡轮,也为了节省在外住宿的饭、宿钱。更为了不使在家的人担心挂念,只好迈开自已的11路车沿着崎岖、丛林茂盛的羊肠小道;伴着天上的星星,听着丛林中的不知名的动物的叫声回家。有时在宁静的夜里,走在黑黑的茂密森林中的小道上,前面突然现出两颗绿绿地幽灵般的蓝光时,吓得你一定会毛骨耸然冷汗沁心;一根根汗毛直竖全身,鸡皮疙瘩一片片的凸起。走这样的路在没有同伴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一路走着口中一边吆喝着,顾意搞出的响声,以壮自已夜行的胆量。脚步也是行走如飞。???? 特别是想把大山里的竹子和树以及大山中的乌金运出大山,也只能是靠这唯一的水中之道。 </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记得小时候,每当我们一行几个小伙伴来到水库嬉戏游泳或者是来钩鱼时,总可以看见一艘一艘的载货木船在艄公船老大的“叽呀、叽呀”的摇橹声中慢慢向岸边靠来。运竹、运树的放排汉,吆着号子,借着风帆力摆撑舵。他们日行夜宿,不管是天晴烈日烤;雨淋身上浇,雷电头上轰。一年下来身上的肌肤成了橄榄色象涂了一层油样的。</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日和夜交替着在他们的橹声中飞过,时光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地流过,一个月一个月地逝去。风在吹,天要变的时候山在吼,透过一年碧色的清澈的米水水心平气和地朝湘江飘去。</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随着国门的打开,经济的迅猛发展,靠这样的运输工具和路径速度之慢;人员之累,效益之低是不行的了。要想富先修路。在苏区人民的呼声下,在县委和县政府及上级的关心下,一条平坦、宽畅的于网岭经酒埠江直达苏区的水泥马路在1986年建成通车了。从此昔日船老大的“叽呀,叽呀”的橹声没了,昔日的艄公的吆喝声没了;昔日的风帆飘影没了。只有奔腾不息的车轮声和喇叭声,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耽误时间不能按时回家而要走路,现在可随时叫上摩的或者是出租的士直接送你到家门口。 </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从酒埠江到苏区的路由于地理地势、地形特征的影响,它是沿着峻高九的走向,依山傍水随着山的脊弯而弯弯曲曲,陡陡缓缓;盘盘绕绕。据从苏区送货出来的司机说:从他居住地出来一路上有九十九个弯。刚走第一回的人说:险,我的头都给转晕了,有点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font></p>
<p><font size="4"> 特别是天然的地理状貌的开发和利用,以酒埠江水库为中心的自然生态景观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以天然的奇特的岩溶怪状的溶洞的神奇及奥妙形成了国家级的自然生态地质旅游胜地。以旅游带动经济,使此处的人们以祖辈的农业耕耘转为五彩缤纷的商业经营,人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昔日长年累月一日复一日晨出晚归荷锄扶犁吆喝着挥鞭赶牛的只望着一垄一垄一年两季由青变黄的稻谷收入填肚子的农民一下子转为只坐家中脸露微笑、热情接待,手沾唾洙数着钞票的商业主人。使昔日顶着风雨,背负烈日,只知赤脚挽着裤脚干活的人,如今也知道了从事利用三尺之地吆喝着香烟、苹果、李子、桃的小本经营。一座座一栋栋砖混结构的装修雅致的高楼大厦拨地而起。使昔日的山上资源和地下的乌金随着车轮的滚滚快捷输送从外面换来一叠一叠的红钞票。外出闯荡世界的人也涌涌而动一波一波地到山外看世界。使昔日只知耕耘的人也知道了华尔滋、伦巴、吉特巴;也有时间像大都市的人一样在恬静、舒畅、奔放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舒展自已的情怀,感悟人生的乐趣。 </font></p>
<p> </p>
<p><font size="4"> 昔日的家庭主妇,如今也知道了生活的多样化;也知道追求健康的生活。她们挎上了金鼓、舞动了鼓槌、舒展着彩带敲响了鼓点;脸上绽放着笑容;焕发了青春。昔日的山中僻镇如今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这就是苏区之路上的峦山镇和峦山人。 </font></p>
<p><font size="4"> </font></p>
<p><font size="4"> </font></p>
<p><font size="4">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09-11-03 22:18: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