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斋诗话:奴与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0:5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聊斋诗话:奴与诗            

       几天前写的《时代与诗??兼析老干诗产生的深层原因》一文,连用了“奴吏(当官之奴)、奴才(有才??特指文才??之奴)、奴隶(无职无才之奴)(此三词下文简称‘三奴’)和奴诗”四词,新词亦同新人,初来乍见,难免有隔膜之感,因此有必要再阐述一下。当然,此文主旨是论述诸奴以及奴性与诗的关系。

     “奴吏、奴才、奴隶、奴诗”都是因奴而生。

       奴又是因奴性而来。若没有奴性,也就不能称之为奴了。

       奴性是“奴吏、奴才、奴隶、奴诗”之源。

       奴性,是一个让人看了就不舒服的字眼,但却如阿Q精神,国人人人皆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是客观存在,是国人劣根性之一,回避它,只能利于其弥漫、发展,因此,倒不如正视它、研究它、制约它,让其曝光,让其露丑,让其有所顾忌,让其有所收敛。

        奴诗,从字面理解应为“奴吏、奴才、奴隶”所写之诗。也许有人怀疑:这些人也能写诗?其实从古至今,诗坛之诗绝大部分是这“三奴”的作品。因为,中国的历史,不外乎两种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除了皇帝,其余就是“奴吏、奴才、奴隶”。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三奴”才会有脱尽奴气的个例(此说下文将提及)。

       其实,我们的诗祖,或曰祖诗??诗经,就是地道的“三奴”作品。

       也许有人会说,建国后的诗不能称之为“奴诗”了吧。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此说成立,除非是国人没有了奴性。只要有奴性,就有“三奴”,有“三奴”就有“奴诗”。 综观中国历史,专制统治是越来越严酷的趋势: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秦朝,几千年达到一个专制高峰,特别是文化专制。这一时期人身为奴重于精神为奴。从汉唐到宋元再到明清,也是一条变本加厉的专制链条,直至文革达到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是精神为奴重于人身为奴。       人的奴性是随着专制的强度(特别是精神文化专制的强度)而增强的。奴诗的奴气是随着奴性的增强而增强的。所以越是近代,奴诗越多且奴气越浓。今之奴诗比周之奴诗的奴气要浓得多。

      专制最具杀伤力的是思想,换句话说,最与奴性绝缘的是思想。新思想能改变人的世界观乃至改变世界,这是专制统治者最恐惧的,也是他们利用一切手段防止其萌生或及时扼杀的,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奴化国民。奴化的手段一是镇压,如焚书坑儒、文化革命;一是统一思想,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所以尽管“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但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出现诸子之后,再没有思想家出世的黄金期。

      封建时代的诗坛是幸运的,它甚至得到王室的垂青。如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的制度。历代统治者都把诗歌作为歌颂王朝、粉饰太平、收拢人心的工具。但随着专制体制的完善并不断加强,统治者对有表达思想、影射政治功能的诗歌倍加重视,如明帝朱元璋、清帝乾隆等就有推敲诗人作品的嗜好,并毫不吝啬地将自认为大逆不道诗词的作者诛杀。以致使“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成为明清以来诗坛的写照。后来的统治者变得聪明起来,他们不再象秦始皇秦始皇那样,一次焚书坑儒搞得诗文绝迹,而是即要思想灭绝的事实,又要文艺繁荣的假象,于是就有了1958年的诗歌同钢铁同放卫星,就有了小靳庄的赛诗会,就有了报刊杂志连篇累牍的奴诗,也就有了“三奴”造就出的莺歌燕舞的景象。历史上绝对没有奴气的诗人只有以下几种:

     一、皇帝。但不是所有皇帝。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必在其列。如刘邦。请看他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真是豪气飞扬!奴气无踪。开国以外的皇帝就未必了,比如宣统帝。请看他在日本吉冈写的诗:      “霹雳呼匐降自天,永扫妖氛开坤乾。黎明初曙光海陆,伟哉皇军功盖前。       大义凛然北方镇,日满一心同苦甘。  捷报传来无限喜,翘望东天申庆欢。”       其东洋奴才之相露于言外。

      二、准皇帝。如曹操。请看他的《气出唱》: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        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      …………

     看他曹孟德是何等气魄!

      三、造皇帝反或想当皇帝的人。如黄巢。请看他的《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再如毛泽东,他的《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后,据说国统区诗人也以雪为题填词,但均败于毛作,后人分析出无数原因,但有一点却疏漏了,就是:毛泽东骨子里就没有丝毫奴气,且把也没有丝毫奴气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放在眼里,是有主宰大地沉浮之志的狂人。一群“奴才”同其较量,岂有不败之理。      四、找到桃花源隐居,皇帝管不着的人。如陶渊明。请看他的诗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怕杀头、不怕坐牢的人。如秋瑾。请看她的《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再如彭德怀, 1958年秋,他深入湖南调查研究,看到五风盛行,民不聊生,心情激愤,于是赋诗《故乡行》:                    

     谷撒地,

     薯叶枯。

     青壮炼铁去,

     收禾童与姑。

     来年日子怎么过?

     我与人民鼓与呼!

     可以说大跃进时期产生的所谓诗歌千百万首,都是上品奴诗,而真正的诗只此一首。

     六、有战斗技巧,能够进行韧的战斗的人。如鲁迅。请看他的《无题》: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当然,还要有其它客观条件,比如,遇有通缉,鲁迅就常避居租界。

      国人奴性的强弱区分是这样的:

      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奴性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奴性弱。如秦朝首次统一天下,人民坐稳了奴隶,但焚书坑儒使得思想荒芜了,诗文绝迹了,这正好与之前群雄争霸的乱世,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英雄即没有奴气之人;又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那时王室、皇帝的宝座风雨飘摇或是江山不在,诗人可以尽抒真情、任写丑恶、大骂皇帝,不用担心谁来降罪了。

      多禁忌时代奴性强,开明时代奴性弱。请看近代诗人郭沫若的诗:《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 》:       在  一万公尺的高空,       在图?104的飞机之上,        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    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    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   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   象静穆的丛山峻岭,    也象浩渺无际的重洋!    《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奴性之强令人乍舌,透过其熏天的奴气可以想象当时专制统治达到何等地步!

      再看唐杜甫的《酒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诗中的八位诗人是何等潇洒人生。特别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虽未必实情,但也能反映出当时诗人与皇帝的关系,足见其时代之开明。所以,在中国,浏览一下诗歌,就能知道那个时代的专制程度。      打击文人的时代奴性强,重用文人的时代奴性弱。

      受过打击的奴性强,未经波折的奴性弱;

      与统治者关系厉害的奴性强,与统治者少有瓜葛的奴性弱;

      既得利益者奴性强,无利可图者奴性弱;

      私心严重者奴性强,大公无私者奴性弱;

      饭碗由统治者掌控者奴性强,饭碗与统治者无关者奴性弱;

      官位由统治者赐予者奴性强,官位由民众赋予者奴性弱;

      官办媒体奴性强,民办媒体奴性弱;

      歌功颂德者奴性强,关注民生者奴性弱;

      掌管官方刊物的奴性强,没有公共资源的奴性弱;

      经常给报刊投稿并被采用者奴性强,对报刊不肖一顾者奴性弱;

      经常受到表彰、奖励的奴性强;对统治者活动不予理睬者奴性弱……

     奴吏、奴才、奴隶的奴性强弱和其诗奴气浓淡成正比。

      没有奴性的诗人决不会写出有奴气的诗。

      有些许奴性的诗人未必就写有奴气的诗;起码作品不会全有奴气,其奴诗主要体现在歌功颂德之作。这是因为他们虽有些奴气,但也有正气,更多时候是正气压倒奴气。

      奴性十足的诗人必然会写带有奴气或奴气十足的诗,尽管不一定是全部作品。

      写出没有奴气的诗的作者不一定没有奴性。如宋江写在酒家墙壁上的反诗:“他年若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可有丝毫奴气?但正如鲁迅断言:终于是奴才!

     “三奴”写出的诗是不同的:奴吏(包括在职的,离退休的)和奴隶的诗多为直白浅露,若是歌功颂德,则是通篇奴气。这些奴诗容易识别。但有一种情况例外,一些无才之奴(特别是奴吏)虽无诗之才情,但凭着逻辑思维之匠心,把格律、古韵钻通弄透,再苦读唐诗宋词,背些“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之类,出口自来旧,写出诗词古色古香,酷似唐宋作品,虽然空洞无物,但必合平水古律,如此这般,便能象当年写报告一样生产诗词产品,并凭借资历、余热,居然在诗坛小有或大有地位,甚至成为导师,做了诗词报刊杂志的“住持”、“方丈”,掌控了诗词生杀大权,乃至左右着诗词的发展方向,并经常获得各种大奖(笔者誉为“优秀奴才奖”)。奴隶与奴吏略同。“奴才”(有才之奴)往往好诗和奴诗兼有,且奴诗的奴气也不外散,乍看往往还象佳作。诗经之诗应多是“奴才”所作。那些奴吏和奴隶的浅白直露或奴气显露的劣作,或许“采诗”、“求诗”之人未取,或许孔老夫子编纂诗经时不录。总之,类今“老干诗”者甚少。

      奴性的第一要素就是“被给与的:被动的,而非自找的。”奴性源于将人驯化为奴的专制体制,是统治者专制统治的产物,其强弱是由专制的强弱决定的(或许也有遗传因素),所以,一般来说责任在社会而不在个人。 屏弃奴诗,抑制奴性,是诗人艰巨而持久的使命,是恢复诗坛形象的重要举措。说其艰巨,是就奴性的顽固性而言;说其持久,是因驯化奴性的外在环境还没有改善的征兆。

      应着重说明的是,有很多诗人尽管也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但却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能够独善其身。他们抒真情,写民意,为诗坛增添了正气和佳作,使人看到了诗坛的希望。

      最后我想为“奴诗”下个定义,即:“散发着奴气的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3 13:01 , Processed in 0.01435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