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color="#ff0000"><b>第一章</b><b> </b><b>日月堂传八世梅</b><b> </b><b>天生奇异耳大白</b><b></b></font></font></p>
<p align="center"><b><font size="4"> </font></b></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琥珀光。</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是他?。</font></p><br/>
<p><font size="4"> 这是伟大诗人李白在开元二十八年五月来山东游历,经下邳过兰陵,闻酒香弥漫,见酒旗飞舞,于是痛饮神往已久的兰陵美酒,触发灵感写下的不朽诗篇。这诗中提到的?陵就是现在的山东兰陵镇。</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兰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古代荀子、孟卿、孟喜、萧望之、王良等人,都出自兰陵。这萧望之,是萧何的六世孙,为官刚正不阿,后遭宦官陷害,被迫自杀。其墓就在现在的兰陵镇小仲村(实为萧冢村)。</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历史的车轮碾过人世间的兴衰,进入了明代万历皇帝时期。这个时候,大明帝国开始衰败。万历皇帝初期,当朝首辅张居正推行新政进行改革,改革的十年为大明王朝取得了辉煌业绩,让陷入内困外患的大明帝国,出现了自中期以来最为辉煌的时代,王朝面貌焕然一新。但改革的措施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引起当朝的官员顾宪成等人的批判和反对,尤其是张居正为了改革而引发的“夺情事件”造成“五直臣”被打板子或流放。</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张居正病逝,尸骨未寒,长久被新政约束的万历皇帝及其他反对改革的大臣对张居正以及他实施的新政进行了清算。结果在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张居正被抄家夺谥,改革政策被废除。就连张居正的尸体也差点被挖出来。万历皇帝的这一举动造成大明内阁大臣们,不再敢有所作为,人浮于事,无所事事。内阁的消极怠工,引起了朝内以顾宪成为首的大批言官的不满,他们频繁地发表议论,批批评内阁,表达对内阁不作为的不满,内阁大臣们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你一伙,我一帮,一时间,朝内出现了党派之争。什么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各党派之间往往围绕一件事情大搞阴谋,搞个你死我活,朝内先后出现了“国本之争”、“梃击案”、“并封三王之争”。不停的争斗,使得大明朝廷政党格局不断洗牌,时任史部,文选郎中的顾宪成在不断的党争中被对手击败,削官为民,回到了江苏无锡老家。此后的顾宪成开始在无锡讲学,后又修复了前人留下的东林书院,成立了新的东林书院,大批失去仕途的人纷纷涌向东林书院,一时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同的人物在这个大明王朝的土地上演绎着各自的人生悲喜剧。 </font></p>
<p><font size="4"> </font></p>
<p><font size="4"> 尽管这时的大明王朝日趋没落,但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兰陵依然显得平静繁荣,百姓是不问你朝廷的党派争斗的,大家只享受着平静的生活。在兰陵有一姓褚的大户人家,家境富饶,子孙后人读书明达,家设馆邑遍请名儒教授族人和乡人读书。名儒之中有位老先生,沛县人氏。此人姓阎名环,字文泉。老先生是当时的太学季子,勤学博文,为远近师表。</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文泉老先生有三子,长子思忠、次子思默、少子思讷。思忠、思默两人在先生的老家沛县已经成家立业,只有小儿子思讷年幼,阎老先生带在身边。爷俩靠老先生教书的馆金生活,可这老先生喜欢喝酒,馆金收入往往不足支付酒资,年终家里萧然四壁。他的小儿子思讷跟着他,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但这孩子天资聪明,一心学业,也不在乎生活的艰辛,勤苦读书寒暑不辍。为此,他平时拾牛粪晒干,积攒起来,每到晚上,就点燃干牛粪照明读书。冬天,这年幼的思讷就到田野里捡棉种,收集棉种上残留的棉絮积攒在竹筐里,然后将双脚放入筐中取暖。他刻苦钻研毛诗,编著古今文章数百卷,读书过目不忘。自书座右铭自勉:“百勤能补拙,一懒便成愚。”</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明万历癸巳年,思讷被督学御史,姚公渭录为博士弟子。次年夏,文泉老先生在贫困潦倒中去世,思讷居丧一如古礼,归沛葬父。文泉老先生去世后,思讷学业有成,在父亲生前老友的帮助下继承父亲的事业做了教书先生。平日里辛勤耕耘,或教授故里、或徐州、或丰县,多所教馆教书。后来娶吕氏为妻成家立业。 </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这吕氏是沛县富豪的千斤小姐,生于万历庚辰年闰四月二十五日亥时。她淑德善良,敬慕思讷才华,不嫌思讷家贫就嫁给了他。婚后这吕氏躬自操作,辛勤三十余年家业稍稍兴起。她性格善良,平时自家虽不富裕,但见到邻里乡亲饥寒,常常伸出援助之手,家业兴起之后更是与人为善,有求必助。后来被乡亲誉为远近闻名的老善人。</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河决沛县四堡口,太行堤陷落,水灌沛县城。湖水入夏村,横冲运道。而后大疫,死者数千。阎思讷的妻子有孕在身,为保母子平安,思讷将沛县的家业交由家人打理,携妻及丫鬟,复返山东兰陵,在父亲的学生褚氏家避难。褚家身为思讷父亲的学生,又将其儿子交与思讷做门生,阎世为师褚世为门人,在当时传为美谈。</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说起这褚家,有一聪颖后生名德培,字集禧,号嵩华,别号元在,生于明万历十三年。这孩子生而颖慧,酷爱读书,维文维武。十岁时即能操觚为文,当时峄县县令解经邦一见面,甚感惊异,称赞道:“此大器也!日后必为国家栋梁之材。”。在阎老先生的调教之下,这褚德培二十岁时便为博士弟子,名声传遍齐鲁。万历乙卯科(1615年)参加乡试,夺魁得中举人。崇祯元年进士及第。阎先生的名声也因教出了这个学生大振,成为一方名师。这些自然是后话,再说这阎先生一家来到兰陵,生活还算安定,在褚家被视为上宾。</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这年农历九月十二,(1603年10月16日),喜鹊闹门,吕氏生下一子。当接生婆告诉思讷时,思讷喜出望外。再看这孩子生的奇异,一双耳朵既大又长,成白色,耳白过于面,凡阅之者无不称奇。</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古人云:“奇人有奇貌,必有奇志也。”景文公见儿子相貌奇特大悦,随为儿子取名叫尔梅。白耷,字用卿,又一字叫古古。同年徐州府万寨的万家也喜得一子,名寿祺,字介若,一字内景,号年少。这两孩子日后在明朝的诗坛和政治舞台成一时风云。</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当阎尔梅长到抓生时节,母亲吕孺人将其置于客厅,地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各式经商、务农、演武用品,让尔梅满地爬抓,测其日后前途和志向。这虽无科学依据,但徐淮地域皆有此风俗,现在仍有延续。小尔梅看到如此多的玩物高兴地嬉笑着,满地爬抓,但最后只有笔和刀紧握在手。母亲高兴地说:“我儿日后定是文武之才!”</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人生如梦,光阴似梭。转眼尔梅已经长到五岁,在父亲的熏陶下熟背诗文,聪颖活泼。无论什么事情喜欢追根问底,因他奇特的相貌,伙伴们习惯称他为白耷,习以为常尔梅也乐于接受。因家人是流寓兰陵,同姓人很少。这小尔梅就纳闷了,人为什么有不同的姓氏?都住在一个地方,为什么不姓同一个姓呢?阴曹地府有个阎王爷,我怎么和他一个姓呢?</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坐在院里专心思考着这些问题,尔梅感到茫然。“尔梅,出去看看你爹回来没?你去迎迎他我们准备吃饭。”母亲在屋里连喊几遍没人应声,以为这孩子又出去找小伙伴们去玩了,于是走出房门准备去寻找,到院子里一看这孩子正在自己发呆呢!母亲的到来尔梅浑然不觉,看此情景母亲以为孩子病了,忙用手去试他的脑袋,这下把尔梅吓的一下子跳了起来。</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娘,你干什么啊?吓死我了。”</font></p>
<p><font size="4"> “儿子,想什么呢?这么认真?连我叫你都听不到?”</font></p>
<p><font size="4"> “娘,你叫我?什么事啊?”</font></p>
<p><font size="4"> “娘想让你去迎你爹,回来吃饭!没想到你自己在这发呆,我还以为你又跑出去呢,告诉娘在想什么?和伙伴们发生什么事情了吗?”</font></p>
<p><font size="4"> “没什么事情发生,娘你放心吧,我和他们好着呢。”尔梅摇着娘的衣襟,撒着娇,把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给娘听。“呵呵呵呵呵呵,儿子小小年纪居然想这么多问题,有出息。”母亲高兴地夸着尔梅。说笑间思讷已经回来了。</font></p>
<p><font size="4"> “哈哈哈哈,家里有什么喜事吗?看把你们高兴的?老远就听到了你们的笑声。” 看到相公回来,吕氏忙拉着尔梅的手,随丈夫一起进屋准备开饭了。</font></p>
<p><font size="4">饭后吕氏将儿子的问题告诉了思讷,思讷回头笑着看看尔梅说:“想不明白?想知道?”尔梅急切地点点头。“好吧,过来爹讲给你听” 思讷放下手中诗稿把尔梅抱在腿上绘声绘色地讲来。</font></p>
<p><font size="4">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这人之祖何也?人祖其姓也。子随父姓代代相传。”</font></p>
<p><font size="4">思讷摸摸尔梅的头,问道:“懂吗?儿子。”尔梅点点头,继而问道:“那他们怎么姓褚我们为什么又姓阎呢?”“问的好!听我慢慢给你讲。”思讷笑着说,心想这小子还真难对付,刨根问底的。</font></p>
<p><font size="4"> “姓氏、人名都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符号,其中姓氏是家庭的标志,人名则是个人专有的,这样就把不同的家庭和个人区分开了。古代社会先有姓后有氏。姓与先人图腾崇拜有关,人类在繁衍过程中,往往与一些动植物或活动地域有关系,就以此为姓,到了人类的母系社会因人为女生,所以姓就代表不同母系血缘关系的人群。氏是姓的衍生的分支,为古代贵族的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姓决定人与人之间是否能通婚,氏则区别人祖先的贵贱和出身” 思讷努力地给 孩子讲着人类姓氏、人名的由来和发展,阎尔梅似懂非懂,但也听的津津有味。</font></p>
<p><font size="4">思讷看着听得入迷的儿子,笑了笑,继续说道:“至于我们为什么姓阎,那是因为相传在周朝的时候,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泰伯、次子叫仲雍、小儿子叫季历。到了周武王的时候,武王伐纣灭商创建了西周,他封泰伯的曾孙仲奕阎乡为爵,仲奕便以其封地作为姓,一代代传承下来,他的后人就因此而姓阎了,其他的姓氏都因各自不同的祖先传承下来,就形成了现在不同的姓氏。至于阎王只是人们在神教中想象出来的一个人物,希望他来惩治人间的罪恶。”</font></p>
<p><font size="4">“好了,儿子,我该去教学了,有空我再和你讲,快点长大读书,就会什么都明白了” 思讷说着话把尔梅放下,走出了家门。父亲的话在尔梅心里种下了读书的梦想。</font></p>
<p> </p>
<p><font size="4"> 为了实现上学读书的梦想,小尔梅更加懂事,平时缠着母亲教他认字,听父亲吟诵诗词,无形之中长了不少见识和学问,和同龄伙伴相比更显聪颖早慧,不觉这小尔梅已经七岁,到了入学读书的年龄。</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09 07:44:36编辑过] |