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3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百无一用是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08:5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无一用是书生
[table=100%,#ffffff][/table]??读清?黄景仁《杂感》诗兼谈纳兰词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一字汉镛,自号鹿菲子,江苏常州人。清代中期诗人,乾隆三十年(1765)秀才。他出身孤寒贫穷,依靠寡母抚养成人,幼年聪敏,9岁曾吟出“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名句,16岁于3000人中取童子诗第一,有“乾隆六十年第一人”之美誉。然时乖命蹇,落拓平生,年仅35岁就贫病而终。 黄景仁虽才华横溢,于学无所不窥,却屡次见弃于有司,始终是个穷秀才,使他不得不奔走四方为稻粮谋,但还是四处碰壁。社会对他的排挤,世人对他的白眼,使他尝尽人间悲酸苦痛,迫使他在盛世中唱出了悲歌。
  在上世纪初,文学界对清代诗词家的评论中,有人曾无不过激地说:清代诗人词人不少,但若诗词仅各取一名,一定是黄景仁和纳兰性德。这一说法肯定是不全面的。就清诗来说,以悲愤名世的就有龚定庵的“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等名篇足可与黄比肩;就清词来说,朱彝尊、陈维崧词作成就也与纳兰不相伯仲。为什么有此种将黄、纳两人举之过顶的评价呢?
  本人分析起来,无外乎以下三点:
  一是诗词之善用领域,他们发挥到了一个特殊的层面。“诗言志”,这里的“志”并非说的只是理想、抱负这样狭隘的东西,它说的是诗人想表达的一种观点、一种理念,也就是偏重于“理”的表达。“词遣兴”,这里的“兴”就是“兴之所致,情之所倚”的“兴”,它与诗相比偏重情感的表达。当然,诗词表达与上述不同的反例是不少的,但并不说明诗词表达的主题就没有偏重。最能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观点、理念是哪类?最能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情感是哪类?鸣不平、爱情。黄、纳两人都很好地把握了这两类主题,并以最能撩拨人心的方式表现出来,因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二是他们抓住了人性中亘古不变的元素,加以创新。纳兰词如此,黄诗更是如此。从上列的《杂感》来说,颔颈两联的收、放对比,发前之未发之明,因而成为后人传咏的名句。
  三是他们都是生活感受的细心体验者。“十有九人堪白眼”这样的句子,不是春风得意之人写得出来的,更不是小轩独酌、弄月戏花可成的。再如纳兰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以常人常感写出无人体验而又无处不曾体验之感,因而成为名篇。
  黄与纳兰的相似之处是很多的:黄35岁而殁,纳兰30岁而殒。他们都早慧。他们虽然富贵程度悬殊,感情生活都很不如意……
  好了,我们再来具体看看黄景仁的这首《杂感》诗。
  据史料记载,这首诗是清?乾隆三十二年,黄景仁初次参加江宁乡试不就,黯然写下的,时年仅17岁。
  起句“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仙、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分别代表了闲适和严修两种人生态度。老成的少年感叹:我既不能选择闲适地生活道路,也不能选择严修的生活道路,两种追求都很茫然,不能成功,所以只知道一个人在这无边的黑夜里感叹世事的不平。这种的感叹,从少年诗人的心理来说,无疑是不相称的。曾有人解释说,他是求佛问道不成,所以忿忿不平,我是不赞同的。起码黄景仁虽然有些沮丧,远没有遁世的心思。
  接下来,“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也许这一联既是写实,也是借景抒怀。风蓬,有两解,一是所乘船的蓬子,二是雨天行人戴的斗蓬(遮雨的用具)。不管以哪种实物理解,都是可以解释通的。作者此时的心情是落寞的,风吹远了悲悯的气氛,这是写实;联想到自己总是到处奔波求人而又落落寡合,这是感慨。后一句,为了通过乡试,自己履泥而行,仅仅就是为了得到朝廷给自己一个并不尊荣的名份。这一句也是虚实相济。我的解释与从前一些评家解释也是有不同之处的。
  转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已经跳出了个人的际遇来发感慨了。在社会上,90%的人都很瞧不起我们这些读书人,唉,我们这些读书人被他们看得上的太少了、用得上的太少了!这句对读书人鸣不平的名句,从此成为了后世读书人自嘲的口边语。
  结句“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是在收结起句,也是在收结全篇。不要因为我写的诗就把愁苦、悲凉真的应验了,我应该象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一样,快乐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对这首诗结句的解释,与很多评者理解的不同,主要是他们把“谶”字有所误读。
  整首诗的解读:
  一位年仅17的少年,在乡试不就后,黯然返乡。他一身飘飘白衣,冒着阴雨独自一人赶路。这天夜宿船中,风吹得很猛,雨已经停了。想着自己落泊的经历,不由提笔写下诗来??我选择不了闲适富裕的生活道路,也选择不了严修仕途的生活道路,一个人只能在无边的黑夜里感叹世事的不平。希望强劲的风,吹去我不快的心绪和不好的运气,让老天爷看在我在泥泞中跋涉的艰辛份上,让我得到朝廷小小的功名。可是,象我们这样的读书人,既不能挣钱养家,也没机会充当干臣,绝大多数人是瞧不起的;就算我们读书人中有能做出一番事业的,又有几个呢?所以,我希望不要因为我写了愁苦和不幸就让这些不好的东西一一应验在我的身上,我应该象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一样,在自己得令的时候快乐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全诗以天才的笔墨,深刻入微地道出了千百年来中国读书人心灵深处的怅惘和孤独。读黄景仁的诗,我们看到了一个忧郁而清秀的少年翩翩向我们走来……


                                                                                                                                                        200803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5-29 09:41:58 | 只看该作者
好评析,问好吟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9-23 04:02:08 | 只看该作者
<p>莫道书生总无用</p>
<p>人才难道文盲会</p>
<p>知识创造成财富</p>
<p>生命价值含百味</p>
<p> </p>
<p>又现作一首</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2-27 18:01:14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收藏共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3 12:09 , Processed in 0.01676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